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人生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这个南方城市,落雨是件稀疏平常的事,甚至有时过于不切时宜而令人头痛。季节不同,雨的声音气味皆不一样。《雨夜》的故事发生在“潮湿的四月”,悄然入春的好时节。但显然,对于李桃、马纳们来说,这场雨更像冬日的剔骨刀,一把扎进婚姻的肺泡。
  丈夫马纳在雨夜遭遇突如其来的车祸。在医院等待“判决”的第七日,李桃等来了丈夫的情人。就此,她不得不捡起早已卷边的婚姻手册,不得不面对已知的背叛与伤害,不得不在命运的牵动下揭开真相。
  李桃的故事并不陌生:出轨的婚姻与浮肿的中年。这是经典的套路,借婚姻中的男人与女人——这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微妙地折射当下的社会现实、困境、隐秘与妄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应当是两人的婚姻在女儿夭折后进入疲软期,马纳出轨唐婉,唐婉的丈夫周森跟踪报复,而李桃选择“掩耳盗铃”。当马唐二人挣扎于情爱与背德的矛盾痛苦,最终选择在雨夜结束一切时,马纳却因车祸几欲丧生。作者方晓本可以详尽地叙述成年人的疲乏、偷情的狂欢、对道德的逃离,再借用“雨夜”——这个自带声光电效果的环境意象,迎来故事高潮。
  但他没有囿于窠臼,反而克制地将雨夜退至幕后,令这场出轨的高潮自叙述起便已结束。
  “是气味让李桃感觉到的。”小说第一句亮出的女人李桃在出轨落幕之后出场。作为雨夜车祸的旁观者,她更像是旁观了丈夫与情人激烈的性爱,在这样的刺激下产生出由生理游离至内心的敏感,一场性爱过后的敏感和疲累。她如同受惊的母兽,扇动鼻息,在婚姻的洞穴口徘徊,捕获可能的熟烂的气味。在这样的敏感下,她用气味认出了“侵入者”。“那种让她恐惧的独特气味在女人身后留了下来,在病房里的各种声息中徘徊不去;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这气味在马纳冰冻的衣服上化开了,第一次在她的嗅觉下集聚成形,不再隐约、陌生,让她心脏发抖。”
  敏感是李桃同类于其他经历过情感背叛的女性的共同点。而她的特别之处,在于敏感的同时,又始终带着一股钝感。钝感的表现是平静。她很平静地面对出轨的丈夫、面对丈夫情人口中的爱情、面对情人丈夫的挑衅,仿佛剔骨刀之下并无创痛。“李桃很奇怪自己能如此平静,她盯着指尖,确信它们没有在颤抖。”她始终克制着自己,“表示了感谢,在沉默相对直到女人寂然离开的短暂时间里,她都克制着询问姓名的欲望”;甚至在已察觉唐婉的身份时,还能不动声色地同她道谢。
  钝感之下的她没有发出类似启蒙主义式女性的“声音”:控诉、呐喊和勇于发现;没有任何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企图——比如成为一个“疯”女人;没有展露出对女性理想主义的期待。面对丈夫的背叛,她“宁愿待在家里,就像霉菌只能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生长一样,足不出户可能更合适疗伤、活下去。”她愿意继续维持下去,“是因为她连破坏的欲望都没有。她寻找过原因,太过熟稔、疲惫、激情不再,这些都被她一一否定了。”“无法形成语言也只是因为她害怕了,所有的努力,他的和她的,都不过是想回到他们的最初,然后呢,又重复一次爱情终将减弱、模糊、陨落的过程吗。”
  那么,李桃这样的女性就是消极的吗?事实上,她同样热爱生活,怀抱过美好生活的理想。她曾经相信过爱情,年轻时为了追随爱情千里迢迢到了杭州。但她又现实地知道爱情的本质,在唐婉将两人关系形容为“一份难以抗拒的爱”时,她轻描淡写地说“你说笑了。”同为女性,我虽然并不赞同她将“改变的努力都只停留在内心的想法里”的无力以及比起背叛更在意完整生活是否被打破的矫饰,但不得不承认,这一类女性仍然是坚韧的。在她的丈夫不再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她还能独自地维持家庭的体面。这或许可以看作是独立的个体状态的一种呈现。我们在企图表现当下女性的独立与自我觉醒的同时,李桃是被允许存在,甚至不得不说,她们是普遍存在的。可能正是当下婚姻的大多数。
  和钝感的李桃相反,出轨的唐婉似乎充满了原始的爱的生命力。作者赋予她的这个和历史上一段爱情故事相关的名字,或许就已预示了痴迷与遗憾。她痴迷地投入在与马纳的偷情中,痴迷地纠缠于背德与刺激的快感,在描述分别的雨夜时,也能窥见她对这一高潮的、痛苦时刻的迷恋。唐婉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痛感,隐藏在快感之下的痛感,从性爱中留下的咬痕到雨夜时内心的撕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再没有比爱情更容易的了①……
