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方法对内养功在防治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例符合条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采用内养功特色护理;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每日动、静功各练2次,每次40分钟,疗程60天。观察2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所取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养功对防治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安全、有效,配合特色护理疗效提高。
【关键词】内养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护理疗效观察
内养功 是以静功为主要功种之一,它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方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已经不仅仅练静功,还有非常规范的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行气延寿法)和保健按摩法,相互配合交替练习,大大提高了患者练功的兴趣。“内”,就是内求的方法,自己向自己要健康;“养”,是休养,保养,练养相间;“功”,是改善功能,开发潜能。坚持练习内养功,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强身。通过练习初级动功,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牵拉扭转,可促进气血活跃,为练习静功打下良好基础,中级动功一般只练习易筋行气法,共12节,每一节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变换不同的姿势,配合相应的呼吸方法,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起到对不同脏器的调理。
失眠症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失眠患者往往还伴有心悸、心慌、乏力、健忘、精神疲惫、口淡无味等精神系统症状;常伴有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缓弱等胃肠症状。这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比较多见的。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病人的身心带来困扰,长时期的失眠对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数催眠药物都存在耐受性和依赖性,不能长期应用。经多年观察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通过练习内养功疗效突出,配合特色护理方法疗效提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在练内养功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特色护理18例,男7例,女1l例;年龄18-7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失眠诊断标准。其中有3例是癌症术后恢复期,有6例伴有胃肠神经官能症,7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15例伴有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脂,5例伴有糖尿病,有的患者同时伴有多个病症。失眠病史在1个月~30年之间。为保障患者安全,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练功,练功更主要的是辅助作用,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改善,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止用药。
1.2 功法内容及护理方法
1.2.1 内养功练习基本内容包括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静功(松静筑基法包括5种松静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法。动功:上午和下午各做一次,每次40分钟;静功:可选择在早起床前和晚熄灯后各练习一次,每次40分钟。疗程60天。在医师指导下练习。掌握调身、调息、调心三大练功要素。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按中医气功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对新人院病人,要了解病情发生和治疗经过以及病人的需求,介绍内养功功法特点、功前功后注意事项,明确该功法是自我疗法。病房环境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紧张。过饱或饥饿都不利练功,忌食辛辣、肥腻等厚味,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
1.2.2.2 特色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辨证护理
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性格多内向,心理状态较复杂,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热情对待病人,使病人能信任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和交谈,让病人了解疾病特点,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加快恢复进程。
辨证护理 心脾两虚失眠属虚症,护理上应以补益心脾、安神定志、养血为护则。协调医师针对患者指导练习如下内容:
初级动功包括头功、运舌、叩齿、咽津、扣足三里、按摩内关、神门、三阴交、揉腹;静功包括中脘开合松静法、整体升降松静法;动功包括托天按地、内运乾坤、气贯长虹、牵拉天柱。
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维生素类及碳水化合物要合理搭配,因体虚需要补充高质量蛋白类食物,如鱼肉、虾等,平时多吃些莲子粥、苡仁粥、黄芪大枣山药粥、龙眼粥或动物心脏等补益心脾的饮食。忌食粘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练功1个疗程(60日)后,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3个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个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练功后,2组患者睡眠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是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人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年老气虚血少等引起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失眠;有的病人则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胃气不和,脾阳不运,食少纳呆,气血生化来源不足,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有较好的疗效。这些失眠患者都是药物、针灸和按摩效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来我院治疗,我们采用练习内养功的方法配合不同护理方法来治疗失眠,经临床观察,内养功治疗失眠效果可靠,配合特色护理组效果进一步提高。特色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机及辨证特点协调指导运用练功中的调身、调息、调神的三大要素,调神就是练功者运用意识,排除杂念、净化思维,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入静状态,入静是大脑皮层处于特有的主动性的内抑制过程,对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修复和调整的作用,入静时大脑皮层处于耗能状态减弱和储能活动加强的抑制过程,从而对皮层机能状态起良好的恢复调节作用,是气功治疗保健的生理基础;调息是练功者运用呼吸方式不同起到滋阴或补阳的作用,同时膈肌随呼吸上下运动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调身是练功者运用调整姿势起到刺激穴位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健脾养心的作用。
气功疗法是通过意、气、行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气功疗法的作用是从整体治疗出发并在响应的多种疾病上起作用,往往在治疗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其他疾病也随之减轻或治愈。所以内养功不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通过护理工作让患者掌握一定的方法、要领自行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动静结合和练养相兼,从而激发体内的潜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练功过程中重视精神诱导,也就是意念,通过诱导可使姿势更加自然放松,使呼吸逐步加深,形成深长的腹式呼吸,通过意念诱导,可使思维集中、排除杂念,达入静以促进康复。
实践证明,护理工作在练习内养功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恢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脾两虚失眠症的特色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病因病机,通过心理疏导,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生活、起居、饮食、练功疗法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气功护理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护理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20
[2]张露凡.中医内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5—190
