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父亲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父亲退休后在牌桌上找到了他的人生乐趣。午餐吃完,饭碗一推,捧了茶杯,抬脚出门,去打牌了。牌友都是一個小区里的,相互熟络,也亲昵,见面都递烟,很客气。可是在牌桌上却锱铢必较,为一分钱争得面红耳赤。父亲他们打的是荤牌,也就是赌钱。赌资虽小,一下午下来,也有二三百元的输赢。父亲记性出奇得好,总是赢多输少。赢的钱便充作家里的菜金,所以,对父亲每日下午雷打不动地出去打牌,而置家务于不顾,母亲采取赞赏和纵容的态度。我想,那些年是父亲最志得意满的时光,他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他还有点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他从牌桌上回来时,高声大嗓地叫门。待门一开,便大步跨将进去,从衣兜里抓出一把赢来的钞票,豪气冲天地往桌子上一拍,吼一句《水浒》里的经典台词:来二斤牛肉,筛一壶好酒!母亲赶忙去厨房切出二斤牛肉,做一大盘子,放在父亲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父亲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
  牌起牌落,一眨眼就是20年。80岁的时候,父亲陡地走了霉运,每次都丢盔卸甲,大败而归。这样,母亲就严禁他出去打牌了。父亲自知理亏,也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有天下午,父亲拭擦卫生间的镜子,顺便探头往里瞅了一眼。这一瞅就愣住了,脸上的表情一点一点陷于迷茫,慌里慌张地喊母亲过来,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他是谁?母亲大惑不解,不是你,还能是谁?又没好气地说,你总不至于连自己都认不得了吧?母亲这么说,父亲就不做声了,只是怅然若失地反复摩挲着那面镜子,面目落寞凄惶。母亲催着,别磨磨蹭蹭的了,快去把水槽里的碗洗了。父亲还是不肯离开镜子,又端详镜子里的自己,惴惴地问,真的是我吗?母亲摸摸父亲的额头,不发烧,一切正常。
  父亲的神志错乱还表现在常常把梦境与现实混淆起来,时间的概念也处于纷乱状态。有时打个盹,睁开眼睛就问,天亮了吗?有时,明明吃了饭,却怀疑没有吃。有一次,他炒完菜,忘了关煤气,结果炒锅里的菜成了黑炭。母亲责怪了几句,父亲就恼羞成怒地将炒锅从阳台扔下去,差点扣在楼下行人的脑袋上。还有一次,父亲如完厕忘了拉水阀,卫生间的臭气弥漫到了客厅里。母亲埋怨了几句,父亲咆哮道,以后再不到抽水马桶上拉屎了,结果就屙在了裤子里。屎,让母亲联想到我的祖母。我的祖母是一个阿尔茨海默病人,她在80岁那年总觉得家里人想迫害她,她反抗的方式就是在大家吃饭的时候,将自己的屎团子当作炸弹扔向饭桌。父亲的种种表现说明,像蛇一样冬眠在他体内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苏醒了,复活了。
  我们带父亲去医院看神经科医生。那位面容宁馨的医生对父亲进行了测试,又做了脑部CT,得出的结论跟我们先前估猜的一样。那位医生说,虽然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很多,但都只起缓解的作用,要彻底治愈阿尔兹海默症根本不可能。坐在一旁的父亲突然骂了一句,他妈的。我赶紧跟医生打招呼,对不起,我父亲是当兵的出身,“他妈的”是口头禅,并无恶意。医生笑了笑说,我是不会计较的。
  父亲突然起身握住了医生的手,急切地说,我找你很久了,原来你在这儿啊,你还记得我们部队驻扎在村子里时偷老乡的鸡吗?医生说,怎么不记得啊,这事一辈子都忘不了啊。老乡家的鸡是正宗的土鸡啊,现在再也找不到那种好吃的鸡了。“老乡家”和“土鸡”仿佛是一种暗号,父亲和医生接上了头,兴奋地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医生也装着很激动的样子,拍着我父亲的肩,坐下谈,我们坐下谈。这也许是我们碰到的最称职的医生,不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善于配合病人演情景剧,通过此种方式安抚病人。重新坐回到椅子上的父亲神智清醒,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他问医生,我真的被判了死刑了吗?医生说,被判了死刑并不意味着立即执行,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缓刑嘛。父亲问,怎么缓刑?医生说,锻炼能让你的死刑变成死缓。父亲又问,怎么锻炼?医生说,快跑是最简便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父亲说,我明白了,就像以前的急行军。
  星期天,我们去看父母。父亲在客厅里看电视,好像是刚和母亲吵过架,阴着脸,气急败坏的样子。我们坐下来,陪父亲看。是央视少儿频道的“童心回放”栏目,正在放老电影《南征北战》。当时的画面是我军正与敌军抢占摩天岭,一个名叫王春的矮个子战士攀越高坡时,从石头上掉了下来,张连长从后面伸手托住,又用力推上去。父亲指着张连长,突然大声嚷,那人是我!父亲紧紧盯着荧幕,眼睛一眨不眨,面部表情虔诚得近乎神圣。太滑稽了,这是哪与哪啊。我们都被父亲逗笑了,可是我们不想扫父亲的兴,都喏喏地附和着父亲。这等于是一种首肯,一种鼓励,父亲更确凿地认定电影里的张连长就是他了。他还模仿着张连长不满的语气说,上级要把我们拉到哪里去打呢?
  因为有了这个重大发现,或者说找到了归属,父亲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轻松地窝在沙发里。我们拿父亲与张连长作比较。还别说,父亲真的和张连长很像。主要是气质很接近,那是一种军人的气质,威武,勇毅,嫉恶如仇。另外,张连长是厚嘴唇,父亲的嘴唇也很厚。更巧的是,父亲也姓张。顺便说一下,父亲叫张福根,一个俗气却实在的名字。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父亲非《南征北战》不看。只要打开电视,父亲就坐等《南征北战》的到来。“童心回放”已经播过这部片子,下次再播,不知要到猴年马月。等不来《南征北战》,父亲就像市井无赖那般耍泼,骂娘,摔东西,将茶几果盘里的瓜子撒得到处都是。母亲苦苦哀求我们,快想个法子吧。
  我们去买来了影碟机,又跑遍了白城大大小小的影像店,好不容易淘到一张《南征北战》的碟片。就这样,父亲得到了拯救,他爱什么时候看《南征北战》就什么时候看《南征北战》,爱看几遍《南征北战》就看几遍《南征北战》。父亲的日常生活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的模式:早上洗脸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愣,由于不能确认镜中的老头就是自己,于是便掉进了失落的窟窿里。好在折磨的时间并不长,吃好早饭,帮母亲择完菜,就开始看《南征北战》。这时,张连长开始填他那个失落的窟窿了,一直到填平为止。时间到了中午,父亲心满意足地坐到餐椅上,品尝母亲做的美味佳肴,并佐以一盅梦之蓝。然后打着饱嗝走向寝床,一觉起来,就到户外奔跑了。   父亲整个下午都在外面奔跑,往往要到黄昏才回来。父亲得意地对我们说,阿尔茨海默症的手休想抓住我,我跑得比它快!我们想像父亲奔跑的样子:衣袂飘飘,身轻如燕,阿尔茨海默症就在一步之遥的身后追赶他。它伸出的手快要抓住父亲的后衣襟了,可是因为父亲跑得比它快,那只魔手总是功败垂成。
  一开始,父亲就在小区里跑。但很快就到大街上跑了,继而又到外环上跑。母亲央求父亲就在小区里跑,安全,也闻不到汽车尾气。父亲总是虚心接受,死不悔改。母亲气得说,你到马路上跑吧,让汽车轧死你!母亲又让我们劝父亲。我们知道父亲是过了河的老牛,根本不可能把他尾巴拽回来。我们认为马路辽阔,更适合父亲奔跑。奔跑其实已经成了父亲的生命方式,或者说,脚步已经成了父亲的呼吸通道。要是哪天父亲终止了奔跑,就等于说父亲的生命终止了。隔三岔五,我们总要打电话问母亲,爸爸还在跑吗?每次,母亲都会说,你爸爸还在跑呢。我们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有天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那是个大型的全国文艺晚会,节目的间隙,会介绍一些德高望重的嘉宾。我们看到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兵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老人的手臂一直在抖动,应该是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可是,当他向全国人民行军礼时,手臂却凝然不动。老兵胸前挂满了熠熠生辉的军功章,老兵满脸的老人斑因此而生动起来。这时,父亲霍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也有”。
