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柱腹气自华 烟云满纸任天直

来源 :书法赏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0月15日至19日,“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大雅之堂,满目琳琅,驻足其中,油然有别开生面之感。令人感触颇深者,有三个方面:
  
  一、文辞翰墨 珠联璧合
  
  这次展览荟萃了杨克炎先生多年的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共展出作品八十幅,书法、国画各半,所有书法作品及国画题款,文字内容均为克炎先生自己创作,诗词、楹联、散文,体裁多样。咏物、议论、抒情,题材广泛。所有作品,皆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试例举之,如:楹联“川流不息休伤逝,松竹犹存莫谓贫”。从容练达,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另,楹联“甚矣!赃官寡耻,多行不义惹天怒;大哉!法网无情,严惩群贪还政清”。慷慨激昂,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再,楹联“白云抱幽石,红树横小溪”。七绝“醉人画境郁葱葱,山势萦回水曲龙。是水转山山转水,都因烟雨化空癋。”情景交融,恬静优美,又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丰富细腻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以汉字书写为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创作在讲究形式美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作品的文字内容。诚然,以他人诗赋文章的书写内容也能产生优秀书法作品,传世佳作中亦不乏其例,譬如《洛神赋》,就曾为许多著名书家所书写。但是,书写自作诗文,一直是书法创作的主流,《祭侄稿》、《寒食帖》不胜枚举。从一定意义说,这可以视为区别文人书家和一般写家的重要标志。反观时下书法作品,文辞录古者甚繁,自撰者实鲜。展品中的克炎先生《参观书法展览》戏题一首,针砭此弊,诗云:“横题杜牧山行句,竖写寒山石径斜。几首唐诗抄熟烂,满街都是大书家。”诙谐风趣,读来引人深思。
  纵观中国传统书法历史长河,高品位的书法、国画作品向来与作者的文学素养密切相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文言志,翰墨抒情,二者结合,更能相映生辉。展品中,横幅“佛迹书痕两势雄”取自《迎刘忠先生游龙门归来》诗,以造像记体势书写,气魄雄健。诗卷《寄呈苏渊雷先生》辞气情真意切,小楷工谨秀雅,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诸如此类,不能一一。观此展览,令人耳目一新。
  
  二 师承耆宿 学有渊源
  
  传统诗词书画,向来属文人雅事,绝非单纯技能。那是一条孤寂漫长的艰辛苦旅,许多人视为畏途,浅尝辄止者有之,匿庸诋毁者有之。然而,克炎先生却矢志不移,一直沿着这条传统之路踽踽前行,上下求索。展厅最前端,三幅“师长赠言”引人注目:苏渊雷教授题“万物静观皆自得,一生爱好是天然”。游寿教授题“泼墨有真趣”。刘忠先生题“挥毫落纸如云烟”。三位先生虽已作古,然其题词则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克炎先生的师承渊源。
  克炎先生1943年生于山东掖县,因家境艰难 ,15岁被迫辍学,从此刻苦自学。20岁时,投师苏渊雷先生门下,边做工边学习,不畏艰辛,经常往返于工厂和哈尔滨师范学院之间。经苏渊雷先生引见,克炎先生转益多师,游寿、陈幻云、张志岳、吴忠匡、唐云、钱瘦铁等硕儒大师,都曾给克炎先生以教益,使其诗词书画,日益精进。几十年后,苏渊雷先生饶有兴致地回忆起那段往事:“余获时谴,远适粟末,一日,应哈尔滨书法篆刻研究会邀请,漫谈书道。忽睹一俊少年,列席谛听,心焉异之,询其姓氏,则杨子克炎也。嗣即从余游。忽忽二十有五年,竿头日进,未见其已。”克炎先生在展览开幕式答词中说:“这次展览之所以选择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是因为苏渊雷先生曾在这里工作多年,谨以此缅怀先师教诲,寄托对先生的思念。”足见其师生情谊之笃厚。
  克炎先生书法诸体兼备,尤以汉魏书法见长,早年他曾随刘忠先生学习汉碑,服膺刘忠先生所持古人执笔虚宽之说,并于《张迁碑》用功颇深。中年以后,转攻北魏书法,尤瓣香《张猛龙碑》及其碑阴,常置案头,简练揣摩,取其精髓。其行书则取法晋人,且特喜米芾。克炎先生曾有一联,曰:“行宗二王尤爱米,楷法北魏不卑唐”。既反映了克炎先生孜孜追求的艺术方向,又体现了克炎先生兼收并蓄的视野和胸襟。
  
