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①课前活动;②新课引入;③快速阅读;④细嚼慢读;⑤复述;⑥讨论;⑦评价。
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把好教材中的单词、短语的背诵关
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为上好阅读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老师会了解到预习中学生的质疑的层次性,这为教师设计分层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我在课文导入时常采用的另一技巧就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内容结果进行预测。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很接近于即将阅读的课文主题。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有预测阅读应优于无预测的阅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作出种种预测,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种open-ended questions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起到真实交际的作用,把课文教学建立在课题和功能的体系之上。
三、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1.跨越生词障碍。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re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such as,…)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2.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最后,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3.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四、细嚼慢读,深层理解
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文章中心,然后在黑板上提供文章的“Keywords”,再进行Wh-questions练习。Wh-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质疑”,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再出示分层次的Wh-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Wh-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文中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于文中有关某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难点滴及时进行疏导,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解疑。
五、复述课文,巩固运用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教师让中、高层次的学惯性生复述课文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Work book中的文章缩写练习,在复述基础上做就显得简单,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六、组织讨论,综合提高
通过中、高层次学生对文章的复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更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讨论主题,通过这种探讨性的高层质疑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即时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至两个扩散思维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这环节是对前几个层次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七、及时评价,给于肯定
在讨论过程中,对提出鲜明观点的、作出创新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评价;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讨论过程中的思路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鼓舞的语言来体现对他们的赞赏,如用Great!Good!Wonderful!I agree with you!Congratulations!等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参与的欲望。
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把好教材中的单词、短语的背诵关
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为上好阅读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老师会了解到预习中学生的质疑的层次性,这为教师设计分层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我在课文导入时常采用的另一技巧就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内容结果进行预测。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很接近于即将阅读的课文主题。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有预测阅读应优于无预测的阅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作出种种预测,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种open-ended questions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起到真实交际的作用,把课文教学建立在课题和功能的体系之上。
三、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1.跨越生词障碍。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re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such as,…)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2.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最后,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3.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四、细嚼慢读,深层理解
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文章中心,然后在黑板上提供文章的“Keywords”,再进行Wh-questions练习。Wh-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质疑”,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再出示分层次的Wh-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Wh-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文中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于文中有关某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难点滴及时进行疏导,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解疑。
五、复述课文,巩固运用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教师让中、高层次的学惯性生复述课文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Work book中的文章缩写练习,在复述基础上做就显得简单,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六、组织讨论,综合提高
通过中、高层次学生对文章的复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更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讨论主题,通过这种探讨性的高层质疑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即时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至两个扩散思维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这环节是对前几个层次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七、及时评价,给于肯定
在讨论过程中,对提出鲜明观点的、作出创新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评价;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讨论过程中的思路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鼓舞的语言来体现对他们的赞赏,如用Great!Good!Wonderful!I agree with you!Congratulations!等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参与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