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可见,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失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寻的一个问题,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看法。
  1 以境导情,激发学生兴趣
  在音乐课的几个教学环节中,唱歌教学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是先识谱,认识音符,反复唱谱子,再朗读歌词,填歌词,这种形式比较单一。而生动有效的开展唱歌教学应以听为切入口,以动为手段。比如在歌曲《春风》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再聆听歌曲优美的旋律,想像一枝枝树枝上面胖胖的嫩芽,小溪里的淙淙流水,田野里盛开的蒲公英,让学生随着音乐把想象到的画面和景象,用语言、动作或图画把生机勃勃的春天表现出来。熟悉了歌曲后再让学生轻轻地跟唱。以这样的方式学唱歌,师生共同创造了美好的意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创编故事,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我和提琴》时,根据歌曲的内容,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在遥远的挪威,有一个快乐的放牛娃叫爱丽丝,她和她心爱的黄牛形影不离,有什么欢乐和忧愁她都会和黄牛诉说,黄牛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可是爱丽丝却要和黄牛分离了,为什么呢?是为了一把心爱的小提琴,小提琴美妙的“歌声”让爱丽丝着迷。为了能欣赏美妙的音乐,爱丽丝不得不把黄牛卖掉,来买那把能演奏动听音乐的小提琴。然后,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我和提琴》,并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主动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兴趣。让他们不仅是就音乐而学音乐,还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由故事导入歌曲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 巧用工具,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地域不同、城乡差异等方面。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如:童话故事表演唱、音乐家的故事、外国儿歌等。我在教学歌曲《拍手拍手》时,除了运用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外,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学具代替正规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同学敲铅笔盒,有的同学敲墨水瓶,还有的同学用直尺敲击桌面为歌曲伴奏。再如,在教学《京韵》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京剧的音乐、脸谱、图片等资料,或组织讨论京剧的角色(生、旦、净、丑),或戴上脸谱面具学做京剧角色的动作,或讲京剧故事《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其中,这样的欣赏课突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人人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
  4 与生同乐,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乐理的教学一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多数不愿学,这次课程改革淡化了乐理知识,把乐理知识融入到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比如,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先由一个小组发一个母音,再逐步增加一小组发音,让学生感受力度的递增;相反,先由全班在同一力度上发一个母音,再逐次减少一个小组发音,让学生感受力度的递减。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力度的变化并乐于接受。所有这些,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又使用了“元素性”教学,在自然原始的音乐素材中,给了学生一个综合性、自然性的音乐体验。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参与音乐活动之时,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同玩、同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就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音乐学习活动的乐趣,共同享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音乐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通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充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在教学好的思维品质,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从而真正使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落实,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新知的传授,还是旧知的巩固;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兴趣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视野的拓展。然而在阅读教与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重点在与探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英语阅读 影响因素 策略研究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掌握
期刊
1 构建探究式物理课堂的意义  物理是大多数中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学的课程。尤其很多女生在“女生理科思维较差”的错误论调的引导下,更是产生了害怕物理、讨厌物理的情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学生产生喜欢学物理的感情,就必须要构建一种探究式物理课堂。探究式物理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提出、自主思索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读本的生活实用性历来在教学中一直存在争议。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客观的对待,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生活中更是受用无穷。可见对语文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解构的研究极有意义。课堂中能从文本挖掘生活的元素,不仅能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也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应充分应用教学文本实现“以文创境”,“境中寻美”,“美中现文”。当然实际的教学中还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是天然的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言行对儿童起着思想渗透、心灵滋润、行为示范的作用,又由于血缘和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教
期刊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然而,学校领导及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难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不能利用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因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笔者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就探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美术 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教育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青少年是活泼的生命体,其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时刻研究揣摩学生的心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应适时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促进其探究新知的愿望。爱恩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能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变知之为乐知,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现在的“后进生”中较为普遍地出现了一种“逆反”的心理状态。他们一且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态度便溢于言表,有的甚至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防范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疏导。  1 集中“后进生”的注意力,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一定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抓住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进行启发想象。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体验荷花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自由、合理、丰富的想象,才能使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
期刊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应当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唤醒经验、累积经验、反思经验、提升经验,运用并重新创造经验,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推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向更高层次迈进。  下面就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学期《平移与旋转》一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