  她和马纳“容易”地投入近爱情,沉浸在自我编造的理想生活中,留下伪装的痕迹。这种看似容易、快乐的爱情“实际上是一种共同的自私,这些人往往把自己同所爱之人等同起来,并通过把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的办法来克服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他们以为这样做能够克服孤独②”。实际上,伪装的生活时刻在折磨着她,在爱欲的快感和背德的痛感中不断被撕扯。如李桃所说,唐婉“也是在等着情感灭绝的那一天的到来吧。……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停留在最美丽的状态里的。”
  这两个女人,分别坐在情爱的两端。方晓将痛与麻木分割开,把痛感给了唐婉,把钝感给了李桃。我不能说唐婉是李桃的另一个自我,是马纳从平淡的生活里重新挖掘出的新的充满刺激感的对象。但可以想象的是,李桃或许在尝试成为唐婉。在她意识到马纳出轨的两年里,平静的瓷体开始皲裂。她在尝试着复刻唐婉和马纳:与一个新的异性,去往新的城市,寻找新鲜感之下的刺激,企图激活平淡的脉搏。
  也正是因此,马纳真正的死亡发生在两个女人在旧爱咖啡馆坐下的那一刻。
  有趣的是,在安排两个女人正式见面时,方晓的叙述依然是克制的。在婚恋关系中受到伤害的女性之间,更常见的是对立的、倾轧相伤。而李桃面对唐婉,以及唐婉面对李桃,都很平静,甚至可以察觉到一些刻意而为的包容。“她不是来谴责那个女人的,她只是想聊聊,随便说些什么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单纯见个面,就像履行一个必须完成的仪式,也并非为了求得心安或者从此放下。”也正是在这两个女性间无声的较量(如果可以算作较量的话)中,婚姻底色上人性的空虚与孤独被釋放了出来。当我们将婚姻中的男女关系对比社会现实,将目光落回到社会性上,可以看到,作者将雨夜高潮隐去而从落幕写起的叙述所带来的寓意。无论是多么如痴如醉的入迷,多么疯狂的爱恋,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的寂寞。雨从落下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破碎与离散。在雨夜中,人与人之间被模糊了真实的面目。
  李桃的半段人生落在一个红色的雨夜中。事实上,从车祸的那天开始,她就一直站在雨夜中。她没有被淋湿,却沁出带着细密的汗渍的潮湿。雨夜有许多声音,落雨的声音,奔走的声音,雨点砸在马路上的声音,鞋子被水洼啃噬的声音,行人不耐烦的奔走与汽车不耐烦的鸣笛的声音。因此,马纳的生命被碾过的声音、李桃被推进旋涡的声音、唐婉诉说爱的声音都被淹没在其中,只是都市里平凡而庸常的一刻。对李桃来说,凶手是否是周森并不重要。在她心中,马纳已经死了,爱情也已经死了。杀死爱情的究竟是偏执愤怒的周森、痴迷的唐婉还是马纳自己,亦或是平静得令人乏味的生活、真实的孤独的倾轧,都不重要。
  雨夜中的每个人都被改写了人生的轨迹:马纳可能成为植物人、周森被抓捕、唐婉离开这座城市。而只有李桃似乎还停留在原地。距离理想生活就几百米的距离,就像雨夜中倒在门前路坡上,怎么也走不到家门的马纳。但她依然“希望等会能下雨,那样又会是一个雨夜”。
  雨夜或许会再一次来临。
  雨夜会再一次来临。■
  ①【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李键鸣译, 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李键鸣译, 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其他文献
在玻璃博物馆  古埃及,火山打出的喷嚏  在两河流域孕育出生命  罗马、威尼斯、波西米亚  一直走到遥远西周  从实用走向装饰,又从装饰返回实用  春秋年代的蜻蜓眼  诡秘地凝视我,琢磨我  教堂彩画圣洁,圣母慈祥  鼻烟壶隐藏春宫图  一切都不可触摸  屋顶上阳光折射下来,如火焰在舞蹈  历代工匠用想象反复歌颂  我从碎玻璃上走过  窗外风雨中的桃花,也像玻璃  有些生命不会死去,破碎  只为另
期刊