  说实话,父亲这么说,我并不惊讶。作为1945年参军的老兵,父亲有个把军功章并不奇怪。我们继续看电视,父亲则去了他的卧室,随即,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想必父亲在找他的军功章吧。当父亲从卧室出来时,我们都吃了一惊。父亲换上了一件颜色已经发白的旧军装。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家住在小镇上,父亲经常穿这件旧军装。穿上旧军装的父亲,俨然是一名老兵。幼时的我对解放军有种天然的崇拜,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解放军。我常常趁父亲午睡,偷偷将那件旧军装穿在身上。又小又瘦的我穿上肥大的旧军装,就像穿着一件大袍子,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引来众人围观。毫无疑问,那是我对梦想当解放军的一次次预演。后来,父亲将那件旧军装压在箱底,再也不穿了。我家住在小镇上的那几年,恰好是文革,父亲的成分不好,所以用军装作为庇护。文革结束了,军装失去了作用,所以父亲再也不穿了。
  那天晚上父亲再次穿上旧军装,无疑是电视上的老兵唤醒了他的当兵情结。穿着旧军装的父亲,双手捧着一只生了锈的饼干盒,一步步朝我们走来。我们都盯着父亲手中的饼干盒,猜测里面装的什么。父亲来到茶几前,打开饼干盒盖,然后底朝上扣在茶几上。直到这时,我们仍无法知晓扣在茶几上的是什么,都着急地催父亲,快揭开,快揭开。父亲很噱头地冲我们嘿嘿笑了几声,不慌不忙地将饼干盒揭开,我们的眼前立时金灿灿一片。我们都惊呆了,我们都没想到父亲有这么多的军功章。我们都像被魇住了似的无法动弹,只能坐在那儿看着父亲将军功章一枚枚别在胸前。我们发现,胸前挂满军功章的父亲,一下变得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有神。他的满头白发,饱经风霜的面庞,给他增添了一种特别的气质。我们一时觉得,向全国人民行军礼的,不是那个老兵,而是我的父亲张福根。
  我们以为父亲只是出于显摆或不服气,才将军功章拿出来,过后他还会摘下,装进饼干盒,珍藏于只有他才知道的隐秘处。我们错了,父亲并没有摘下来,那天晚上他就枕着别满了军功章的旧军服入睡。不仅如此,父亲还天天戴着军功章在大街上奔跑。那些军功章在太阳底下闪烁成一团金光。远远看去,不是父亲在奔跑,而是那团金光在奔跑。
  过了几天,我们又去父母家聚会。父亲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了当年姑妈去部队驻地看他的故事。多年前,父亲曾讲过这个故事。就像多年前父亲穿起那件旧军装,后来又珍藏起来那样,父亲也把这个故事珍藏了起来。现在,父亲又把旧军装翻出来,是不是也顺带将这个老掉牙的故事也翻出来了呢?父亲点燃一根香烟,目光随烟雾弥散开来:打土山前夕,我的部队驻扎在白城郊外的一所教会学堂里……我们打断他的话,爸爸,你以前讲过,换一个新的吧。父亲瞪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我们,我讲过吗?你们别瞎说,我绝对没讲过。讲过,讲过,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瞎说,胡说八道!父亲拍起了桌子。父亲来气了。父亲一来气胡子就翘了起来。父亲翘着胡子说,你们说我讲过,那你们复述一下,要是你们能复述出来,你们就是我的爸爸!我们都息事宁人地笑了起来。我们的笑声其实就是台阶,好让父亲就坡下驴。可是父亲顶真起来,讲啊,讲啊,你們快讲啊!我们还是笑,爸爸,你真的讲过,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你每天晚上都给我们讲。你讲着讲着,我们就睡着了。不可能!我记性那么好,怎么会不记得?!父亲急了,像头野兽咆哮如雷。
  没办法,我们只好讲了。我们说,打土山前夕,你的部队驻扎在白城郊外的一所教会学堂里。那所学堂是一名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哥特式建筑的楼房富丽堂皇。你很想看看外国人长得什么样子,但你的部队到达时,那位传教士已经闻风而逃。那天早上,作为连长的你正带领战士们出操,忽然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那声音支离破碎,犹如裂帛,在清寂的早晨特别刺耳。你循声看去,只见东头的黄泥小道上出现了一辆独轮车。其时,火红的硕大日头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辆独轮车就行走在那轮日头里,仿佛是那轮日头孕育出来的,流红光四溢。你说,那幅壮丽的图景你一辈子都忘不了。你还说,那一刻四周非常安静,能听见鸟在天空婉转的啁啾,这衬托得独轮车的吱嘎声更加刺耳了。独轮车越来越近,你看到,独轮车的一侧坐着一个扎花头巾的女人,那娇小的身影让你一下认出是你的姐姐我们的姑妈张国英。而推车的那个壮汉,不用说,是你的姐夫我们的姑爹顾秀奎。甫一见到亲人,你却一个劲地埋怨,谁让你们来的?姑妈上前一把抱住你,饱含热泪地说,打你参军离家,一晃就是三年,这三年里我们没有哪天不想你啊。听说你们打回来了,就想来看看你。听姑妈这么说,你也泪如雨下。姑妈带来了一大堆好吃的:炒花生、炒蚕豆、年糕、馒头干,还带来了起早贪黑做的20双军鞋。你说,我哪穿得了啊,都分给了战友们……   父亲听了我们的复述,就像遭了霜打的茄子,一下子蔫了,一个人蜷缩在那儿,久久无言。我们央求父亲,给我们讲一个新的吧。父亲叹了口气,我没有新的,我的那些故事,该讲的应该都讲了。爸爸,你的那件事从来没有讲过,就给我们讲讲吧。我们的语气是戏谑的,有着玩笑的意味,这主要是不让爸爸难堪。父亲一脸的茫然,我的哪件事?
  就是你的那件事啊。我们不好直接点破,我们觉得父亲应该心领神会的。其实,我们早就想问父亲这件事了。关于父亲的这件事,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是我们从未听父亲亲口说过,只有父亲亲口告诉我们,我们才会相信。可是我们每回想问父亲,都欲言又止。我们总觉得有些事必须在对的时间问才行,否则只能适得其反。而现在父亲处在了人生的尾巴,“对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我们希望父亲在驾鹤西归前,让我们知晓事情的真相。
  父亲有点人来疯,见我们支支吾吾,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便一个劲儿催促:我的哪件事啊?你们倒是给我说说!大有“你们不讲,我就跟你们没完”的势头。我们差点就要提醒父亲了。我们差点就要说,那件事就发生在你们部队在白城郊外休整期间,而第二天就要攻打土山了。我们差点就要说,正是这件事使得你的军旅生涯划上了句号。我们差点就要说,这件事成了你人生的分水岭,你本来有着辉煌的前景,美好的人生,可是因为这件事,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我们差点就要说,你的战友早就是师级军级了,可是你却在白城这个巴掌大的小地方苟且偷生了一辈子,正是这件事造成的恶果。可是,我们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
  2
  关于父亲的那件事,尽管坊间言人人殊,各执一词,但归纳起来,也就两个版本。在第一个版本里,容貌俊美,娴雅端庄的村姑竟然以淫荡女的形象出现。当时父亲的连队驻扎在白城郊外一所教会学堂里,刚安顿下来,村民们就掀起了拥军潮,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赶上那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村姑挎着一篮鸡蛋,就挤在这个喧闹的拥军队伍里,她身着花衣,身段窈窕,风情万种。我们设想,父亲正在屋里看地图。看地图是父亲的一个习惯,部队驻扎到某个地方,父亲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就是趴在桌子上看地图。有时不一定是在研究军情,而是作为一种消遣,一种休息的方式。
