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在多数人看来就是一个1 1必须等于2的枯燥无味的教师说、学生听的课堂。因此,数学课堂要达到和其他孩子感兴趣的课堂一样,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课堂;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240-01
一、增加课堂实践环节
数学学习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和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课本、听别人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动手操作和练习。只有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动手操作和自己思考的深刻感受,从而感悟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操作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上产生成就感,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课堂上的实践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潜力,能够让学生积累真实生活的体验。
二、“适时练,增兴趣”
我们知道,练习分为很多类型,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可能没有适当的练习。那么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练习,对学校的数学老师来说,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练?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有个全面的了解,一堂课,我们到底是重基础练习还是拔高练习,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练习的安排,不仅要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地开展一些带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意味的练习,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多利用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兴趣、情感、自信等因素却充当着关键角色。 通过运用动画、图片等直观形象,营造一个形象的氛围,全方位地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解决平时课堂当中学生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仅仅表面上参与教学,实际上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做一些示范的时候,因为教具的缺陷或者其他的制约,学生不一定能看得非常清楚,而多媒體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电脑上的制作,可以把一些示范过程详细地分解演示,甚至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演示,展示出教师思路,让学生对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材中的示例图片只有三幅,这么少的图片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地认识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图形图片,轴对称的,中心对称的,旋转对称的,还有非对称图形。通过大量的图片举例,各种图形对比,学生就会形成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关于对称图形的概念,也能加深印象,方便于记忆。所以说科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横向扩展数学知识和生活中具体形象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表扬鼓励唤起兴趣
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鼓励,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必定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也会有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兴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以下几点做法:首先,导课的合理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题上一定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将自己的“心”收回到课堂学习之中。其次,可利用导课的设计自然导出教“情”与“爱”传递给他们,让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中点燃学生学习内容,让教学在兴趣中开始,并在在兴趣中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进步的火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让他们都能在自信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导课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借助故事等成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学习好,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创形式导入。例如,在分析“加减法”时,就可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既创造条件启发他们提出并发现问题,从中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顺利导出新知。动物园里养了几只“猴子”,学生一听到“猴子”瞬间提起了兴趣。继续讲故事,因为“小猴子”都喜欢吃香蕉,饲养员每天早上就给小猴子3根,晚上在给4根。每天如此,但是时间长了,“小猴子”它就不干了,它想啊,早上给我3根香蕉,晚上给我4根香蕉,4-3=1,晚上比早上还少给了一根。这时候小猴子就生气罢工了,饲养员这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早上给猴子喂4根,晚上给猴子3根。“小猴子”心里可高兴了,心想:4-1=3,还给多吃,这下小猴子可高兴了。大家想想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呢?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处在课堂学习的中心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提问的技巧性。如:哦、啊,原来“小猴子”不会算加减法,那孩子们来帮小猴子算算,这样的提议利于启发和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快乐、愉悦中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激励学生,评价学所学知识,更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五、“妙小结,趣犹存”
一堂好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更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始终对数学学习保持热情。例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我们都会总结一些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正是这些巧妙的课堂知识小结,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学法指导,也能达到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冉令.调动学生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魅力[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关键词 课堂;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240-01
一、增加课堂实践环节
数学学习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和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课本、听别人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动手操作和练习。只有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动手操作和自己思考的深刻感受,从而感悟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操作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上产生成就感,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课堂上的实践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潜力,能够让学生积累真实生活的体验。
二、“适时练,增兴趣”
我们知道,练习分为很多类型,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可能没有适当的练习。那么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练习,对学校的数学老师来说,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练?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有个全面的了解,一堂课,我们到底是重基础练习还是拔高练习,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练习的安排,不仅要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地开展一些带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意味的练习,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多利用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兴趣、情感、自信等因素却充当着关键角色。 通过运用动画、图片等直观形象,营造一个形象的氛围,全方位地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解决平时课堂当中学生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仅仅表面上参与教学,实际上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做一些示范的时候,因为教具的缺陷或者其他的制约,学生不一定能看得非常清楚,而多媒體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电脑上的制作,可以把一些示范过程详细地分解演示,甚至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演示,展示出教师思路,让学生对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材中的示例图片只有三幅,这么少的图片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地认识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图形图片,轴对称的,中心对称的,旋转对称的,还有非对称图形。通过大量的图片举例,各种图形对比,学生就会形成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关于对称图形的概念,也能加深印象,方便于记忆。所以说科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横向扩展数学知识和生活中具体形象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表扬鼓励唤起兴趣
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鼓励,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必定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也会有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兴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以下几点做法:首先,导课的合理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题上一定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将自己的“心”收回到课堂学习之中。其次,可利用导课的设计自然导出教“情”与“爱”传递给他们,让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关爱中点燃学生学习内容,让教学在兴趣中开始,并在在兴趣中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进步的火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让他们都能在自信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导课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借助故事等成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学习好,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创形式导入。例如,在分析“加减法”时,就可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既创造条件启发他们提出并发现问题,从中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顺利导出新知。动物园里养了几只“猴子”,学生一听到“猴子”瞬间提起了兴趣。继续讲故事,因为“小猴子”都喜欢吃香蕉,饲养员每天早上就给小猴子3根,晚上在给4根。每天如此,但是时间长了,“小猴子”它就不干了,它想啊,早上给我3根香蕉,晚上给我4根香蕉,4-3=1,晚上比早上还少给了一根。这时候小猴子就生气罢工了,饲养员这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早上给猴子喂4根,晚上给猴子3根。“小猴子”心里可高兴了,心想:4-1=3,还给多吃,这下小猴子可高兴了。大家想想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呢?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处在课堂学习的中心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提问的技巧性。如:哦、啊,原来“小猴子”不会算加减法,那孩子们来帮小猴子算算,这样的提议利于启发和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快乐、愉悦中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激励学生,评价学所学知识,更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五、“妙小结,趣犹存”
一堂好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更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始终对数学学习保持热情。例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我们都会总结一些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正是这些巧妙的课堂知识小结,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学法指导,也能达到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冉令.调动学生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魅力[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