乡村记  燕子三三两两  在菜地上空乱飞  村庄成为遗迹。成为公元某某年到某某年  的编年史  家禽生长史  动物衰老史  雨落下来,落在屋脊上;落在院子芭蕉叶上  落在石头桥上的投胎史和转世史  植物生长史  家谱去了旧人,或又添了新妇史  没有人知道  天黑之后这些燕子去了哪里  没有人知道,菜地里的油菜花什么时候掉落  而蚕豆已长过两节手指  河上书  每一只水鸟都是隐士,貌似对生活  怀藏
期刊
阿拉克湖  盘山越岭,气喘吁吁的  越野车扬起尘土,蜿蜒崎岖的  山路通向巴隆,哈图,  香日德河源头。  昆仑山脉像一匹神勇的骏马,  默默地站在湖边  饮水,它高大的身影,  雄健,苍茫,粗狂。  白云,加深蓝天的蓝,  也加深湖水的绿。  一群斑头雁,在交欢的瞬间  让天空和湖生动起来。  一匹马,一群羊,缓缓走远,  在湖的尽头,马背上  牧羊女的背影,分外孤单。  风从湖上吹来,  秋渐
期刊
凝视运河  我用我的记忆凝视运河  六十六年的陪伴,水波一样无穷无尽的  恩恩怨怨,冷冷暖暖  我用我的好奇凝视运河  它每一天都在展示不同的风情  它总有新的秘密让我和大地都惊叫起来  我用我的任性凝视运河  每当我凝视它,我感到自己也是一条河  照着它的姿势流啊流  我在阳光下凝视运河  看着阳光和水波的融合呈现无限奇迹  我感觉到自己也成了奇迹的一部分  我在雨中凝视运河  水与水的拥抱  
期刊
古柏赋  Ⅰ  古柏延年,它何时  流下过独处之泪?中堂画已泛黄  古柏鳞叶蓬勃,白鹤轻唳  穿红兜肚的童子,还捧着玫红多汁的寿桃  从没人回答我,画里的松柏  呼应了门外哪一棵乌桕。从更高的枝头  一只飞入斜阳的乌鸦  是否带走了我童年的疾病和厄运?  眼前绿荫如云,虬曲的树身  如怒目金刚捶打着身体里凝固的波涛  ——我担心它的回声溢出来  瞬间淹没了绵延的庙宇,惊动更多古柏  以你看不见的方
期刊
我又梦见了父亲。不过这一次,在梦里我是他。在梦里过另一种人生并不是难事。我变成过忍者,在连绵起伏的屋脊上俯身跳跃。也梦见变成女人,与其他男人或女人在梦里暧昧甚至亲热。甚至变成动物,有狗、牛、鹦鹉和壁虎,在梦里爬行、摇尾、用被修剪过的舌头发音。这些我都能自圆其说。比如,我整天玩电子游戏,又看古龙小说,才会变成决战紫禁城之巅的忍者。我喜欢班里的女同学又迟迟不敢表白,才在夢里变成了她的朋友,两人躺在一张
期刊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最初几个年头,这座江南小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域。一条街从老城东门的太平桥至下水门,沿城墙根,一半有店一半没有,叫做半爿街。城墙内称里半爿街,城墙外叫外半爿街。里半爿街旧有碗店、照相馆、酱园店、南货店、剃头店等十几家店铺。外半爿街,由于临江之便利,有一家豆腐店,一家肉店,还有一个终日市声嘈杂的菜市场。许多年后,那段明代就有的城墙拆除了,只留下叫“中水门”的城楼孤寂地站在那里,淡看春去秋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杰出诗人卞之琳先生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断章》。但正所谓“诗无达诂”,尤其是如同《断章》这样一首内在思想含蕴异常丰富的诗歌来说,到底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或者意思,长期以来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在其中隐含着某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相对主义或者说互为主体的意味,乃是无可否认的一种文本
期刊
乳房  再次见到解兰的时候,我没想到她已经变得这样老。  那天我正带着儿子在华润万家超市里买东西。面粉、酱油、白醋、纸巾……我看着手机备忘录里的清单,一手拽着儿子的胳膊,一手推着车,低着头匆匆忙忙在超市的货架间穿梭。儿子总是磨磨蹭蹭的,每一排货架上似乎都能找到令他感兴趣的东西。“放下。”我一次次盯着他的手斥责道。但是等我走出一段路,又发现购物车里已经放了不该买的东西,我只好推着车又绕回去把东西放好
期刊
周日下午,他坐地铁来到东堂广场,看见一位穿红色风衣的女人坐在他常坐的石椅上。突然,一个胖女孩儿从他身边跑过,把他的目光往远处引,让他看到了那幅熟悉的画面:教堂门前的空地上聚集了十来个滑旱冰的孩子,年龄大一些的男孩经验老道,雏鹰一样跃跃欲试,绕着教堂飞驰;另外一些孩子年纪小,身体也不协调,扭捏地俯身谨慎前进,并纷纷摔跤;家长们坐在空地旁的石椅上,眯着眼睛,像是一群垂头丧气的犯人;他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