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社会形象等)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作为外部诱因,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研究并开发这一环节,探讨其内在要素构成,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1.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1 实验问题情境。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2 思维问题情境。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3.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收稿日期:2012-04-17
1.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1 实验问题情境。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2 思维问题情境。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3.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收稿日期: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