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成,而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经验,思考语文课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育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语文课程;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校,可以在多个活动范围内构建关于德育教育的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继而形成良好的德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在教育思维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行教育,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本文思考中职教育现状及对策,希望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效率。
一、语文课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从目前语文课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发现总体情况仍旧不乐观,大多数学生正处青春叛逆期。此阶段的学生,不愿意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我行我素,会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比如顶撞师长、顶撞父母等。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更加普及,此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网络世界,受到各种良莠不齐思潮的影响,一些暴力主义、攀比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使得学生更加追求一些功利化的东西,不愿意学习,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出路,还不如自己辍学打工。在这种背景下,整体的语文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刻不容缓,但就目前来看仍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之中,需要找寻合适的德育对策,推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语文课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语文课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辅助性的作用。同时,在学生价值观方面会形成一个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形成。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足够的条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长期的语文学科中价值观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人文性的学习,培养情感与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夯实价值观的底子。
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面前,学生作为文化观念的传承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急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抵制不良思潮。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扶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给学生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积极地对价值观进行渗透,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革新,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能够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不断地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蓄力。
三、语文课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历史故事,学习人物榜样
挖掘语文教材,历史故事教学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猎奇心理比较重,孩子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下面记笔记”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们感到这样的历史课堂非常枯燥无味,尤其是老师总强调一些重点让学生背一些背景、意义、现状等等,所以就会导致整体课堂效率下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足,老师们也不愿意讲课,致使这样的“尴尬”境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实验和总结发现,历史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比如我们在讲到《满江红》《过零丁洋》《春望》等古诗词时,可以讲一讲古往今来的关于爱国系列的故事,想一想我们的大英雄们——我们在讲到北宋灭亡时,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近代的英雄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等。给他们讲一讲岳飞精忠报国最后被冤死的过程,然后讲一讲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的壮举,还可以涉及很多爱国人物,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这些大人物的家国情怀。
(二)润物无声,发挥文化力量
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形成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我们既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发展一种国际思维,教给学生用更加多元的观点看待问题,实现自我素质的更好发展。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应当同时彰显中国传统韵味,又有一些人文主义的包容和关怀情感,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经典《论语》中,就包含了对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家庭成员以及自己和家人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例中,唤醒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爱,让学生懂得孝顺、礼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快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建设者的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第二课堂,组织实践教学
我们要注重第二课堂,组织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以此影响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培育“爱国精神”为例,我校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们感受先辈英烈的爱国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一项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引导不同班级的学生开展话剧表演以及话剧竞赛的实践性活动,将整体活动的结构以及标准进行完善,以此推动学生合作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的形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在放假前夕,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寒暑假中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学习,如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到李大钊博物馆进行学习,学习我党的历史文化,在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找尋爱国精神。我们还为此召开了家长会议,与家长之间进行深切沟通,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文化上面,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主张让家长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观看一些红色影片,让家长带领学生背诵几首爱国古诗,或者是选一些爱国名言进行摘录。以这样的作业形式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学生们的反应情况明显很好,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暑假作业,完成这种形式的爱国活动。
四、总结与思考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反馈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想法以及建议,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体会,比如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重点的设计等,师生共同监督,共同进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在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价值观的指引,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力量,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也是个人成长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黑禹英.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开展[J].学周刊,2019(10).
[2]刘强利.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7).
[3]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4]达世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5]马玉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6]马晓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课程;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校,可以在多个活动范围内构建关于德育教育的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德育,继而形成良好的德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在教育思维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行教育,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本文思考中职教育现状及对策,希望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效率。
一、语文课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从目前语文课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发现总体情况仍旧不乐观,大多数学生正处青春叛逆期。此阶段的学生,不愿意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我行我素,会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比如顶撞师长、顶撞父母等。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更加普及,此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网络世界,受到各种良莠不齐思潮的影响,一些暴力主义、攀比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使得学生更加追求一些功利化的东西,不愿意学习,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出路,还不如自己辍学打工。在这种背景下,整体的语文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刻不容缓,但就目前来看仍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之中,需要找寻合适的德育对策,推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语文课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语文课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辅助性的作用。同时,在学生价值观方面会形成一个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形成。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足够的条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长期的语文学科中价值观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人文性的学习,培养情感与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夯实价值观的底子。
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面前,学生作为文化观念的传承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急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抵制不良思潮。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扶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给学生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积极地对价值观进行渗透,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革新,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能够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不断地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蓄力。
三、语文课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历史故事,学习人物榜样
挖掘语文教材,历史故事教学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猎奇心理比较重,孩子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下面记笔记”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们感到这样的历史课堂非常枯燥无味,尤其是老师总强调一些重点让学生背一些背景、意义、现状等等,所以就会导致整体课堂效率下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足,老师们也不愿意讲课,致使这样的“尴尬”境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实验和总结发现,历史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比如我们在讲到《满江红》《过零丁洋》《春望》等古诗词时,可以讲一讲古往今来的关于爱国系列的故事,想一想我们的大英雄们——我们在讲到北宋灭亡时,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近代的英雄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等。给他们讲一讲岳飞精忠报国最后被冤死的过程,然后讲一讲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的壮举,还可以涉及很多爱国人物,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这些大人物的家国情怀。
(二)润物无声,发挥文化力量
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形成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我们既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发展一种国际思维,教给学生用更加多元的观点看待问题,实现自我素质的更好发展。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应当同时彰显中国传统韵味,又有一些人文主义的包容和关怀情感,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经典《论语》中,就包含了对传统文化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家庭成员以及自己和家人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例中,唤醒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爱,让学生懂得孝顺、礼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快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建设者的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第二课堂,组织实践教学
我们要注重第二课堂,组织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以此影响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培育“爱国精神”为例,我校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们感受先辈英烈的爱国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一项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引导不同班级的学生开展话剧表演以及话剧竞赛的实践性活动,将整体活动的结构以及标准进行完善,以此推动学生合作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的形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在放假前夕,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寒暑假中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学习,如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到李大钊博物馆进行学习,学习我党的历史文化,在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找尋爱国精神。我们还为此召开了家长会议,与家长之间进行深切沟通,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文化上面,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主张让家长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观看一些红色影片,让家长带领学生背诵几首爱国古诗,或者是选一些爱国名言进行摘录。以这样的作业形式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学生们的反应情况明显很好,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暑假作业,完成这种形式的爱国活动。
四、总结与思考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反馈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想法以及建议,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体会,比如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重点的设计等,师生共同监督,共同进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在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价值观的指引,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力量,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也是个人成长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黑禹英.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开展[J].学周刊,2019(10).
[2]刘强利.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7).
[3]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4]达世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5]马玉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
[6]马晓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