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努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发展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领悟数学,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应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个“生活教育”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到理论,我们要做到数学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等都要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数学不应只看掌握数学知识多少、解题多少,而应是看如何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模式应用到生活中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把生活中数学引人课堂,努力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他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两者范围也是一样的,社会生活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作为引领者的教师,我们应该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构建成一个个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近的学习情境。在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快的融人到学习中来,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激活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这一课时,我利用新闻联播的片头来导人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有的说“晚上7时”,也有的说19时”。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后,明确:19时就是晚上7时。教师把枯燥的内容赋予“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为自主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數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结论,或反驳他人的观点与结论,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变原来不正确的看法,重构新的知识与观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接着给他们变个魔术,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借助剪刀、直尺、三角尺等工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一课时,有一道题问:到商店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l千克?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思考,答案有多种,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于是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利用已准备的物品,通过用手掂一掂,感受、交流哪些物品重1千克,让学生从抽象概念形成感观认识,然后用秤称一称,实现了他们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和应用意识。
三、加强生活实践,释放学生应用数学的潜能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曾经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陶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正如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实践活动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因此,教师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把课堂上探索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后,我让学生欣赏一段分蛋糕的广告,并思考隐藏在每个情境中分数的大小。又如,在学习《可能性》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转盘,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使指针转动后偶尔落在绿色区域,而落在红色和黄色区域的次数差不多,并思考:如果用这转盘来设计抽奖活动,那么“特等奖”将定为什么颜色?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头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敏于观察;嘴巴解放,大胆质疑;时间、空间解放,全身心投人到实践活动中。如果长期以往,学生就会经常自觉地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逐步释放应用数学的潜能。
总之,现行的课程改革需要现代的陶行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灵活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的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军靠、冯雪红、白亚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2]陈宪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促进师范生数学素质提高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49)
[3]陈汉君.《数学教育学报》第三届副董事长、副主编(扩大)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
李夏明(1984~),男,汉族,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应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个“生活教育”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到理论,我们要做到数学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等都要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数学不应只看掌握数学知识多少、解题多少,而应是看如何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模式应用到生活中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把生活中数学引人课堂,努力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他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两者范围也是一样的,社会生活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作为引领者的教师,我们应该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构建成一个个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近的学习情境。在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快的融人到学习中来,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激活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这一课时,我利用新闻联播的片头来导人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有的说“晚上7时”,也有的说19时”。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后,明确:19时就是晚上7时。教师把枯燥的内容赋予“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为自主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數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结论,或反驳他人的观点与结论,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变原来不正确的看法,重构新的知识与观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接着给他们变个魔术,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借助剪刀、直尺、三角尺等工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千克和克”这一课时,有一道题问:到商店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l千克?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思考,答案有多种,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于是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利用已准备的物品,通过用手掂一掂,感受、交流哪些物品重1千克,让学生从抽象概念形成感观认识,然后用秤称一称,实现了他们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和应用意识。
三、加强生活实践,释放学生应用数学的潜能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曾经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陶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正如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实践活动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因此,教师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把课堂上探索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后,我让学生欣赏一段分蛋糕的广告,并思考隐藏在每个情境中分数的大小。又如,在学习《可能性》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转盘,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使指针转动后偶尔落在绿色区域,而落在红色和黄色区域的次数差不多,并思考:如果用这转盘来设计抽奖活动,那么“特等奖”将定为什么颜色?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头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敏于观察;嘴巴解放,大胆质疑;时间、空间解放,全身心投人到实践活动中。如果长期以往,学生就会经常自觉地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逐步释放应用数学的潜能。
总之,现行的课程改革需要现代的陶行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灵活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的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军靠、冯雪红、白亚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2]陈宪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促进师范生数学素质提高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49)
[3]陈汉君.《数学教育学报》第三届副董事长、副主编(扩大)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
李夏明(1984~),男,汉族,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