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特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2.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設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有使人发笑的哈哈镜(凹、凸面镜),还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又让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适宜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如果是狂风,则飞沙走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带来灾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
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人体关节”中,我以“关节娃娃”这一亲切形象的词语来组织活动,通过让幼儿跑跑、跳跳、弯腰、转身等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人体上的关节,并让幼儿在人体图上标出关节部位,提出了“是不是只有关节才会动?”“人体还有什么地方会动?”“这些地方的动与关节的动有什么不同?”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操作,发现除了关节会动,眼皮、心脏等地方也会动,但它们不像关节那样灵活,动的幅度那么大。幼儿在获取有关关节的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探索的积极性。又如活动“神奇的万花筒”,通过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万花筒的简单技能。我先请幼儿玩玩,看看万花筒外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什么样的,然后提问:“万花筒为什么会这么好看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于是孩子们两人一伙,三个一群的进行着研究,当拆开万花筒外壳时,发现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接着又发现了塑料盒。噢,原来如此!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秘密,他们多自信呀。这样的活动,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在这项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万花筒的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特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2.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設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有使人发笑的哈哈镜(凹、凸面镜),还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又让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适宜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如果是狂风,则飞沙走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带来灾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
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人体关节”中,我以“关节娃娃”这一亲切形象的词语来组织活动,通过让幼儿跑跑、跳跳、弯腰、转身等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人体上的关节,并让幼儿在人体图上标出关节部位,提出了“是不是只有关节才会动?”“人体还有什么地方会动?”“这些地方的动与关节的动有什么不同?”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操作,发现除了关节会动,眼皮、心脏等地方也会动,但它们不像关节那样灵活,动的幅度那么大。幼儿在获取有关关节的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探索的积极性。又如活动“神奇的万花筒”,通过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万花筒的简单技能。我先请幼儿玩玩,看看万花筒外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什么样的,然后提问:“万花筒为什么会这么好看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于是孩子们两人一伙,三个一群的进行着研究,当拆开万花筒外壳时,发现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接着又发现了塑料盒。噢,原来如此!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秘密,他们多自信呀。这样的活动,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在这项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万花筒的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