  正在看地图的父亲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伴随着噼里叭啦的鞭炮声。父亲问从外面跑进来的通讯员咋回事。通讯员说,老乡们挑着东西来慰问了。话刚说完,闹哄哄的村民就涌进了院子。父亲连忙跑出去,站到高高的台阶上,朝着热情洋溢的村民们挥动手臂,老乡们,我们解放军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村民们都仰起脑袋看着父亲,只有站在人丛中的那个村姑低下了头。刚才,在看到腰挎驳壳枪,浓眉大眼,魁伟俊朗,浑身闪着凛然英锐之气的父亲的一刹那,村姑便心旌摇曳,情不能禁。村姑就像来到一片灼亮的阳光下,不禁头晕目眩。同时,村姑还有一种被枪弹击中的伤痛感,这伤痛感犹若铠甲裹挟了她一辈子。在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村姑脸蛋燥热,嗓子干渴,心乱如麻。所以,她就以低头的方式,将自己躲藏了起来。
  那天,在父亲和指导员以及战士们的苦苦劝说之下,村民们只好把慰问品担回了家。但第二天,村民们又蜂拥而至。村民们说,你们部队有纪律不收我们东西,我们能够理解,那我们帮你们洗衣服,不会让你们违反纪律吧?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村民们就进屋搜罗战士们的脏衣服了。由于村民们人数众多,远远超过了战士的数量,搜罗一下子变成了哄抢,一时间,那所教会学堂的大院里乱成一团,热闹非凡。那个村姑从一开始就瞄上了连部,在大家纷纷奔向战士们的住屋时,她却一个人冲进了连部。连部里住着三个人,父亲、指导员和通讯员。三个人的地铺打在一起,而脏衣服都扔在脚头。看到父亲,村姑的脸就红了。她本来是想和父亲搭话的,可是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她就像个女盗,惶急着将三个人的脏衣服抱在怀里,逃也似的跑了出去。
  村姑将一把皂角砸碎,扔在一桶热水里,再把脏衣服泡进去,屋里立时袅起一股腻腻的油腥味。父亲是个大块头,不用说,那件大号的土布衬衣就是父亲的。父亲的领子特别脏,黑污污的一片,村姑洗得特别用心。那是个悱恻缠绵的午后,一根长长的细麻绳系在门前的两棵皂角树之间,洗干净的衣服就搭在上面,随午后温暖的风飘来荡去。村姑搬来一张竹椅,坐在边上。村姑觉得,守着父亲的衬衣,就像是守着父亲。村姑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父亲好像是她很久以来就在等待的一个人,有一种透心的稔熟和亲切,而她的生命里要是缺了父亲,她就不能活下去了。也许,她的心头还会闪过这样的念头:为眼前这个威武英俊的男人,她可以轻易地把自己献出去。
  那天黄昏,村民们都把洗净晒干了的衣服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上,可是村姑却没有把衣服送到连部去。那天夜里,村姑就抱着父亲的衬衣。村姑从干爽的衬衣上闻到了父亲的气味,那是一种混合了烟草、汗渍和硝烟的气味。村姑做了个奇怪的梦:她抱着的不是衬衣,而是父亲。她被父亲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梦到父亲拿枪的粗糙大手抚摸她的胸乳,她第一次感到了来自身体深处的痉挛……
  村姑去连部送衣服,是第二天上午。操场上,战士们练习拼刺刀的吼声惊天动地,这声音震得村姑心跳不已。连部就父亲一个人,父亲正趴在桌子上研究地图。地图对于父亲就好像是一本奇异的奥义书,父亲总想千方百计破译出隐匿其中的生命密码。听到脚步声,父亲从地图上抬起头来。他看到抱着衣服走进来的村姑,不禁呆住了。村姑穿一件桃红灯芯绒夹衣,脚上是一双红绣鞋,嘴唇用鸡冠红洇了,因而也是红的。可是村姑的嘴唇是白的,肤色也是白的,而眼眸和头发却是漆黑。那一刻,父亲恍惚起来,觉得村姑是从年画上走下来的。父亲有点慌乱,有点紧张,还有点兴奋。父亲想说什么,可一句都说不出口,只是痴愣着看村姑将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搁在地铺上。看着呆傻的父亲,村姑莞尔一笑。多年后,人们谈到这个细节时,都认为村姑是在用魅惑的笑引诱父亲。
  父亲似乎对村姑那种魅惑的笑视若无睹,显得闷头闷脑的,被这样一个问题搞糊涂了:昨天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美如天仙的女孩呢?按理,这时村姑应该走了,她没有理由再待着了。可是,她是多么不甘啊。她已经知晓明天部队就要打土山了。打仗就意味著死人,也许她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从此就与父亲阴阳两隔了。她要趁还没打仗,这屋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做成她想要做的事。村姑除了不甘,还有焦灼。要是不能在指导员和通讯员回来之前做成这事,她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事实上,村姑似乎隐隐约约听到了指导员和通讯员回来的脚步声。村姑还听到自己内心有个声音在急切地说,快点,快点,快点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说利令智昏也好,说不管不顾孤注一掷也好,总之,村姑是豁出去了,她一下扯开桃红灯芯绒夹衣,显露出一对白皙坚挺的乳房。村姑本来想让父亲像梦中那样抚摸它们,可是害臊占了上风,所以她一把抱住了父亲,将乳房遮掩起来。她的樱桃小嘴贴在父亲的耳边,着急地催着,你快要了我,你快要了我啊。其实,这是纯朴的村姑表达爱情的方式,尽管有点莽撞,有点粗鲁,有点赤裸裸。
  这一切对父亲来说太猝不及防了,他一点准备都没有,他蒙了,傻了,不知所措了。这个过程应该很短,当父亲明白过来时,手本能地去抓摸村姑的乳房,再现了村姑梦境里呈现出的场景。父亲血脉贲张,被压抑着的青春情欲山呼海啸般迸发出来。人们谈到这一节时,都说两个人简直就是干柴烈火,在地铺上像碌碡似的滚来滚去。村姑气喘吁吁地央求着父亲,快要了我,快要了我啊!村姑迫不及待地帮父亲脱衣解裤。
  父亲一直保持着部队严格规范的操行传统,军纪严谨,每天都披挂齐整,即便无战事也是腰里扎着皮带,肩上背着驳壳枪,风纪扣一丝不苟地扣着。所以,在慌乱中除下衣物,很费了些时间。不巧的是,恰在这时,指导员和通讯员回来了,目睹了一对赤身裸体躺在地铺上的男女……
  第二个版本将父亲描述为一个好色之徒,说好听点,就是自古英雄爱美女的特性在父亲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在这个版本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老乡家的场院里。
  部队在村里驻扎下来后,头一件事就是整理内务,部队有句话: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可见内务在部队的重要性。所谓内务,就是室内卫生的总称。部队重视内务,主要目的就是锻炼人的作风。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整理内务锻炼出来的。连部的内务当然是由通讯员来整理。连这一级的通讯员,主要负责通讯联络,传递连首长的作战命令,同时也担负警卫员的角色,而平时无战事时,通讯员就是个勤杂工,据说,父亲入伍之初就是当的通讯员。在一次战斗中,由于電话线被敌人炮火炸断了,父亲冒着枪林弹雨去前沿阵地传达连长的命令,途中,飞来一颗子弹,从父亲裆下穿过,险些击中父亲的命根。
  因为屋子还没收拾好,地图无处摆放,暂时看不了,父亲就步出了屋门。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部队每到一个驻地,父亲就会帮老乡挑水。教会学堂附近住着一户人家,父女俩相依为命。父亲一走进场院,就四处找水桶。这时,从西厢房走出来一个如花似玉的村姑,红着脸朝父亲笑了笑。父亲眼都绿了,死死盯着村姑看。人们都说,那哪是眼睛啊,简直就是剪刀,正在一下一下地剪着村姑的衣裳。