  举数例,以见其详:展品中,《笑某人磨汉砖铭文制砚》一首,隐蕴《张迁碑》;《与姚瑞春访韩光甸先生故居》、《游镜泊湖》,再现《张猛龙》;《和梅冷先生桃花诗》虽小楷亦全用《张猛龙碑阴》出之;《贺新郎·苏渊雷先生七十诞》,行书兼涉晋宋。徜徉其间,不禁时时羡其精绝。
  工夫在诗外,亦在笔墨之外,克炎先生于临池创作同时,特别重视学术研究,此甚可贵。先师游寿先生曾1989年致信称赞克炎先生说:“近来书法之风新起,作文章人甚多,但深入考证的人却不多见。中国书法是依赖文字生长的,所以会书法的必以多读书作为内在力量。东坡有言,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此是名言。克炎同志,有志于学,初好诗词,近来多读史,一晤书学必以学术为根,一洗今时任意挥毫之病。”的确如此,丰富的素养,深厚的底蕴,乃克炎先生书画之鲜明特色,不应仅以崩云坠石、屋漏折钗、银钩虿尾之类计较比况之。
  
  三、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在展览前言《也算告白》中,克炎先生强调:“艺术家终究要靠作品来证明自己。”几十年来,克炎先生正是以这样的信念,坚定不移地默默耕耘,孜孜追求,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多才多艺,除诗词、书画创作之外,尤长书法理论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引起了广泛关注,颇受好评。展览开幕当天,《黑龙江日报》载文誉之为“黑龙江研究书法理论的领衔人物”、“我省魏碑书体的代表人物”。
  其专著《书法咏论》,选注历代论书法诗,独辟蹊径,是填补空白之作,曾荣获哈尔滨市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苏渊雷先生以八三高龄欣然为该书作序,赞扬该书:“取材广博,注释详明,所加按语,深中肯綮,知其用力勤矣。盖彼历年从事书法讲座,积累所得,理论实践,相得益彰。初学专门,雅俗共赏。”
  早在1988年,克炎先生的论文《有关孝文皇帝〈吊比干文〉几个问题的探讨》,发表于《书法研究》。1995年,克炎先生的另一篇力作《北魏墓志的同志异刻现象》又见诸《书法研究》。日前,《书法导报》曾载文纵论三百年来碑刻研究,上起清人,下及时贤,评其论点,克言先生的论点亦在其中,被誉为三百年来碑刻研究最有价值的论断之一。此外,还有合著《三叶集》、《历代名赋译释》、《历代赋精华》等多部专著行世。
  古人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克炎先生书艺精湛,学识丰富,从游求教者甚众。克炎先生始终谦虚谨慎,笔耕不辍。诲人不倦,且不计束。观其书,读其诗,其间虽慨叹“壮怀每被穷囊误”,但仍觉“耕砚生涯贫亦好”,其淡泊名利、笃志于学、安贫乐道如此。“有书有饭余何慕”,克炎先生之谓也。克炎先生曾书联:“偶有文章写小我,独无兴趣逐时流。”正是其人生与艺术个性的真实流露。
  在开幕式答词中,克炎先生诚恳地说:“自己从事诗词书画四十年,从事地方志工作二十年,退休之际,举办这次展览,算是一个汇报,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帮助我继续进步。”克炎先生以这样的成就及品格,赢得了同行的广泛好评。开幕式上,雅士云集。展览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们每称其诗文情感真切,赞其书画功底扎实。
  不免乡俗,附记克炎先生所任社会兼职,作为结尾。克炎先生素不喜张扬,无哂吾侪,幸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楹联家协会秘书长、哈尔滨市诗词学会秘书长、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其他文献
我的书法启蒙于七十年代后期,当时,我由上海下乡到北大荒已近八年。每年返沪探亲,我都沉湎于上海浓郁的书法氛围之中,沈尹默、谢稚柳、赵冷月、周慧等名字是我心中的神圣与偶象。对于上海书法的向往,是我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对故乡的怀恋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半生客居塞北的我,书法与故乡两者都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永远的情愫。  去年初,周斌从上海寄给我一册他的书法作品集,随手翻开一看,眼前为之一亮,他的书法仿佛似曾相
期刊
        
