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注重传情达意,注重创造性。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总结了前代绘画的精要,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中国画作品作出的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三科之一的山水画核心便是对于意境的表达。其中留白作为中国画特有的技巧,成为山水画意境的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本文围绕留白和山水画意境的关系,从留白的定义、留白在山水画中的发展应用和留白在山水画意境创造中的表达三个方面分析留白在山水画中意境的表达。
  一、留白的定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内敛、含蓄,诗文有言外之意、音乐有弦外之音,绘画则注重画外之景、画外之意的表达。表达这种“笔墨有尽而意无穷”意境的手法,叫作“留白”。
  留白,即在书画创作的过程中,在画面有意识的留下空白,不着笔墨和颜色的绘画手法,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画中常常用舟楫鱼虾来表现水、用山水中间的空白来体现云,用草枝树木上的白来刻画雪。清代的华琳在《南宗抉秘》中提及留白有言:“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雾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阳光,皆是此白。”可以说,“白”是中国画中可以和“黑”并驾齐驱的另一个核心、精髓所在,历代画家都是“惜白如惜墨”谨慎地将“白”使用在最重要的地方,用以提升画面的整体意境。
  二、留白在山水画中的发展应用
  留白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内蒙古阴山岩画中记录的有关捕猎的场景中就使用了简单的留白手法。画面中出现了人物以及猎物,它将人物追捕、动物挣扎逃跑的动作描绘出来,而发生这些事件的场景则留作空白让观者自行遐想:它可能是一片碧绿无垠的草地,也可能是风吹草低的阴山脚下。
  尽管留白产生于非常久远的时代,但它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道教文化和老庄学说中“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繁荣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留白开始逐渐走进中国画的绘画体系。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开始使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以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为例,《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画面讲述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留白在其中担任了背景以及分割画面的作用,它将画面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代表了一个《洛神赋》中的情节,同时也利用留白省略了部分背景,突出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效果。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王微作《叙画》一书,将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这是理论上的进步。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脱离人物画,不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进行创作,开创了山水画独立的绘画实践。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其中的留白作为天空出现在画面的中上部,开阔了整个画面的视野,将山峦起伏连绵、水域空旷悠远的场面表现出来。自《游春图》将山水画独立为一门单独的中国画画科进行创作后,山水画中留白的使用就逐渐频繁并且完善起来。随后出现的《匡庐图》《潇湘图》《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这些流传于世的古代山水画中都或多或少运用了留白手法。
  将留白作为山水画手法进一步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南宋的马远、夏圭以及元末的倪瓒。
  马远、夏圭师法李唐,他们两个在继承前人绘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突破了自山水画开创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取边角之景加以勾勒,强化了画面的疏密对比,也使得画面意趣深远。
  马远作品多小幅,好描绘“山一角,水一涯”的景色,带有三角形构图的构图方式,后世将这种绘画的构图形式成为“马一角”,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踏歌图》《水图》,作品构图稳定,意境邈远。夏圭风格与马远类似而更有简淡的笔意,他的作品往往主体较少,整幅画面干净整洁,留有较大的留白,着墨的部分往往只占画面的一半,被后世称为“夏半边”,《山腰楼观图》《松溪泛月图》《山庄暮雪图》等都是较为典型的“半边”构图。他擅长利用巧妙的构图和留白来保持画面微妙的平衡感以及旷达疏远的景致。
  元人倪瓚对留白的使用则更为精妙,他博取众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绘画特点,将留白在山水画中的运用发展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两三笔成一棵树,再在远处简单勾勒一片缥缈不定的远山,就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空灵整洁的山水。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可以是《春藤古木》中的天空、可以是《渔庄秋霁图》中的水面、可以是远在天际的游云、可以是近在眼前的小道。他将山水画的减法做到了极致,在画坛上留下不可抹去的一笔,也使得留白真正显现出它作为艺术手法的巨大价值。
  三、留白在山水画意境创造中的表达
  留白是中国画审美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使画面达到虚实相生、相互映衬的效果。它在山水画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留白的内容以及留白创造出的意境两方面对留白的作用进行分析。
  留白在内容上是作为减法存在的。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对这种减法有详尽的阐述:“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画面中做减法,并非只是减少内容,而是以退为进,使减法产生高于加法的表达效果。正如齐白石老先生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用减法画了寥寥几笔的蝌蚪从山涧游下,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在看不到画不出的远处,有着青蛙的蛙鸣、成群的蝌蚪。这种内容上的留白,发挥观者的主观意识,将绘画创作的可能性留给了每一位欣赏画面的人,才使得画面有无尽的可能和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意境,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留白在意境上又是作为加法而存在的。
  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写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留白在画面上,画面虚虚实实,一时使人在画面的实笔与心中的虚笔间跌宕起伏,回旋连绵。正是这种错落的留白,令画面产生起承转合、交相呼应的节奏美,与观者产生第二层次的互动,加深了观者置身于画面之感,使得意境更为鲜明立体。
  四、结语
