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尤其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领域。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更高效、更迅速、更个性化的优势,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育人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运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不断冲击着教学改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诞生了。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构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教学环境。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及资料来介绍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1 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1.1 关联性原则
进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必须有坚实的体育基础,并且需要完全掌握学校的体育知识,中有这样才能将体育知识更好的教给学生。中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践上的教学。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所以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理论上的教学,要把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践上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就是,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不能单纯的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同学们,还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情况讲述,结合实际的案例,这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只要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学生在进行实际演练时,就可以应对各种突发的意外情况了,这样不仅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讲授体育教学方法的时候,结合学习内容的安排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体育的教学实践。
1.2 交互性原则
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交互方式主要有“教师-学生”交互;“学生-学生”交互以及“学生-学习内容”交互三种。第一种“教师-学生”交互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讲授相关的知识,并且带领学生讨论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给学生们适当的做一下拓展。下课后老师可以建立微信等社交交流平台,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负责进行解答疑惑。切实履行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第二种“学生-学生”交互是学生在上课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并且可以相互提问检查学习内容,相互督促。在课下也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交流,互帮互助,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思考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学生-学习内容”交互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只有学生与学习的内容进行互动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学习中学生与学习的内容没有进行互动,那么学生会感到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就會出现厌学的心态,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所以说。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互动,将互动合理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1.3 趣味性原则
在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有的教师只单纯的进行讲授知识,这样的过程比较乏味枯燥,也会给学生乏味枯燥的感觉,以至于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话题。趣味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合理的运用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使自己的课堂始终保持在活跃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在复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互动答题,猜题等,这样使学生在进行复习的同时,还保持一颗愉悦的心灵,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2 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应怎样有效运用
2.1 教育学方法应融合使用
现如今,“互联网+”体育教育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有一些老教师不可能一下做到过度,在上课时仅仅是机械的融合两种教学方式,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机械融合,实际上并没有将两者融合到一起,传统的体育教学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是独立运用的,这样的机械融合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而且还会错失理论知识传授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要想真正在中学体育教学教学中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向网络化教学方向的过渡,以此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真正的做到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改变这种机械化的现状,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各个方面带来新鲜感,促进学生在体方面的发展,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2 要全面体现在线互动
中学的体育老师大多数都毕业于专科类院校,而且体育老师受应试心理影响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大多使用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很难一时接受,而且大多数体育老师对于这种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这些为中学体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添了阻力,虽然在课堂上会涉及一点,但也是被动的,并没有体现出全面的互动性。比如在体育课堂上,对于体育动作要领的指导,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简单的播放教学视频,忽视了学生们的反馈,所以学生只能被动的在课堂上进行记忆。这种缺乏互动的学习,不会使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反而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全面性的互动,使我们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优化。
2.3 高效运用网络技术
由于体育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片面认识以及网络设备的陈旧不能更好的彰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再加上,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事物片面理解,所以中学体育课程在网络技术运用方面存在低效的问题。这些原因也导致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低效率推进。想要真正的使中学体育课程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作用,就要客观的认识网络信息技术,使线上教学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在体育技能锻炼、理论知识整理、内容传播等方面灵活的运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2.4 构建体育课程网络平台
在构建体育课程网络平台之前,应该先围绕体育教学的目标,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对各种资源进行有序的整理。再就是,要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为同学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还有就是为了教与学的难度,在课上,教师可以涉及必要的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模式。如果构建了体育课程网络平台,老师可以围绕体育课程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在线检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情况及自身的教学情况。再就是,体育课程构建网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师生的交流探讨,满足作业下发及提交等需求,体育部教师可以适当的丰富网络平台的功能,这也可以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特殊动作的示范,为体育动作模仿提供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着时代大发展而进行着创新。通过对学生及教学效果的观察,可以看得出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看得出学生在合作学习前和合作学习中讨论的更加积极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深刻比较广泛了。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评价等阶段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也有很大的作用。实现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另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的推广的价值也会不断的提高,不断地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总之,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应该不断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能够补充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混合模式的有效运用。