  村姑家是做豆腐的,村姑的老父去白城卖豆腐还没回来,家里只剩村姑一个人在家,可大白天的,父亲也不好拿村姑怎么样,他能做的也只有挑水这一桩事可做了。院子里摆着一溜四口大缸,四口大缸都空空如也,父亲决心把这四口大缸都挑满。从村头的水井挑回来,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父亲只挑了一趟就累得不行,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干脆就把军装脱了,只穿着老土布衫衣。后来,又把老土布衫衣脱了,打起了赤膊,露出结实坚硬的肌肉。父亲担着两桶水,往来于村头井台与村姑的家之间,那充满雄性荷尔蒙的肌肉上汗流成河,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成了村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父亲很卖力地挑着。每次从村口把水挑回来,村姑都要让父亲擦把汗,喝碗水,歇一歇。可是父亲哪里肯听,他像是在跟村姑赌气,将两桶水倾倒进水缸,就挑着空桶匆匆往村口去了。没有人知道,父亲其实是在虐待自己。父亲头一次发现,除了行军打仗,他体内还冬眠着一个欲望的怪兽。在见到村姑的那刻起,那怪兽就一下苏醒了,跃跃欲试。父亲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卑劣的欲望啊,父亲为自己怀有这个欲望而羞愧难当,所以,父亲想制造出汹涌的汗水来溶解这个欲望,赶跑这头怪兽。挑满最后一缸水,父亲累成了一摊泥,汗水铺天盖地。村姑的老父从集市回来了,感动得不行,非要留父亲吃饭。父亲婉言谢绝,逃也似的跑回了连部。父亲其实是在逃避那头怪兽。
  回到连部的父亲在一个硕大的木桶里泡了个热水澡。到底是年轻,虽然挑水累得筋疲力尽,但一桶热水把疲劳全洗掉了,父亲感到轻松无比。晚饭前,部队召开了战前动员会,由指导员作动员报告。坐在一旁的父亲不停地抽着烟。他发现,村姑那俏丽的面容就在烟雾里若隐若现。父亲很是沮丧,他以为汗水已经将欲望溶化了,那头怪兽已经被赶跑了,可根本不是那回事。妖媚的村姑不仅出现在烟雾里,还盘踞在他脑海里。父亲无奈地想,我已经无可救药了。父亲还想,谁来救我?父亲这样想的时候,身体一次次战栗,像是打摆子。
  那天夜里,查完了哨又查完了铺的父亲,并没有回到连部来,而是被一根绳子强行往村姑家拉。父亲知道,绳子的那头就是欲望的怪兽。那怪兽力大无比,父亲根本挣脱不了,只能听凭它拉着自己一点点靠近村姑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觉得燥热无比,仿佛体内有个燃烧的火炉。他解开衣服,让冰凉的夜风打在滚烫的胸膛上。孰料,凉风不仅没有让父亲冷静下来,反而煽旺了那只火炉。
  这其实是个殷实人家,靠着起早贪黑的辛劳,积攒起财富,是村子里为数甚少的有院墙的住宅之一。关于围墙的说法,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村姑的老父只是个小作坊主,靠卖豆腐赚点小钱度日,谈不上殷实,所以也盖不起围墙,顶多是冬青围成的树篱。但无论是围墙还是树篱,对于身手矫健的父亲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他身轻如燕,一个虎跳就翻过了围墙或者树篱,像敏捷的猫轻轻落地。
  父亲在白天已经知晓,村姑住在西厢房。父亲推了推门,门闩得死死的。推不开门,父亲就顺理成章地来到了窗下。可巧的是,窗户虚掩着,这让父亲大喜过望。凭父亲的那身本事,穿窗而入也是小菜一碟。
  问题出在他太鲁莽了,他本来可以轻轻推开,再悄无声息地钻进去,人不知鬼不觉地把好事做了。可此时父亲已经欲火烧身,急不可耐,他推窗时用力过猛,结果窗户打在了墙上,发出“砰”的一声。
  熟睡的村姑并没有听到这响声,但是村姑的老父听到了。其实,老人已经醒了,每到这个时辰,他都要起来喂牲口。这是他的生物钟。听到了响动,老人就打算起床看个究竟,顺便把牛喂了。这时,父亲已经跳窗入屋。村姑的床上挂着麻纱蚊帐。父亲掀开蚊帐,触到了村姑裸露着的肌肤。村姑惊醒了,看到一个黑漆漆的人影朝自己覆盖上来,吓得大叫一声。还没来得及喊第二声,村姑的嘴就被一只大手捂住了。与此同时,村姑闻到一股混合了烟草、汗渍和硝烟的气味。其实在白天,她从那位担水的解放军身上就闻到了这气息,当时她是多么心醉神迷啊。现在,她凭这气息,就知道这个黑漆漆的身影是我父亲。欢喜之情像汹涌的潮水涨满了她的心,她半推半就顺从了我父亲。   我父亲和村姑并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当他们都激情万丈陷入疯狂时,门一下被踢开了,村姑的老父提着马灯出现在床头。看到眼前的景象,老人气得差点昏厥过去。啊,原来你白天是借挑水来踩点,为晚上跑过来糟蹋我闺女做准备的啊。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啊,简直是披着羊皮的豺狼!老人又愤怒又伤心,像绝望的野兽咆哮如雷。那声音真是天崩地裂,整个村庄都被震得摇晃起来。正在附近巡逻的哨兵,连忙冲了过来……
  两个版本最后都殊途同归:指导员连夜报告了营部,营部又报告了团部,团部又报告了旅部。旅长摔下电话,就带着一干人星夜策马赶来。旅长一看到父亲,就狠狠扇了父亲一个耳光。旅长又气又急,半天说不出话来。父亲被缚住手脚,关在一个囚屋里,门外有持枪的士兵把守。父亲死到临头,却没有一点忧惧,他冲着窗外大喊,旅长,旅長,快杀了我吧!也许父亲还会这样喊,杀了我,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父亲的语气里没有哀绝,却满是大丈夫的豪气。父亲犯下的是一桩死罪,旅长又一向以从严治军著称,除了杀头,父亲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父亲是旅长的一员爱将,旅长是看着父亲从枪林弹雨中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的。其实,父亲不仅仅是旅长的爱将,他还是旅长的救命恩人。有一次部队遭到敌人偷袭,父亲背着负了重伤的旅长突出了重围。因了这层深刻的关系,两个人背地里都是以兄弟相称,亲密无比。有一次,两个人还偷偷喝了义拜金兰的酒。旅长说了许多感恩的话,酒喝到酣畅处,两人都落下泪来。父亲犯下了这事,最痛心的还是旅长,最痛恨的也是旅长。他恨父亲太不争气了,没有管好那个玩意儿,不仅毁了自己,还留下了千古骂名。从个人感情出发,旅长当然是不想杀父亲的,他甚至萌动了私放父亲的念头,让父亲远走高飞,跑得越远越好。可是,不杀了父亲又怎能整肃军纪,平息民愤?
  旅部一干人商量,决定召开一个村民大会,这个大会其实就是公审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旅长将亲自向全体村民作沉痛的检讨,求得村民的宽恕。这个大会的尾声部分,就是父亲被执行枪决。可是,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无法解决:临阵换将是军中大忌,明天就要攻打土山了,这是一次险恶的攻坚战,根据原先的安排,父亲的这个连担任主攻连,杀了父亲,谁来当这个主攻连的连长?指导员做政工是一把好手,指挥打仗不行,几个排长都没有指挥一个连队作战的经验,临时到别的连队调人更不可能。
  商量了半天也无结果,这时,天色已明,旅长推开门,吓了一跳,外面站着一群黑压压的村民,静寂无声,像一堆石头。村民大会应该就是在那时召开的,五花大绑的父亲,被押到了台上。父亲的后背上还插着一个死刑犯的标牌。这标牌使得会场上一阵骚动,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旅长跳上台,两只手使劲往下按,好不容易将嘈杂之声按了下去。老乡们!旅长一手 腰,一手挥动手臂。我们对不住大家!旅长嘶哑激越的嗓音在清晨的空气中颤动着。
  旅长检讨的态度是诚恳的,所说也是肺腑之言。可是村民们并没有往耳朵里去,他们还沉浸在那根死刑犯的标牌带给他们的震惊之中。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自盘古开天以来,兵匪祸害百姓,奸淫妇女时有发生,人们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现在解放军里头出了这档子事,当事人面临惩罚,这说明解放军确实是人民的军队,是正义之师。可是,这个惩罚也太严酷了吧,杖责30大板也就过去了,何至于杀头呢?更何况当事人是一位战功卓著的英雄,英雄爱美女是天经地义啊。所以,当旅长下达就地处决的命令时,村民们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请求旅长刀下留人。
  人们没想到,村姑的老父,那位卖豆腐的老爹从人群中站起来,抖嗦着脚步,跑上台去。老爹心情复杂,他抓住旅长的胳膊,只说了句“不能啊”,就老泪纵横,哽咽难言。人们更未料到,那个平日里羞赧怕人的村姑,也勇敢地登上台,向众人宣告,是她主动找的张连长,要杀就杀她吧。村姑语气自豪,神态坦然,面带笑靥。这父女俩的露面和发声,使得事态一下发生了逆转,台下骚动起来。有村民大喊,让张连长说句话!旅长喝问父亲,龟孙子,死到临头,你还有什么话说?