  留白、虚实是山水画艺术的本质特征,画中之景往往只是表象,其幽微之处在于意境,在于画面中未画出的景色,在于画面中隐含的思想。留白作用在山水画中,不仅不会显得画面空洞,反而是对山水画内容和意境的双重升华。除此之外,留白可以使山水画产生空间感,在适当的地方留白,可以让观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画面中的远近高低,俱因留白而产生,也因留白而改变。它是创作者创作时心路历程最直接的传达,它将生命与自然山川的交融和创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传递给观赏之人。
  (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黄艺(2000-),女,浙江金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绘画。
其他文献
声乐是抒发人类情感的艺术,审美是人的主观意识,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声乐演唱的审美体现在对作品的感受、鉴赏,通过个人的审美体会,再运用声音和专业技巧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声乐演唱的审美不仅仅是从声音上来审美,对情感的审美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情感的声乐演唱就没有了生命力。因此,对作品的审美情感体验是声乐演唱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对作品本身的审美情感体验以及基于体验的审美情感表现两个方面对声乐演唱中的审美
期刊
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越发重视,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也日渐频繁。各类艺校、师范类音乐院校、综合类大学音乐系专业不仅开展音乐系列课程,也进行了扩招,产生了求量不求质的教育现象。特别是所谓艺校的艺体生,为了在短时间内学完音乐课程,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违背客观规律,在声乐学生以及初学者中留下了“病根”。其中,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必然是被忽略的一大问题和难题。  本文通过对声乐初学者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在美学著作《谈美》中认为这是道德家的人生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通常“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悬车之年时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笔者在多年的艺术工作过程中,愈发体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为创作箴言的辩证性与适用性。在艺术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
期刊
色彩是工笔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在诠释当代绘画精神的同时,展现了不同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现方法。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使用呈现多样化的形式,这往往来自画家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主观表达。本文主要从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现特点,研究画家情感表达与色彩理论的运用,通过简要分析传统工笔人物
期刊
伴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笔花鸟画“意蕴”的审美要求也发生着巨大的革新,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之上通过革新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这般神奇的契合让“意蕴”成为工笔画不朽的传奇。  一、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意蕴”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神形细致、设色丰富形象生动地展示着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审美视角下已经区别于传统工笔花鸟画
期刊
近年来,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蓬勃发展。西班牙的反乌托邦题材影片《饥饿站台》风格奇特,它与以往采用高科技、宏大场面的科幻类反乌托邦电影不同,而是以“封闭空间”为叙事策略,在密室这一经典空间意象中,通过人在极端恶劣状态中的反映揭示社会中隐藏的各种问题,采用反讽、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揭露人性的极度贪婪和现实世界的弊病。  《饥饿站台》使人深思如何正视欲望,如何在人性与兽性中作出抉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本
期刊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控诉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表达了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的人民心中的悲伤、恐惧,甚至绝望。本文以《格尔尼卡》为例,从象征、暗示表现手法、立体主义创作方式、人道主义精神和对艺术思维本质的探讨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毕加索绘画表现手法对绘画主题的情感表达。  一、毕加索绘画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
期刊
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工艺美术创作领域中的吉祥图案传承至今,依然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吉祥图案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和审美情操,因而从古至今依然能够经久不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中国民间是一种流行的装饰图案,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之中,被赋予深刻的意义,体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的传承可以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民族
期刊
舞台艺术实践是声乐表演的必修课程,它与声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台艺术实践能帮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塑造舞台形象,使音乐内容、情绪表达更完整、更有感染力。本文论述舞台艺术实践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介绍舞台艺术实践的训练内容及其要求,总结笔者在舞台艺术实践中的一些训练内容与感悟。  一、舞台艺术实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需要在舞台上展现的艺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者要想在舞台上
期刊
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是中国工笔人物画众多分类中的一种,也是艺术创作中始终存在的题材。儿童题材的绘画多描绘儿童生活、学习的场景,能够表现儿童天真、童趣的性格特征。当代儿童题材绘画突破了传统儿童题材绘画在内容上的单一性,当代的儿童题材绘画能够表现当下时代背景,选材也更加自由多样。与传统的“婴戏图”“放牧图”“闹学图”等题材不同,当代儿童题材的绘画出现了描写城市儿童、农村儿童,还有以描写少数民族儿童为对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