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历史上,有一些热心乡邦文献整理而又不为人知的老学者。如广东南海人潘六如,曾十年如一日地收集南越残瓦文字遗存,并加以考释,写成《南越故宫残瓦记》《南越故宫残瓦文字》《说瓦》《瓦椎》等论文。此外顺德蔡守、南海潘和、嘉应谢英伯、番禺汪兆镛、东莞邓尔雅、香山黄佛颐、台山黄文宽等递相收藏和研究南越残瓦文字,敏锐地发现了南越残瓦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将传世和近年出土的陶文加以整理,为对南越残瓦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广东悠久的历史文化之魅力。
潘六如
(?-1941)广东南海人。工画、善摹印,以精鉴定古董文明于粤中,尤精鉴赏古铜器。清末民初时,在广州经营古玩业。善伪造古钱、鼎彝,人称“古泉六”。名画家邓芬、李砚山、卢子枢皆出其门下。辑有《赝鼎录》《射影集)>e
潘龢
(?-1929)广东南海人,字致中,号抱残。六如之弟,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画刻印。善赏鉴历代书画名迹,喜集藏古钱。又雅嗜金石文字,残砖断瓦之有铭者,无不喜为罗致研究。尝与粤中画友先后创立合召画社、国画研究会,著有《抱残室笔记》等。
蔡守
(1879-1941),初名有守,字哲夫、寒琼,晚年自号寒翁,广东顺德人。蔡守与他的夫人谈月色在诗书画方面都颇有名气,谈月色尤擅画梅,蔡守又兼长金石学,蔡氏夫妇两人曾在广州成立“艺彀社”,出版《艺彀》杂志,介绍金石书画。1936年,蔡守偕谈月色到南京任职党史馆党部,并在故宫博物院考订金石书画古物。
蔡守金石书画诗文无所不能:为文为词为诗则有《蠡楼词》《有奇堂诗集》等;为金石文字之学则有《印林闲语》《印雅》《画玺录})i为3喇扳考证则有《寒宬金石续跋》《寰宇访碑续录》;为文房雅玩杂著则有《壶雅》《宋锦、宋纸考补》《漆人传》《瓷人传》。
谈月色
(1891-1976)女,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谢英伯主持广州市立博物院及广州黄花考古学院期问,聘月色为发掘专员及研究员,并与哲夫共同主持东郊猫儿岗汉墓发掘工作。越三年,夫妇于白云山小梅坳访得明末歌者张二乔墓志及百花冢、妆台等石刻,墨拓以存,并镌印用纪其事。又对岭南城砖进行了专题研究,一起编著了《广东城砖录》。其热心乡土文物类此。
谢英伯
(1882-1939),广东嘉应人。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爱自然,喜欢旅行,好历史,特别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皇仁书院就读三年之后,就回广州从事他喜欢的新闻事业,1928年春,他回到广州,从事律师及新闻教育工作,并开始研究考古学、佛学。同年,谢伯英创办“广州黄花考古学院”,出版《考古杂志》创刊号。著有《中国古玉时代文化史纲》等。
邓尔雅
(1884-1954),名溥霖,字季雨,东莞莞城人。邓尔雅是多面才子,精研小学,外甥容庚从之学金石,容肇祖学古文,容肇新学治印,都成一代名家,由此可窥一二。邓爾雅是东莞名士邓云霄的第十一世孙。邓云霄为明万历戊戌(1598)进士,为文渊浩宏硕,尤工诗律。在马国权所编的《广东印人传》中,广东最早的篆刻家中就有邓逢京之大名。据史料记载,邓氏子孙数代,皆能治印,家风不失。邓尔雅一生所篆刻的印章,数以万计。容庚先生以“吾粤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来评价其印刻。
汪兆镛
(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生于广东番禺,晚号清溪渔隐。汪兆镛一生于书无所不读,识地方文献,贯通历史典籍并擅骄文、诗词,又长于考据订讹。以著书撰文自乐。所著计数十种,共200余卷,主要有:《碑传集》(三编),是继钱仪吉《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之后又一重要贡献;《岭南画征略》广收岭南画家书家近4印人生平事迹、遗作纂编成书,为岭南历代书画人物传首开张本,皆言词简洁,裁断严谨,取用精宏,故得学人赞其“多发前人所未及”;所著广及上下古今、经史诗文和金石书画,蔚然大观。
李尹桑
