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差生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里居然找不到“差生”了,其实并不是因为没有差生,而是因为“差生”这个名词不复存在了,由先前的“差生”变为“后进生”,再到现在的“待优生”。“差生”的称呼一变再变,以至于彻底地消失在教育的话语体系之内。
  取消“差生”的称呼似乎有着一定的道理,“差生”意即差也,即学生的表现差,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判断,容易造成一定的歧视,给这类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变换一种称呼,称其为“待优生”,则饱含着教师浓浓的期待,也预示着这类学生只是发展的脚步慢了些,只要努力也即将踏入优秀生的行列。
  这样的初衷与想法确实很好,但是,用“待优生”代之以“差生”的称号,一切都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吗?我看不然,“待优生”与“差生”只不过是一种评价符号,符号的选择其实并不能决定问题的本质,而真正重要的则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评价判断,以及由此评价判断而产生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行为。
  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保障,也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施有效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因而,评价是必须的,但是,教师应当明白对学生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了寻找每一个学生最合适的教育方式,而非将学生分门别类,划分个三六九等,特别要分出个优秀与差劲,或者是优秀与非优秀,偶或优秀与待优秀。
  其实,为什么一定要将学生分出优秀与非优秀呢?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每一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弱项,也都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与非优秀的结合体与多面体,我们很难用单一的优秀或者非优秀来评判学生。
  对于称学生为优秀或者待优秀的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优秀的学生难道就没有差劲的一面?而差劲的学生难道又没有优秀的一面吗?学校里,教师评价判断学生优秀与非优秀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显然,教师所奉行与遵从的标准是学生的成绩,成绩排在前列者即为优等生,排在后尾的则为差生或者是待优生。说到底,这终究是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理念使然,是以分数为唯一指标与尺度的评价结果。这样的结果,只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分数与成绩,而无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
  单一性的评价方式无疑催生出陈旧落后的教育行为,教师也只会紧紧盯着学生的成绩,想尽办法让学生的分数获得增长。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健全的,固然所谓的“优秀生”具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又怎能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又怎能保证在其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拥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与基本的素质?而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在长期的思想包袱的重压之下,又如何获得足够的尊严?虽然,老师会用委婉的“待优生”称呼他们,但是鲜明的区分还是会给他们留下心理的阴影。
  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本质与要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教育,获得均等而公平的教育机会。学业成绩仅仅是学生成长体系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教育的全部,当然更不能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尺度。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发展学生学习成绩过程中不作为。其实,教师只要是秉承理性的教育观,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所有的学生也许不一定都能够成为成绩优异者,但至少可以获得足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口中并没有“差生”这个字眼,也没有 “待优生”这个名词,而是自创了一些班级名语,诸如“后三节”,魏老师将班级视为一列火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节车厢,火车出发,每一节火车都是前进的,而后三节虽然在后,但他们也自己的目标,即追上后四节、后五节车厢。这样的比喻颇有意思,而更为智慧的是其巧妙地阐释了学习优异者与后进者的关系,将其视之为团结奋进、不可分割的团队,而走在前列者理应带着火车跑,而后三节的学生也理应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这样的称呼难道不比“优秀生”“待优生”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称呼高明得多吗?
  (江西省赣州市埇桥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墨西哥籍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做学术发言时,把一双球鞋放在桌上,讲了一个故事:他为刚从乡下来的女儿买了球鞋,女儿没穿过,他就给她一二三四地讲要领,听着听着,女儿说,你还是把鞋给我吧,我穿一穿,不就会了吗?……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学习者有自己的独特的经验背景、认知起点、认知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以学定教,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安排了求另一个加数和比较两数多少的两类加减法应用题。这些应用题都是结合计算出现的,且注意与加减法适当配合,根据数量关系和推理的难易以及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分段出现。  同时辅之以补充条件、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其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发挥教材的优势,有效地利用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
期刊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
期刊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
期刊
一、设计意图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其中领域之四“音乐与相关文化”要求“学生能结合影视片,表达对音乐背景及主题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活动的创意与设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于五十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全曲的音乐优美抒情富于动感。通过歌曲的学唱以及听音的填空,
期刊
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
期刊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在不断反思和与同事探讨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一,对教学工作的困难认识不足,没有耐心;其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缺少爱心;其三,对数学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好,不够细心;其四,对数学教学的目的理解不
期刊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要使教学活动不至于滞后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教师们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深入钻研教材,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认为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要突出三个字,即在“新、深、实”下足功夫。  一、“新”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当今世界,跟上时代的脉搏,用最新的事实、时事以及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说明问题,证
期刊
现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没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其原因都归结于条件的制约,我称之为“条件制约论”。难道素质教育只有等条件成熟了才能实施吗?看到这则新闻,我忽然回忆起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回忆起我所接受的“素质教育”。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我也是在乡下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那时的乡下学校,大家都不知道还有什么素质教育,不仅音体美没有专业教师,连部分主课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我的音体美课都是由主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