  全场霎时鸦雀无声。父亲铿锵而言,我请求让我打土山,等打完了仗再处决我,我死而无憾,否则我是多么不甘啊。父亲的话有种大义凛然的味道,还有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的味道。父亲的话音刚落,又有村民大喊,让张连长戴罪立功!这喊声得到全场人的呼应,这其中也包括父亲连队的全体官兵。“让张连长戴罪立功”的喊声很快变成了阵阵口号,经久不息地在村子上空飘荡。这其实是旅长希望出现的局面。旅长骨子里松了口气,但还是装作咬牙切齿的样子。旅长指着父亲,等打下了土山,再收拾你个龟孙子。
  我们总觉得这两个版本哪儿出了问题,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定还有第三个版本,这个版本才是真实的版本,它的作者是父亲和母亲。它在父亲和母亲的脑海里珍藏了大半个世纪了,应该由父亲或母亲来叙述。可是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也许他们永远不会说出来了。这段属于我们家族的历史,将会永远被埋葬在时间深处了。
  土山终于被攻下了,白城解放了。父亲和村姑在战地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父亲实际上已经爱上了村姑,村姑更对父亲十分倾心,两情相悦,命中姻缘。可是父亲不能再在部队待下去了,他脱下军装,参加了地方工作。村姑也投身到新政权的建设之中。两个人都很忙碌,顾不上生育。一直到5年后,才生下我姐姐,再过了5年,产下我哥哥。又过了5年,我也呱呱坠地。白城人开玩笑地说,我们姐弟三人是“三五牌”的。
  3
  有一天,母亲从菜市场回来,发现餐桌有一幅军用地图,像桌布那样铺在桌面上。它陈旧得像一张巨幅老照片,布满了泥尘和水渍。面对母亲疑问的目光,父亲畏畏缩缩地说,是从新华书店买的。母亲根本不相信父亲的鬼话,书店怎么会卖这种皱得像咸菜的地图呢?母亲说,那你再给我买一张回来。父亲却不再理会母亲,他趴在地图上,手指不停地在地图上比划来比划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幅地图勾起了母亲遥远的回忆,她想起当年曾在教会学堂的那间屋子里看到过这幅地图。让母亲大为光火的是,有时父亲会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继续着白天在地图上的动作。手指与地图相触发出的哧哧声,使得对睡眠环境要求极高的母亲无法入眠。看我会不会把你的地图烧了,母亲咬牙切齿地说。母亲只是发狠而已,不会真这么干。可是父亲脑海里开始浮现地图在火焰中痛苦扭动的恐怖情景,于是,不看地图的时候,父亲就将地图揣在自己怀里,晚上睡觉则藏于枕套里。   听母亲说起此事,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开始怀念他的戎马生涯了。他脑海里上演起战争岁月的情景剧了,而地图就是剧中的一个重要道具。那天又是我们全家聚会的日子,父亲一个人猫在房间里看地图。我凑了过去。那是一张放大了的军用地图,散发着一种硝烟的气息,遍布其间的褶皱犹如老人脸上无数道沟壑,父亲的手指就在那些沟壑间不停地行走着。我一下觉得,父亲将手指当成了他的脚步,在那些沟壑间行走。父亲的脚步在白日与黑夜、青石与河流、平原与山梁间快速迈动着。在地图上,白城是一个芝麻大的小黑点,但父亲的步履始终离不开这个小黑点。也就是说,当父亲行走到很远的地方时,又返身回到了白城,然后再从白城出发。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我又发现,父亲每次从白城出发后都会去很远的地方,但行走的路线却都是雷同的,即白城——盐城——涟水——济南——双堆集——六合——南京——上海——浙江——福建——厦门,横跨整个南中国。
  这些地名引动了我的猎奇心理。我突然想,父亲为何要去这些地方?父亲为什么又给我们讲当年姑妈去他部队驻地看他的故事?父亲为什么要翻找出那些散发着硝烟气息的军功章?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一下子处于猜谜的焦虑之中了。我就像个钟摆,在谜面与谜底之间荡来荡去。猜谜的焦虑就在于你知道谜底就在一层薄如蝉翼的纸背后,可是你却无法戳破这张纸。有天下午,我的一个当新闻记者的朋友打电话来,说告诉我一个新闻。我问什么新闻。朋友说,我看到你父亲在大街上奔跑了。我说,我父亲每天都在大街上奔跑,这是新闻吗?朋友说,当然不是,我要告诉你的新闻是,我看到你父亲跑一段路就停下来,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摊在路边的水泥地上,在上面点点戳戳,然后又收起来,继续奔跑。朋友又说,你父亲似乎要去地图上的一个什么地方。
  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些地名,父亲一定是想去那些地方。我还有个大胆的设想:把那些地名连接起来,就是父亲部队的行军路线,或者说是父亲部队的战斗足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父亲在这个时候突然又讲起当年姑妈去看他的那个故事,并非是怀念姑妈,而是怀念他的部队。而父亲每天的奔跑,并非是为了摆脱阿尔茨海默症的纠缠,而是在追赶他的部队,渴望重新投入火热的战斗生活!为了证实我的这个判断,我一头扎进了《解放战争史》,就像大海捞针一般,寻找着与那些地名有关的战争事件。终于,一条清晰的脉络呈现在我眼前。我知道,父亲是1945年底参军的,他的部队隶属华中野战军。1947年初,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我还知道,父亲部队的番号是华野11纵31旅。该旅参加过“七战七捷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解放战争史》称它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虎狼之旅”,是一支“以露为饮,以涎为食,以风为骑,以剑为友”的精锐之师。1948年3月,该旅在扫除东台、海安之间的敌据点,完成华中战局的任务后,挥戈东进,准备解放白城。
  解放白城的关键,在于攻克土山这个坚固堡垒,这注定是一场硬仗。由于连日行军作战,部隊人乏马困,集结于白城郊外,作几日休整。姑妈就是在这期间来看望父亲的,而父亲也是在这期间犯下那档子事的。胜利的旗帜终于飘扬在土山顶上,白城迎来了新生。父亲的部队马不停蹄,直扑苏北,先后攻克盐城和涟水。这一年的秋天,父亲部队所在的华野主力,奉命在中野两个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济南战役,全歼守敌10万余人,活捉了时人谓之“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的王耀武。尔后,华野和中野打响了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役是淮海战役的最后一战,史学家称之为“双堆集绞肉机”,可见战斗的酷烈程度。双堆集是这个广袤的淮北平原上一个很不起眼的点,却因了双堆集战役而闻名于世,而在攻克双堆集,生擒黄维的战斗中,一定有父亲部队的身影。打完淮海战役,1949年2月,华野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翌月,三野主力进至庐江、无为、滁县、六合、扬州和如皋一线,进行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父亲的部队显然驻守在六合。4月20日,三野和二野发起渡江战役,父亲的部队是最先冲上滩头的部队之一。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据说,将红旗插上国民党总统府楼顶上的,就是父亲的部队。一个月后,三野主力攻占上海。有一幅人民解放军集体露宿街头的图片流传甚广:战士们打着绑腿,衣装整齐,枕戈待旦。那里面就有父亲部队的士兵。上海解放后,父亲的部队又加入南下的部队,解放了浙江省及沿海大部分岛屿。然后又进军福建,解放了福建省会福州市,接着,又进行了漳(州)厦(门)金(门)战役,解放了福建省及沿海大部分岛屿。
  至此,我已经勾勒出了父亲部队的行军作战路线图,即白城——盐城——涟水——济南——双堆集——六合——南京——上海——浙江——福建——厦门。我相信,父亲每日的辛苦奔跑,就是在追赶他的部队。
  父亲无论在外怎么奔跑,都会按时回家。门铃总会在那一刻“叮咚”响起,就像往宁静的时间河面扔一块石头,提醒母亲该做饭了,或者该吃饭了,使日子有了生动的气息。不记得从哪天开始,门铃在该响起的时候却毫无声息,已经做好晚饭的母亲一直在等待,她需要这声门铃作为一天的休止符。焦虑在那一刻弥漫在母亲心间,一种不祥的预感紧紧攫住了她。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母亲井井有条的生活被打乱了。在这之前,母亲一直很享受她的安宁的晚年生活。她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买菜,烹饪,读书看报,练健身功法,在宣纸上摆弄画笔,剪除盆景上的杂枝。一切都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宛若完整的链条,环环相扣,使得日子顺畅地转动。可是现在这链条中的一环却断裂了。
  在最初,母亲将寻找父亲这件事一个人扛着。在暮色苍茫时分,已届八旬的母亲驱动着衰老之躯,在偌大的小区内找寻父亲。她焦躁,无助,绝望,内心酸楚无比。然后又找寻到街道和马路,喧嚣的市声,杂沓的人群,如水的车流让她心慌头晕,呕吐的感觉强烈充斥着她的身心。可我们对父亲再也不能按时回家,并不感到奇怪。我们觉得这事的发生是顺理成章的,是瓜熟蒂落的,是一种无言的结局。其实我们冥冥之中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惴惴不安,惶然不知所措。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就像靴子落地,我们反倒心安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件事。后来证明,我做的这件事无比正确,功德无量。我做的这件事,就是给父亲买了一块定位手表。在这之前,母亲给父亲衣襟上缝了一块布条,上书姓名,年龄,住址,联系电话。以防父亲迷路时,好心的路人会跟我们联络。父亲很排斥,缝上去就撕了,缝上去就撕了。但是父亲能接受象征富贵和身份的手表。那次,当母亲在电话里哭泣着说“找不到你们的爸爸”时,我很从容地说出了父亲身处的位置——定位手表及时发挥了神奇作用。我打开手机导航,将那个位置输进去,驱车赶过去,很顺利找到了父亲。
