政治高考答题的规范性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是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2003年政治高考试题(广东卷)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 (2)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总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浯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以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36题为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
  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就很少失分,反之较易失分。
  (河北邯郸大名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唤醒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一、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1.主动参与,注重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
期刊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理论中的一个焦点。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的教育。  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实现了语言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小学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着眼学生
期刊
摘要:语感是深化英语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一个语感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教师应充分认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寓语感教学于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创设情景,通过听、说、读、背、译等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感悟能力。持之以恒,学生的正确语感能形成。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语感培养和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英语
期刊
摘要:胶粘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物质,本文对胶粘剂进行了简单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常见胶粘剂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胶粘剂粘合力粘接    一、引言    胶粘剂是一种靠界面作用力把各种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的物质。胶粘剂也叫粘合剂、粘接剂,简称胶。人们非常熟悉的糨糊、胶水、水泥等都属于胶粘剂的范畴。  人类使用的胶粘剂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开始用的胶粘剂是由天然物质如淀粉、动物胶、粘土等
期刊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全面充分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厌学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心病,那么如何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厌学,化消极为积极,变厌学为乐学?笔者谈谈处理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 、学生厌学物理的主要表现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违反课堂纪律。   2.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让别人代抄。
期刊
摘要:历史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历史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关键词:情境情境教学历史 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能力”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
期刊
数学教学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检验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学要通过“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社会化”等手段,努力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才会达到数学教学评价的真实目的,推动教与学两方面发展。    一、课堂即时评价,让评价发挥激励作用    现代评价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
期刊
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自60年代出现森林消失、土地退化、人口增长、全球温室效应、经济无限增长带来的资源枯竭、贫富不均等问题后,人类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