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是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2003年政治高考试题(广东卷)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 (2)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总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浯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以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36题为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
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就很少失分,反之较易失分。
(河北邯郸大名县职教中心)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是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2003年政治高考试题(广东卷)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 (2)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总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浯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以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36题为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
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就很少失分,反之较易失分。
(河北邯郸大名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