(1882-1945),一字壶父,号鉥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后家广东番禺。中国近代篆刻家,精研篆刻碑拓数十年,与黄宾虹、易大厂、邓尔疋等往来较密。以精刻小术名于时。工书法,临摹秦、汉诸碑,饶有金石气。画以花卉见长。刻印为黄士陵高足,精治小玺,印文方折硬挺,用刀生辣犀利,布局谨严稳重中多变化,作品载誉岭南。中年归粤,潜心金石,日以摩挲古玺印、瓦当、泉货、造像、金石拓本为乐。
潘六如
(?-1941)广东南海人。工画、善摹印,以精鉴定古董文明于粤中,尤精鉴赏古铜器。清末民初时,在广州经营古玩业。善伪造古钱、鼎彝,人称“古泉六”。名画家邓芬、李砚山、卢子枢皆出其门下。辑有《赝鼎录》《射影集)>e
潘龢
(?-1929)广东南海人,字致中,号抱残。六如之弟,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画刻印。善赏鉴历代书画名迹,喜集藏古钱。又雅嗜金石文字,残砖断瓦之有铭者,无不喜为罗致研究。尝与粤中画友先后创立合召画社、国画研究会,著有《抱残室笔记》等。
蔡守
(1879-1941),初名有守,字哲夫、寒琼,晚年自号寒翁,广东顺德人。蔡守与他的夫人谈月色在诗书画方面都颇有名气,谈月色尤擅画梅,蔡守又兼长金石学,蔡氏夫妇两人曾在广州成立“艺彀社”,出版《艺彀》杂志,介绍金石书画。1936年,蔡守偕谈月色到南京任职党史馆党部,并在故宫博物院考订金石书画古物。
蔡守金石书画诗文无所不能:为文为词为诗则有《蠡楼词》《有奇堂诗集》等;为金石文字之学则有《印林闲语》《印雅》《画玺录})i为3喇扳考证则有《寒宬金石续跋》《寰宇访碑续录》;为文房雅玩杂著则有《壶雅》《宋锦、宋纸考补》《漆人传》《瓷人传》。
谈月色
(1891-1976)女,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谢英伯主持广州市立博物院及广州黄花考古学院期问,聘月色为发掘专员及研究员,并与哲夫共同主持东郊猫儿岗汉墓发掘工作。越三年,夫妇于白云山小梅坳访得明末歌者张二乔墓志及百花冢、妆台等石刻,墨拓以存,并镌印用纪其事。又对岭南城砖进行了专题研究,一起编著了《广东城砖录》。其热心乡土文物类此。
谢英伯
(1882-1939),广东嘉应人。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爱自然,喜欢旅行,好历史,特别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皇仁书院就读三年之后,就回广州从事他喜欢的新闻事业,1928年春,他回到广州,从事律师及新闻教育工作,并开始研究考古学、佛学。同年,谢伯英创办“广州黄花考古学院”,出版《考古杂志》创刊号。著有《中国古玉时代文化史纲》等。
邓尔雅
(1884-1954),名溥霖,字季雨,东莞莞城人。邓尔雅是多面才子,精研小学,外甥容庚从之学金石,容肇祖学古文,容肇新学治印,都成一代名家,由此可窥一二。邓爾雅是东莞名士邓云霄的第十一世孙。邓云霄为明万历戊戌(1598)进士,为文渊浩宏硕,尤工诗律。在马国权所编的《广东印人传》中,广东最早的篆刻家中就有邓逢京之大名。据史料记载,邓氏子孙数代,皆能治印,家风不失。邓尔雅一生所篆刻的印章,数以万计。容庚先生以“吾粤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来评价其印刻。
汪兆镛
(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生于广东番禺,晚号清溪渔隐。汪兆镛一生于书无所不读,识地方文献,贯通历史典籍并擅骄文、诗词,又长于考据订讹。以著书撰文自乐。所著计数十种,共200余卷,主要有:《碑传集》(三编),是继钱仪吉《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之后又一重要贡献;《岭南画征略》广收岭南画家书家近4印人生平事迹、遗作纂编成书,为岭南历代书画人物传首开张本,皆言词简洁,裁断严谨,取用精宏,故得学人赞其“多发前人所未及”;所著广及上下古今、经史诗文和金石书画,蔚然大观。
李尹桑
(1882-1945),一字壶父,号鉥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后家广东番禺。中国近代篆刻家,精研篆刻碑拓数十年,与黄宾虹、易大厂、邓尔疋等往来较密。以精刻小术名于时。工书法,临摹秦、汉诸碑,饶有金石气。画以花卉见长。刻印为黄士陵高足,精治小玺,印文方折硬挺,用刀生辣犀利,布局谨严稳重中多变化,作品载誉岭南。中年归粤,潜心金石,日以摩挲古玺印、瓦当、泉货、造像、金石拓本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