  开始,父亲只是偶尔迷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迷路的次数越来越多,成几何级增加。仗着定位手表,我每次都能找到他。我每次找到父亲的地点,都是在马路边缘的人行道上。那多半是在黄昏时分,落日余晖里映出父亲浅黑的剪影。父亲弓着身,双臂如桨划动,奋力朝前。每次都是这样:我将车开到父亲身旁,从车窗里喊他几声。不知是没听到,还是不予理睬,他继续朝前跑。我把车子开到前头,下车拦住他。他很不满地质问我,你来干什么?总要经过一番挣脱与反挣脱,逃跑与反逃跑,直到他力气耗尽,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被我弄上车。上车后他便委屈地蜷缩于一角,落落寡合,一路不着一词。
  我发觉,父亲一直在朝白城的南边移动,这又是一个谜。不过,这个谜很快就解开了。四月的黄昏,我在下班途中,又接到母亲关于父亲没回家的电话。好像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都是在这個时候。这个时候正是落日时分,也是让人缅怀的时分,父亲选择在此时奔向野外,意味深长。我觉得,父亲迷恋上了落日,或者说,父亲迷恋上了太阳触及地平线的感伤景象。在父亲眼里,夕阳就像一个燃烧的铁拳砸开了地平线,他觉得他的心也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其实就是往事的回响,它在父亲心间久久萦绕。
  跟最初完全不一样,母亲的语调已经没有了惶急,变得像陈述某个事实那样淡然。我靠边停车,打开手机上的GPS,发现父亲已经跑到白城南面20里外的童南去了。我赶紧驾车朝童南驶去。童南是白城与赵县搭界的小集镇,有意思的是,童南南半个镇子由赵县管,北半个镇子由白城管。镇上人到饭馆吃早餐,很可能脚搁在白城,屁股却坐到赵县去了。到达童南后,我又看了一下手机的GPS,父亲出现在新华路上。该路位于童南南边3华里处,也就是说,我从白城抵达童南的过程中,父亲又跑了3华里。
  我开到新华路,发现前面是一个T字形路口,一条东西向的土路横在前面,贴着土路的是一条隐秘的河流,河面星光闪烁,像撒了一把碎银子。四顾空无一人,只有簌簌作响的江芦摇动声。GPS显示,父亲已经置身在赵县的北兴桥了。我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到了北兴桥,它在白城正南方,距离白城30华里。我不明白,80岁的父亲哪来这么多的力气。
  北兴桥也是个很小的镇子,百来米长的街道,两侧缺牙豁齿地坐落着一些脏兮兮的店铺,街灯寂寥地亮着,不见人影。很显然,父亲已经离开了这儿。GPS告诉我,此刻父亲现身在井水村9组。从百度地图上看,井水村9组位于北兴桥西南,离我2公里左右。父亲已经走入了村道,在我的印象里,村道总是狭窄坑洼,纵横交错的,进入里面犹如进入了迷宫。很有可能不但找不到父亲,连自己也会迷路。看来只能求助110了。接线员是个女人,声音温情,有磁性,说实话,这声音一下就攫住了我。可是,听我说明情况后,这声音里温情的部分就被尖硬占据了,埋怨我没有先报本县的110,程序上出了差错。继而说出警帮我找父亲根本不可能,不要说现在已经10点多了,就是在大白天也不可能。女人说,这样吧,我通报给北兴桥派出所。要是哪个村民发现了你父亲,并且这个村民报了警,派出所就会与你联系。这样,你就能找到你父亲了。
  我很后悔打了这个电话。我又看了一下手机上的GPS,父亲已经从井水村9组跑到井水村8组去了。我让导航带着我朝那儿奔去。其实,村道远比我想像的宽敞得多,有足够的空间让汽车通行。我打开大灯,明亮的灯柱劈开漆黑的夜色,一直射到道路的尽头。一只轻盈的猫横穿道路,又倏地停下来,扭头看向我,眼眸如闪电。成群结队的虫子纷至沓来,聚集于灯柱狂舞,使得笔直的灯柱霎时扭动起来。远处,有个人影孑立于田头,我心里一喜,那是爸爸!开到近旁却发现那是孤独的稻草人。
  目的地竟然是一处废墟,路被堵死了。GPS告诉我,父亲出现在辘轳路北。仰仗于导航,我很顺利找到辘轳路,朝北驶去。一个人影出现在车灯里,那满头白发和臃肿的体态明白无误告诉我,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终于找到了父亲。我并没有喜出望外,这缘于我相信GPS强大的搜索功能。我看了看仪表盘上的时间,21:30。像以前那样,我将车开到父亲身旁,把头伸出车窗,喊了几声“爸爸”。也像以前那样,父亲置若罔闻,继续奔跑着。我停住车,没熄火,让车灯亮着。父亲其实已经疲惫不堪了,他在车灯里趔趄着脚步,奋力往前跑去。在父亲的前方,就是路的尽头了。车灯打过去,是一座黑黝黝的土丘,在土丘与道路之间,是一片草地。草叶上的夜露,在灯光里晶莹闪烁。我跳下车,朝父亲追过去。当我追上父亲时,我们已经跑到了那片草地上。这时,我们离那座土丘很近了,父亲突然扑倒在草地上。
  我心里一惊,跑上去拉父亲。父亲却匍匐爬行起来,从我手中滑过。我惊异于父亲的灵活和敏捷,紧跑几步,俯身抱住父亲。爸爸,快跟我回家。我想把父亲抱起来,可是父亲像一块石头那么沉,我非但没抱起来,累坏了的我也倒在了地上。父亲生气地说,战斗还没结束,我怎么能回家?我不明白父亲在说什么。我看到父亲眼睛紧紧盯着前面的土丘。突然,父亲伸手将我脑袋摁在地上。我的整个脸抵在泥地上,浓烈的土腥味直冲鼻子。
  片刻后,父亲说,好了,好了,没事了,子弹过去了。我越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什么子弹?哪儿来的子弹?父亲说,你没听到机枪子弹的哒哒声?我听到了,像爆蚕豆似的。你没打过仗,不知道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有经验的老兵能根据打来的炮弹声音判明怎么躲避,可子弹的速度太快,你被打中前根本无法分辨子弹的方向。战场上经常有这种情况:新兵往往听到炮弹的呼啸就吓得尿裤子,这时候老兵已经找到躲藏的地方了。   太莫名其妙了,父亲说这些干嘛?我想爬起来,可是父亲却死死箍住我,别起来,目标太大,容易成为敌人的枪靶子。敌人?哪儿来的敌人?父亲指了指前方的土丘,敌人就在碉堡里啊,你没看到枪眼里吐出的火舌吗?不行,我要炸毁它。父亲又顽强地朝前爬去。我愣在了那儿。我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弄蒙了。
  我看到父亲站起来,右胳膊挟着想像中的炸药包,弯腰俯身朝土丘冲去。父亲脚步歪斜,踉踉跄跄。我上前去拉父亲,他像残墙倾圮,倒在了地上。我不能跟你回家,我还没有炸掉碉堡,我要炸掉碉堡才能跟你回家。父亲喘息着说。爸爸,没有碉堡,也没有敌人,快跟我回家吧。我央求父亲。父亲的犟劲上来了,趴在地上死活不起来,说非要炸掉碉堡不可。我试了几次,都无法将父亲抱起来。我知道,我抱的不是父亲,而是阿尔茨海默症,它壮实得像个巨人。
  我急中生智,喊了声“张连长”。父亲略怔了一下,随即响亮回应:“到!”我又说,敌人火力太猛,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我命令你撤出阵地。父亲又响亮地回应:“是!”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父亲掉转身,往回匍匐爬行。父亲的动作干净利落,颇具专业味道:前进时,屈回右腿,伸出左手,用右腿和左臂的力量使身体前移。同时屈回左腿,伸出右手,再用左腿和右臂的力量使身体继续前移,依此法交替前进。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的臀部一直在有力地左右扭动着。我相信,当年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父亲就是用这样规范的动作,或悄悄接近敌人的阵地,或越过火力封锁下的开阔地,或是在打退敌人的某次进攻后,为防敌人的冷枪而爬向尸横遍野的战场,捡取子弹或手榴弹,为即将开始的下一场战斗补充弹药。
  也许是觉得躲过了敌人的机枪,来到了安全地带,父亲放缓了爬行速度,且变匍匐低姿为匍匐高姿。父亲继续往前爬行,萋萋荒草在他身下哗哗作响。我突然意识到,要是我再不下达命令,父亲会没完没了地爬下去。
  我喊道:张连长!
  父亲答,到!
  站起来!
  是!
  这时,父亲已经爬过了土丘与道路之间的那片草地,我的车就停在不远处,两根耀眼的灯柱直射夜空。我又发出指令:前方是我军的坦克,我命令你爬进去!是!父亲朝汽车奔过去。望着父亲奔跑的背影,我被自己逗得哈哈大笑。我发现,这是多么有趣的游戏啊。我上了车后,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玩这个有趣的游戏。我一边发动引擎,一边大声说,张连长,你现在的任务是看着我驾驶坦克,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后座上却传来父亲山呼海啸般的呼噜声,父亲已经歪在车背上酣睡如泥。
  4
  我将父亲从土丘带回家后的第三日,母亲又在黄昏时分打来父亲走失的电话。父亲很有可能又去了土丘。手机上GPS所显示的父亲的足迹证实了我的预感。我驱车一径去往那儿,果然,在辘轤路北的尽头,土丘跟前找到了父亲。前面说过,父亲一直在朝白城的南边移动。很显然,父亲是在寻找某个地方。现在,父亲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就是这座土丘。它离我们居住的白城整整35华里。后来,父亲每次走失,我都能在土丘那儿找到他。用“走失”这个词其实是荒谬的,有着强加和歪曲的意味。父亲并没有走失,他只是去了土丘,他奔跑的方向很明确。
  毋庸置疑,父亲已经误将土丘当成了多年前白城的土山。至于父亲为什么会知道35华里外的地方有座酷似土山的土丘,我们无法知晓,只能说冥冥之中有股神奇的力量驱使他跑过去。他的大脑神经已成断垣残壁,处处废墟,但还有一根神经极富活力,它诱使父亲回到光荣与骄傲的战争年代,诱使父亲追赶部队。现在,它又诱使父亲重复当年攻打土山的战斗经历。
  土山是白城的制高点,《解放战争史》中说,它高百米,四面环水,碉堡密布,易守难攻,国民党南通绥靖公署因其坚固而称之为“苏北模范工事”。进攻在拂晓时分举行,十几门山炮发出怒吼,摧毁土山四周的鹿砦和地堡。白城顿时地动山摇,经历蜕变新生的阵痛。炮火还没停息,父亲就手持冲锋枪,亲率敢死队,不等浮桥架好,便涉水冲向土山。这情景出现在旅长的望远镜里。旅长火冒三丈,龟儿子,谁让你带队冲锋的,你要死啊!