[3]张玲.不寐中西医结合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2,11(12):1148
[4]吕明,刘晓艳.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J].2006.5N,13(3):38
[5]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14
【关键词】内养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护理疗效观察
内养功 是以静功为主要功种之一,它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方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已经不仅仅练静功,还有非常规范的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行气延寿法)和保健按摩法,相互配合交替练习,大大提高了患者练功的兴趣。“内”,就是内求的方法,自己向自己要健康;“养”,是休养,保养,练养相间;“功”,是改善功能,开发潜能。坚持练习内养功,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强身。通过练习初级动功,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牵拉扭转,可促进气血活跃,为练习静功打下良好基础,中级动功一般只练习易筋行气法,共12节,每一节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变换不同的姿势,配合相应的呼吸方法,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起到对不同脏器的调理。
失眠症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失眠患者往往还伴有心悸、心慌、乏力、健忘、精神疲惫、口淡无味等精神系统症状;常伴有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缓弱等胃肠症状。这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比较多见的。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病人的身心带来困扰,长时期的失眠对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数催眠药物都存在耐受性和依赖性,不能长期应用。经多年观察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通过练习内养功疗效突出,配合特色护理方法疗效提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在练内养功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特色护理18例,男7例,女1l例;年龄18-7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失眠诊断标准。其中有3例是癌症术后恢复期,有6例伴有胃肠神经官能症,7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15例伴有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脂,5例伴有糖尿病,有的患者同时伴有多个病症。失眠病史在1个月~30年之间。为保障患者安全,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练功,练功更主要的是辅助作用,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改善,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止用药。
1.2 功法内容及护理方法
1.2.1 内养功练习基本内容包括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静功(松静筑基法包括5种松静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法。动功:上午和下午各做一次,每次40分钟;静功:可选择在早起床前和晚熄灯后各练习一次,每次40分钟。疗程60天。在医师指导下练习。掌握调身、调息、调心三大练功要素。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按中医气功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对新人院病人,要了解病情发生和治疗经过以及病人的需求,介绍内养功功法特点、功前功后注意事项,明确该功法是自我疗法。病房环境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紧张。过饱或饥饿都不利练功,忌食辛辣、肥腻等厚味,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
1.2.2.2 特色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辨证护理
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性格多内向,心理状态较复杂,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热情对待病人,使病人能信任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和交谈,让病人了解疾病特点,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加快恢复进程。
辨证护理 心脾两虚失眠属虚症,护理上应以补益心脾、安神定志、养血为护则。协调医师针对患者指导练习如下内容:
初级动功包括头功、运舌、叩齿、咽津、扣足三里、按摩内关、神门、三阴交、揉腹;静功包括中脘开合松静法、整体升降松静法;动功包括托天按地、内运乾坤、气贯长虹、牵拉天柱。
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维生素类及碳水化合物要合理搭配,因体虚需要补充高质量蛋白类食物,如鱼肉、虾等,平时多吃些莲子粥、苡仁粥、黄芪大枣山药粥、龙眼粥或动物心脏等补益心脾的饮食。忌食粘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练功1个疗程(60日)后,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3个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个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练功后,2组患者睡眠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是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人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年老气虚血少等引起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失眠;有的病人则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胃气不和,脾阳不运,食少纳呆,气血生化来源不足,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有较好的疗效。这些失眠患者都是药物、针灸和按摩效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来我院治疗,我们采用练习内养功的方法配合不同护理方法来治疗失眠,经临床观察,内养功治疗失眠效果可靠,配合特色护理组效果进一步提高。特色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机及辨证特点协调指导运用练功中的调身、调息、调神的三大要素,调神就是练功者运用意识,排除杂念、净化思维,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入静状态,入静是大脑皮层处于特有的主动性的内抑制过程,对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修复和调整的作用,入静时大脑皮层处于耗能状态减弱和储能活动加强的抑制过程,从而对皮层机能状态起良好的恢复调节作用,是气功治疗保健的生理基础;调息是练功者运用呼吸方式不同起到滋阴或补阳的作用,同时膈肌随呼吸上下运动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调身是练功者运用调整姿势起到刺激穴位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健脾养心的作用。
气功疗法是通过意、气、行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气功疗法的作用是从整体治疗出发并在响应的多种疾病上起作用,往往在治疗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其他疾病也随之减轻或治愈。所以内养功不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通过护理工作让患者掌握一定的方法、要领自行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动静结合和练养相兼,从而激发体内的潜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练功过程中重视精神诱导,也就是意念,通过诱导可使姿势更加自然放松,使呼吸逐步加深,形成深长的腹式呼吸,通过意念诱导,可使思维集中、排除杂念,达入静以促进康复。
实践证明,护理工作在练习内养功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恢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脾两虚失眠症的特色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病因病机,通过心理疏导,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生活、起居、饮食、练功疗法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气功护理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护理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20
[2]张露凡.中医内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5—190
[3]张玲.不寐中西医结合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2,11(12):1148
[4]吕明,刘晓艳.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J].2006.5N,13(3):38
[5]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