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如下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这样,就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例如: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其他文献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
期刊
有一个樵夫在山中救了一只小熊,将它送回母熊身边,熊妈妈非常感激,问樵夫:“我能为您做点什么?”樵夫回答:“我什么也不需要。只是,你这窝里好臭啊!”母熊说:“很抱歉,让您感觉如此糟糕,要不您砍我一下吧。”在母熊的坚持下,樵夫在母熊头上留下了印迹。第二年的春天,樵夫与熊再次相遇,问及头上伤势,母熊说:“伤早就好了,只是你说的话我还清楚地记得。”  “熊与樵夫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冬天,我和一群素不相识的
期刊
一、培养学生“读书预习”的好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一要读统编教材,因为它基础、规范、易懂,适合课前预习。预习既能为听课服务,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要找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读懂了、哪些还没有读懂,把它们统统地记下来,烙在脑海里。二要读参考书,因为它是课堂的延续、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升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一至二本很好的参考书,参考书数量不能过多,内容不宜过难,适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创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里的作用、在中小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 作文教学 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发展,“创新”一词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后,成了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就是改革,改革就是为了寻求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小学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小学作文教学,提高中小学学生作文素质,我
期刊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艺术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的创造行为。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就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方法应该重在学的方法上而不是教的艺术上,重在导的方法艺术上而不是讲的方法艺术上。化教为学,化学为思,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教材为感性学习升华,化学为用是教学艺术的本质。  【关键词】教学艺术 创新教学 “化”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艺术是在更完美地体现教学规律、更完美
期刊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之所以位于其首,是因为它既是我们获得和理解语言信息、进行语言交际的首要途径。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每年的中考中,听力占总分的四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英语听力  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语音能力的提高以外,还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一个学生的听力不好,往往是基础知识薄弱的缘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同时还要求,语文阅读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文化品位
期刊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通过观察,炼得一双“火眼金晴”,“慧眼识英雄”,发现美、认识美,是创造美的第一步。  画家是美的制造者,他们发现美就是通过观察:他们看山,山是“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看水,水是“欲深静,欲汪洋,欲回环”;看牛,“一百牛形,形不重复”;看马,“万马奔腾,势不尽同”。在观察中,画家们运用生花妙笔捕
期刊
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等带来的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教育方式与办学形式多元化,给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不再是潭中死水,不可摆脱社会经济多样化制约的社会言语化及其范畴内的校园文化,也必将逐步步入多样化发展的轨道。由于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完整地把握并推进21世纪校园文化多样化建设,就成为掌握学校前途命运的关键。一个没有多样化
期刊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就是要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这45分钟内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好地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把教师和学生都视为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教师能实现想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也能完成一定目标下的学习任务。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课改深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  一、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  1、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初中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