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分层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①课前活动;②新课引入;③快速阅读;④细嚼慢读;⑤复述;⑥讨论;⑦评价。
  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把好教材中的单词、短语的背诵关
  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为上好阅读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老师会了解到预习中学生的质疑的层次性,这为教师设计分层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我在课文导入时常采用的另一技巧就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内容结果进行预测。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很接近于即将阅读的课文主题。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有预测阅读应优于无预测的阅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作出种种预测,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种open-ended questions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起到真实交际的作用,把课文教学建立在课题和功能的体系之上。
  三、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1.跨越生词障碍。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re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such as,…)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2.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最后,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3.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四、细嚼慢读,深层理解
  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文章中心,然后在黑板上提供文章的“Keywords”,再进行Wh-questions练习。Wh-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质疑”,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再出示分层次的Wh-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Wh-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文中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于文中有关某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难点滴及时进行疏导,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解疑。
  五、复述课文,巩固运用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教师让中、高层次的学惯性生复述课文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Work book中的文章缩写练习,在复述基础上做就显得简单,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六、组织讨论,综合提高
  通过中、高层次学生对文章的复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更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讨论主题,通过这种探讨性的高层质疑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即时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至两个扩散思维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这环节是对前几个层次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七、及时评价,给于肯定
  在讨论过程中,对提出鲜明观点的、作出创新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评价;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讨论过程中的思路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鼓舞的语言来体现对他们的赞赏,如用Great!Good!Wonderful!I agree with you!Congratulations!等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参与的欲望。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下的新情况,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经营。新课改追求地是学生充满激情地自主学、随着课时的减少,学生学习时空的增多,仅仅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率的教学是难以奏效的,下面就高中学生有效学习进行探讨研究。  一、在生本课堂上催生学生的有效学习  生本课堂把学生的学放
期刊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
期刊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较多,语文教师觉得它好用,好教是主要的。笔者在三年前才接触到这套教材,经过一轮的使用之后,颇觉这套教材的新颖和实用,尤其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更是以往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所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套教材在选编方面尚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 选文中相关知识与其他知识链接缺失  1.七(上)《紫藤萝瀑布》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在《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中学习),学生对文化
期刊
课前预习是一种课堂教学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下预习,但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方法,笔者试图从课前预习的几种方法入手浅谈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从语文教学内容来
期刊
面对今天的世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处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
期刊
虚实手法是我国给传统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书法、园林、诗词诸领域中常常用到。蓄势,就是蓄积一种表现的势能,含蓄而有能量。  虚实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好例非常多。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四字而可以想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
期刊
据悉全国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们4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二是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这四条中的第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个方面。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现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使学生在教学中能轻松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生
期刊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