  旅长说得没错,父亲真的是要死,他要死在战场上,他觉得他丢人已经丢尽了,而战死在疆场上,多少能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旅长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的子弹雨水似的浇过来,战士们像被割的麦子纷纷倒下,可子弹偏偏射不中冲在最前面的父亲。旅长还从望远镜里看到,父亲抱在胸前的冲锋枪变成了一捆炸药包。抱着炸药包的父亲施展着完美的战术动作,他身手矫健,动作迅猛,像一头灵敏的豹子,闪展腾挪扑向吐着火舌的暗堡。龟儿子!旅长嗔骂了一声,一旁的人却看到旅长的嘴角绽出了笑纹。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旅长望远镜里泥沙掀起滔天巨浪,父亲则像一叶小舟摔进谷底。
  旅长的心里哀鸣了一声,拳头下意识地砸在指挥所的瞭望孔上。等到尘埃落定,父亲却神奇地出现在旅长的望远镜里。更神奇的是,如同变戏法,又一捆炸药包挟在了父亲的腋下。这样的场景出现过四次,这意味着,父亲变了四次戏法,还意味着父亲炸毁了四座暗堡,为部队向纵深发展开辟了道路。很多年后,老态龙钟的旅长坐在戏院里看一场魔术表演,当观众惊诧于魔术师变出几只鸽子时,旅长喃喃而语,跟张福根比,你是雕虫小技。张福根能变炸药包,你能变吗?
  《解放战争史》说,号称“苏北模范工事”的土山,仅仅支撑了1个小时,就全线瓦解了。国民党军队21师2000余人悉数被歼。土山被打下的那一刻,白城万余民众一拥而上,平毁工事,象征着国民党邪恶势力的土山被夷为平地。土山被攻克,父亲功不可没。在庆功大会上,父亲跟别的战斗英雄一样披红挂绿,坐到主席台上。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说父亲刚犯过大错。旅长义正辞严地:功是功,过是过!等开完庆功会,再跟他计较。
  隔着许多年的漫漫雾幛,我眺望那次庆功会。我无论如何也掸不去父亲留在我眼前的忧郁寡欢的神情。他坐在主席台,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脑袋一直耷拉着。我能理解父亲的心境,他战死疆场的愿望未能实现,就算能活下去,也只能是苟且偷生了。旅长逐个对立功人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表扬,赞美之辞溢于言表。轮到父亲时,旅长张口就骂了声龟儿子,这引起了全场一阵哄笑。旅长并没有表扬父亲什么,旅长只是用惊奇的口吻说父亲一个人炸掉了四座暗堡却安然无恙,毫发无损,龟儿子的命太大了。旅长来到父亲跟前发问,你到底是人还是神啊?旅长这话又引起了全场大笑。旅长憋住不笑,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打下土山,部队就要开拔,奔赴新的战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激励着将士。前面说过,父亲跟村姑在战地举行了婚礼。《解放战争史》里不可能有对父亲婚礼的描述,我也无法想像以未散尽的硝烟为背景的婚礼是怎样的场景,但喜庆的气氛一定是不会少的,热闹的气氛也一定是不会少的。那肯定是一次老式婚礼,父亲的胸前戴着脸盆大的红花,而新娘则戴着红盖头,充溢着羞答答的气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锁同心锁是不会少的,喝交杯酒和红枣莲子汤也是不会少的。一长排20桌酒席,将婚礼引向了高潮。战士们举枪射击,那噼里啪啦的枪声替代了庆贺的鞭炮。
  该对父亲怎样处理?据说,这个问题还引起了纵队首长的关注。鉴于在打土山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与村姑结为了夫妻,父亲得到了从轻发落。父亲保住了一条命,但却被开除了军籍,从此,父亲就不是部队上的人了。开除军籍等于是要了父亲的命。我知道,父亲这条放牛娃的命是部队给的,现在部队却把他赶走了。可是,部队可以赶走他的身,却赶不走他的魂。他的魂早就熔铸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了。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父亲成了一个没有魂的人,而失却了魂的人就是行尸走肉了。
  与部队分别是父亲顶顶伤心伤肺的时刻。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战士们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我父亲面前走过。父亲就像被亲人抛弃的孩子,他撕心裂肺,肝胆欲裂,热泪横流。他跟着部队跑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才绝望地停了下来。从此,他就与部队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
  我想,跟父亲分手,最感伤的还是旅长,他将父亲使用的作战地图留给了父亲。旅长对父亲说,好兄弟,作个念想吧。旅长拥抱了父亲,与父亲挥泪而别。旅长说,好兄弟,咱们后会有期。旅长跃上马背,纵马疾驰,渐渐消失在父亲的视野里。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那张镌刻着战斗记忆的作战地图父亲一直珍藏着,直到那天才拿出来,并谎称是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
  我说过,只要父亲走失了,我总能在35华里外的土丘那儿找到他。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母亲也不着急了。每次父亲未及时回家,母亲总是在电话里平静地跟我说,你爸爸又去土丘了。我打开手机GPS,看到一个小黑点正在朝辘轳路缓缓移动。那通常都是在黄昏时分,我在下班的路上。我不再惶急着掉转车头去追父亲,而是先回家吃晚餐,再从容驱车去往土丘。是的,我需要父亲奔跑,我要给父亲奔跑的时间和机会。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奔跑是父亲的生命方式,奔跑的能力就是生命的能力,而一旦停止了奔跑,他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对父亲来说,奔跑还是一种遐想和回忆,是对时间的回溯,这不仅有生命的意义,还有审美的意义。母亲打来的报告父亲又没按时回家的电话,成了我们的福音,我们都欣喜异常地眺望着父亲奔跑的背影。我们都在心里呼喊,奔跑吧,父亲!
  我是多么喜欢跟父亲在土丘跟前做那个游戏啊。这是父亲人生最后的游戏了,让他尽情享受这个游戏吧。每次,当我赶到辘轳路北时,都能在车灯里看到父亲煞有介事地在土丘前的那片草地里匍匐爬行,躲避着虚拟的机枪子弹。我站在他身后,也煞有介事地发出命令:张连长,快炸毁敌人暗堡!父亲边响亮答应“是”,边朝土丘快速爬去。他左右扭动的臀部充满力量,这使得他爬行的速度越来越快。我想,父亲朝敌堡爬行的过程一定是激情满怀。牺牲的精神在激励着他,战死的念头在鞭策着他。他渐渐抬高了身躯,整个人直立起来。这样,不仅能加快速度,而且更易让从暗堡射出的子弹击中。
  我及时发出了命令:张连长,卧倒!父亲乖乖趴了下来。我想,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观念压倒了他求死的想法。他趴在那儿一动不动,显然是在等待我的下一个命令。父亲累了,应该让他休息会儿。我故意拖延了好一阵子,才发出新的命令:张连长,迂回运动,炸毁敌人暗堡!