期刊
a.孤独的书法父亲早年写过不少毛笔字,但一生未能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我有幸能跨进那扇神圣的门槛,看她的珠光宝气听她的笙歌燕舞,那快乐激动和欣慰,很想与父亲一同分享。但很快发觉我们之间所隔的那道门槛就像我们两代人的代沟一样不可逾越。当我为刘新德的一幅精品叹服时,他不光是不以为然,而且还大加鄙薄。这让我不安。本来书法是少数人的艺术,目不识“书”的事屡见不鲜,不懂也就罢了,恨的是又以得道者的姿态来说服并
期刊
研究中国古老的篆刻艺术,不能脱离篆刻的发展的特殊规律,中国篆刻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至今曾极大地推动了此门艺术的发展。  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中叶,形成了流派,而且在明末和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从产生以来就活跃着极大的创造性,在它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屡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许多篆刻家和爱好者,共同追逐着某一种流派,这种效法,如同一个有惯性,又时起时伏的潮汐,进则同进,退则同退。这样的效法在篆刻史如同一个链
期刊
长期地沉溺在书法的海洋中,看书法作品,交书法师友,读书法报刊,写书法文章……日就月将,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为常人所不理解的癖好,姑且称之为“书法综合症”。这种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日不写字、不看字就觉得不舒服。上学读书时,就喜欢随手写写画画,都参加工作多年了,这个习惯还一直未改。一有闲空,总禁不住要在纸上写几笔。笔不在好,从行管科领的办公的毛笔就行,有点发叉没关系;墨
期刊
     
期刊
颜真卿(709-785)唐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开元进士。他在任侍御史时,为奸臣杨国忠所不容,出任平原(今山东西北部)太守。他知道安禄山必反,就同自己的从兄颜癛卿做了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安禄山叛乱之后,颜真卿被平原、河北一带推崇为盟主平叛。后入关,被任为户部侍郎、河北招讨使。唐肃宗封他为御史大夫,唐代宗封他为鲁郡公。颜真卿忠正刚直,与先后掌握朝中权柄的杨国忠、卢杞等权奸如同冰炭。李希烈起兵反对唐朝
期刊
                 
期刊
群豪者,慈溪才俊之士,雄姿英发,满腹经纶,寄托深远,神采奕然,直让人联想到秀色迷人的上林湖以及令人心旌摇荡的越窑青瓷,那种纯澈和古雅。群豪身上独特的学者气息和现代绅士风度,给人以特有的亲和力和精神撩拨,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余秋雨、冯骥才、洪丕谟、陆一飞等乡贤的文化特质在慢慢溢出,作为一名篆刻家和书法家,群豪身上体现的是自成自乐的道德境界、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和谐自然的生活智慧、诗意宁静的精神状态。 
期刊
哲学巨匠尼采对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旋风般的巨大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人文科学的许多方面,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神话、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文学、文艺批评理论到思想史及文化批判思潮等广阔时空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视角,其犀利尖锐的思想指头锋芒直指而陈腐的思想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