(作者单位:平果高级中学)
1 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1.1 关联性原则
进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必须有坚实的体育基础,并且需要完全掌握学校的体育知识,中有这样才能将体育知识更好的教给学生。中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践上的教学。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所以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理论上的教学,要把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践上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就是,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不能单纯的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同学们,还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情况讲述,结合实际的案例,这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只要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学生在进行实际演练时,就可以应对各种突发的意外情况了,这样不仅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讲授体育教学方法的时候,结合学习内容的安排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体育的教学实践。
1.2 交互性原则
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交互方式主要有“教师-学生”交互;“学生-学生”交互以及“学生-学习内容”交互三种。第一种“教师-学生”交互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讲授相关的知识,并且带领学生讨论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给学生们适当的做一下拓展。下课后老师可以建立微信等社交交流平台,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负责进行解答疑惑。切实履行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第二种“学生-学生”交互是学生在上课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并且可以相互提问检查学习内容,相互督促。在课下也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交流,互帮互助,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思考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学生-学习内容”交互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只有学生与学习的内容进行互动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学习中学生与学习的内容没有进行互动,那么学生会感到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就會出现厌学的心态,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所以说。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互动,将互动合理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1.3 趣味性原则
在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有的教师只单纯的进行讲授知识,这样的过程比较乏味枯燥,也会给学生乏味枯燥的感觉,以至于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话题。趣味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合理的运用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使自己的课堂始终保持在活跃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在复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互动答题,猜题等,这样使学生在进行复习的同时,还保持一颗愉悦的心灵,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2 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应怎样有效运用
2.1 教育学方法应融合使用
现如今,“互联网+”体育教育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有一些老教师不可能一下做到过度,在上课时仅仅是机械的融合两种教学方式,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机械融合,实际上并没有将两者融合到一起,传统的体育教学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是独立运用的,这样的机械融合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而且还会错失理论知识传授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要想真正在中学体育教学教学中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向网络化教学方向的过渡,以此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真正的做到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改变这种机械化的现状,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各个方面带来新鲜感,促进学生在体方面的发展,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2 要全面体现在线互动
中学的体育老师大多数都毕业于专科类院校,而且体育老师受应试心理影响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大多使用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很难一时接受,而且大多数体育老师对于这种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这些为中学体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添了阻力,虽然在课堂上会涉及一点,但也是被动的,并没有体现出全面的互动性。比如在体育课堂上,对于体育动作要领的指导,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简单的播放教学视频,忽视了学生们的反馈,所以学生只能被动的在课堂上进行记忆。这种缺乏互动的学习,不会使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反而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全面性的互动,使我们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优化。
2.3 高效运用网络技术
由于体育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片面认识以及网络设备的陈旧不能更好的彰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再加上,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事物片面理解,所以中学体育课程在网络技术运用方面存在低效的问题。这些原因也导致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低效率推进。想要真正的使中学体育课程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作用,就要客观的认识网络信息技术,使线上教学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在体育技能锻炼、理论知识整理、内容传播等方面灵活的运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2.4 构建体育课程网络平台
在构建体育课程网络平台之前,应该先围绕体育教学的目标,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对各种资源进行有序的整理。再就是,要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为同学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还有就是为了教与学的难度,在课上,教师可以涉及必要的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模式。如果构建了体育课程网络平台,老师可以围绕体育课程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在线检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情况及自身的教学情况。再就是,体育课程构建网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师生的交流探讨,满足作业下发及提交等需求,体育部教师可以适当的丰富网络平台的功能,这也可以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特殊动作的示范,为体育动作模仿提供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着时代大发展而进行着创新。通过对学生及教学效果的观察,可以看得出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看得出学生在合作学习前和合作学习中讨论的更加积极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深刻比较广泛了。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评价等阶段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也有很大的作用。实现中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另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的推广的价值也会不断的提高,不断地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总之,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应该不断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能够补充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混合模式的有效运用。
(作者单位:平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