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锥形激波的非均匀强化与结构演变特征

来源 :气体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流动中的激波汇聚问题为背景,考虑工程实际中的来流和壁面几何条件这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提出了以来流攻角为研究参数的非轴向来流内锥流动模型,和以长/短轴比为研究参数的椭圆入口内锥流动模型.采用激波风洞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两类流动中激波的非均匀汇聚特征.结果表明由来流攻角引起的激波初始沿周向强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在汇聚过程中被放大,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激波差异不断加剧;来流攻角越大,初始激波强度不均匀性越强,在汇聚过程中激波面越容易出现不连续的拐折,且出现拐折后激波的汇聚效应会被
其他文献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但关于物候对不同气候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蒙古栎为研究对象,针对蒙古栎物候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和光周期,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模拟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协同作用(对照、增温1.5℃、增温2.0℃,不同光周期(10 h、14 h、18 h)及其协同作用(对照处理、增温1.5℃×18 h、增温1.5℃×10 h、增温2.0℃×18 h、增温2.0℃×10 h))对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即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量化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对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相对贡献。尽管原生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食物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与细菌和真菌相比,目前对原生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知之甚少。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五台山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海拔2000—3061 m范围内
以豫西旱地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T0:不施用生物炭;T1:施用生物炭20 t/hm~2;T2:施用生物炭40 t/hm~2),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测定N_2O排放通量和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氨单加氧酶(amoA)、亚硝酸盐还原酶(nirS、nirK)以及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的基因丰度,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版,10.00元。我的爸爸邓广铭,字恭三(1907-1998),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人称“宋史泰斗”。他在自传中写道:1923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一、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片面理解“提倡启发式,反对注人式”的影响,相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落实国家对天津的定位,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天津
慢生(闽楠)与速生(杉木)树种混交后,植物是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在资源获取与分配权衡中来实现共存?是人工林精准提质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了闽楠(Phoebe bournei)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混交后,其叶厚(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碳含量(LC)、氮含量(LN)、磷含量(LP)和氮磷比(N∶P) 7项性状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各性状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初中教学是义务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初中教学中数学
期刊
去年3月,在南宁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晤面,他送给我一本《楼廊闲话》,称这是他近来最爱读且反复阅读的一本好书。从艳阳明媚、鲜花盛开的南国回到尚在春寒料峭中的北京,我一路捧读这本书,竟然不觉季节转换。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2012年3月26日,正是这本书的作者、钱穆的夫人钱胡美琦离世之时。  钱胡美琦去世后,台湾和大陆的新闻竞相报道,不约而同地把她和钱穆相携与共的人生称为“乱世情缘,一生知己”。钱
在当今课改形势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是课改中的重点之一。创新思维意识表现为:能理解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把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寓于平时的教学中,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