  是!父亲响亮地应了一声,抱着想像中的炸药包,从侧面朝土丘匍匐而行。俄顷,我又下达命令:张连长,撤出阵地!父亲迟疑了一下,掉转身,朝来路爬去。快要爬出草地时,我又喊,张连长,快进入坦克!父亲站起来,跑向亮着车灯的汽车。关车门的撞击声,在静谧的夜里惊天动地。尾声都是千篇一律,我驾车往家赶,父亲在后座上呼呼大睡,呓语绵绵,一种温暖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
  我总是在父亲快接近土丘时下达撤退的命令。之所以如此,不想让父亲太累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制造一个功亏一篑的局面。功亏一篑是一种残缺,而残缺充满了诱惑。我想诱惑父亲尽可能多来土丘,多一次奔跑的机会,就能多一次延长他生命的机会,多一次享受游戏乐趣的机会。父亲也许会这样想:我下次来就会接到爬上土山的命令了。这种想法鼓舞着他一次次激情满怀地朝土丘奔去。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内心潜藏着一个担心——父亲爬上土丘之日,就是游戏结束之时,而我还没有充分做好迎接这个结果的准备。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与父亲的游戏没有一点预兆就突然结束了。那是萧瑟秋风刮起的时候,农人家果树上的柿子开始泛红,算起来,离父亲第一次去土丘那儿已经半年多了。也就是说,我与父亲已经做了半年多的游戏。再有趣的游戏做这么久也会乏味的,是不是因为乏味,父亲才中止了这个游戏了呢?那天黄昏,我接到母亲的电话,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机GPS,不禁吃了一惊。父亲出现在辘轳路往南1公里的地方。
  一丝不祥的预感从我心头升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清为什么会有那种不祥的预感。我把车子开得风驰电掣。就在我快到北兴桥时,突然接到北兴桥派出所的电话。这是时隔半年之久姗姗来迟的电话。这个电话让我有大祸临头之感。民警说,你父亲终于找到了,不过,情况不太好。我问,情况不太好是什么意思。民警说,你到了就知道了。然后,民警告诉了我村民找到父亲的地点。我迅速在百度地图上搜了一下。那地方叫曹家溇,位于辘轳路正南3公里。我让导航带我赶过去。我原以为曹家溇是个村庄,到了那儿才知道曹家溇是一片宽阔的水域。在这个满月之夜,天地明亮如昼。河滩上围了很多村民,看到这场面,我的心就沉了下去。
  一个穿着黑色鞣革对襟马夹的捕虾人,向我叙述了父亲溺毙的过程。他在对岸苇丛下完最后一张竹篾网,就看到一个人影飞快地奔下河岸,搅起一片哗哗的水声,平静的河面陡地荡起涟漪。他觉得很奇怪,在这个季节是没有人下河洗澡的。既然不是洗澡,那只存在一种可能:寻短见。他赶忙划动小舟疾驶过来。在小舟驶行的过程中,他看到那个人影朝河中央逼近。河水淹没人影是一瞬间的事,捕虾人在寂寥幽谧的河面左找右寻。当人影浮上来时,已经成了一具尸身……
  现在让我来叙述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进入阿尔茨海默症晚期的父亲,完全处在了谵妄的状态。当他来到曹家溇时,眼前的一片辽阔水域使他误以为是长江。我想,他内心呼喊了一聲:啊,我赶上渡江战役了!只要打过长江去,就能解放全中国,父亲他兴奋异常,喜极而泣。他脸上流露出无限神往的表情,这其实是他迷乱的表现。我想父亲的神志完全迷乱了,眼前出现了严重的幻觉。他将岸边森然而立的树木、苇林当成了整装待发的士兵,那其实就是他阔别多年的部队,他朝思暮想的部队,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的部队。他声嘶力竭地叫了一声,我可找到你们了!这叫声惊动了栖宿的夜鸟,成群结队的水鸟飞上天空,星光陡地黯淡了许多。
  见到旅长的一刻,是动人心魄的一刻。因为身心交瘁,父亲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父亲泣不成声,旅长也是热泪涟涟。旅长紧紧抱住父亲:好兄弟,咱们终于见面了。旅长说,部队正准备渡江,让你赶上了。旅长又说了一句让父亲刻骨铭心的话。旅长说,部队不能没有你啊。父亲说,打土山时,我没有死在战场上,这次我一定要死在战场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是多么渴望战死啊。战死是一个军人的最高的荣誉,战死也是他对有缺憾人生的最好交代。让父亲喜出望外的是,旅长一直珍藏着父亲使用过的驳壳枪。父亲抚摸着他的老伙伴,就像抚摸着血与火的战争岁月。父亲也说了一句让旅长刻骨铭心的话。父亲说,我生是部队的人,死是部队的鬼。也就在那时,视听出现严重幻觉的父亲听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作为军人的父亲是多么迷恋冲锋号声啊,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壮丽最激动人心的声音。每次在战场上听到这声音,他都会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我看到他奋不顾身跳下河岸,朝他想像中的长江对岸冲去。河水很快淹了他的膝盖,又漫向大腿,接着又浸入他的胸部。父亲一刻也不停留,涉向更深的水域。就在他完全沉入水中的那一刻,他依然听到嘹亮的军号声在头顶萦绕……
  我想,事情一定是这样的。
其他文献
尼采:“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将回以凝视”。内在精神的养成和动态方向,可简单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向度,但个人的精神状态并非是单纯的处在某个评价体系的具体“刻度”上,而是积极消极、良善丑恶、勇敢与隐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结果。人在其一生漫长的目睹和遭遇中,形成了个体的精神雏形、平野和高地,但世人的眼光大多追逐着积极因素的引导,却轻视了消极经历的教育,因此,看似顺向的内在养成实则也伴随着相应的精神落差,即“精
期刊
努力生活,经营家庭,像豹子一样奔跑向前的孙旭庭;隐忍后终于爆发,走向一条永不可回头之路的刘明汉;善良却被戏耍的花脚;毕业前后问题重重但始终没有放弃奋斗的张少蜀;因为责任而忍耐,最终葬送了自己的金喜,他们都是作家塑造出来的平凡的男性形象,包含着作家对他们人性本身的哀叹和悲悯,他们有奋斗,也有悲哀,有善良,也有偏执,让我们同喜同悲,思考洞察。  坦克手贝吉塔《盘锦豹子》,《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
期刊
一  “回家过年,爸妈都说好了。”  “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咋还这么犟呢?都过去半年了。”  “过去半年就算了?你爱去不去,告诉你,别惹我哦!”  “唉,都半年了这事,你看你,还跟长辈记着这事?你看看你那么善良的一个人……”  “别烦我!半年也不行,十年也不行!”  李文英俩眼一瞪,赵庆喜立马闭上了嘴巴不吱声。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那是半年前的一个早晨,天刚亮,一家人一起来,家里四十多
期刊
如果你是我们村里的人,你就知道我说的这些事没有丝毫夸张。  现在我就带你去看看多年前的那场大雨。  那是真正的一场大雨。傍晚时分,一阵响雷过后,粗大的雨点直直地砸下来,砸得什么都砰砰响。雨点越来越密集,几分钟后就连成了瀑布。天一下子黑了,牲畜和人都躲到能躲的地方了。地面上的水涨高了,从树丛里爬出来的蛤蟆,爬着爬着,就失去了地面的支撑,只能在水上笨拙地划动了。高处的雨水往低处哗哗流淌,如同河流决口,
期刊
大约在2005年前后,“底层”成了文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便占据文学界主流的、注重形式探索和表达个人抽象情绪感受的“纯文学”创作倾向的反思,都促使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逐渐被拉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底层”处境。尽管“底层文学”创作在审美层面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不容置疑的是,它的确是新世
期刊
1  和以往一样,她是在中午人少时来镇上的邮局的。她选择人少时来邮局,不是没时间在这里等,她不想遇见熟人。  来到邮局门前,她把脚踏三轮车停下。可是,三轮车像生气似的,掉过头来要往回走。邮局门前的这片空地斜,三轮车不容易停稳当。她把三轮车车把拧过来,再拧过来,想等三轮车情绪稳定了再进去。  来啦老嫂子?有人在和她说话。刚才她明明看了又看,周围没有熟人,怎么会有人和她说话?她没大幅度摇头张望,用眼角
期刊
河西听到在小区门口开小超市的李伞似乎又在自言自语:  我真不明白,她究竟要怎么样呢?我对她难道还不够好么?我自认为我还算得上一个好男人,我从不在她面前摆男人的臭架子,家务活我抢着干,洗起衣服来我比她还快。钱柜的钥匙,从来都是她管,她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当然,她并不乱买东西,虽然有时候会走神。她不像我认识的那些虚荣心强的女人,无论是衣服,还是手机,各种首饰,都想天下第一。要不是我提醒,她几乎忘了要
期刊
木斗似乎对能发出光亮的东西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比如手电筒,比如打火机或者火柴。他的这一种偏爱深入而且持续,最后拓展到了一块白铁皮,一块碎瓷片,甚至一块碎玻璃。  多少年前,你如果有幸目睹过木斗撑开他那鼓鼓囊囊的衣袋的话,你一定会发现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柳树村上了年纪的人对此见怪不怪,他们甚至还像所有喜欢仗着一把年纪而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的老人一样,撇着嘴笑一笑,然后说,这有啥?你要是知道十多年前的
期刊
0  我的人生第一桶金是靠押镖得到的。虽然没有真正经历刀光剑影,但每一次出镖都确确实实是一次情节复杂的搏杀之旅。虽然这种搏杀只存在于我的心理上,但后果往往比真实打打杀杀也不差。真实的搏杀可能缺胳膊少腿,而我每次押镖回来,都会掉一些头发。当我的头发已经稀少得像未来的日子一样清晰可数时,我创办了自己的珠宝公司。最初的风云际会之感,曾让我精神百倍;继之而来的尔虞我诈,也曾让我深深厌倦。终于,一切不过是一
期刊
1  被总编狠批了一下午,刚回到位子坐下,未来得及喝口水,传达室老王打来电话,大嗓门震得手机嗡嗡响:“我都给你打五遍电话了,赶紧下来,有人找。”我问是谁,老王不说是谁,小声嘀咕,女的,模样不错。  昨天的一篇报道被采访的那家公司投诉了,说是失实报道,总编要处分我。我不怕处分,关键是受气,报道肯定没问题,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但有时候偏偏没办法,有人非把真的说成假的,怎么辩驳也没有用。不过,让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