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考试说明要求高考考查110个知识点,其中C级要求的有16个,只占14.55%,A、B等级占85.45%,因此其指导方向是重视基础知识。
关键词:试题;生物;解析
对于2017年全国卷的理综试题的生物部分分析如下:
1. 考查基础知识的考点增多,题干简洁了许多,但得全分也不易
例如:31. 血浆渗透压可以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评分细则:(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是教材中的原话,没有“细胞”:0分)
2. 重视考察实验过程及原理
试题注重考查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层次性,描述性语句多,考查了考生对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与概念运用,对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可谓是入手容易,答全、答对不易,试卷在平稳中见波澜,要得高分也不易。比如29题就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典型题目。
例如:29. (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標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评分细则:思路中要有同位素标记T和U就6分;结果结论若甲有乙无,1分,若只写甲有不得分,即叙述不完整不得分;后面的结论必须和前面的结论相承接。后4分的得分情况有1分,2分,3分,4分。
3. 考查了考生的识图、读图能够能力,从图表中获取答题的信息与答案的能力,这些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临场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潜能,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模式,体现了理科的教学特点,如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分析说明能力。例如:第一卷的第3题和第5题。
一、 学生常见错误总结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表现在概念不清、知识混淆、专有名词错误。
2. 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
从二卷的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获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问题的能力欠缺,惯性思维严重,常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材料题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3. 答题缺乏规范,表述不当
考试对于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需要孩子能够用精准的生物学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字迹潦草,思维混乱,口语化严重。有的学生字写得太拥挤,密密麻麻,将自己的得分点深深地埋藏在一堆拥挤的文字中,给老师评阅带来困难,漏看了某个得分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以上几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考生在知识、尤其是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复习课主要就是要努力解决学生的上述问题,不断思考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二、 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1. 《课程标准》是导向
高考题目也是始终围绕《课程标准》中的主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试说明》,灵活运用教材,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每个知识点。平常命制试卷也要习惯性地翻一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为标尺来衡量我们的教学。
2. 扎实基础是保障
一轮复习非常关键,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课程标准》细化知识点,以课本为主,争取不放过书上的任何有效信息。包括书本上的正文、注释、各种图等一概不能放过。
当然平均用力实不可取,要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吸收。事实上学生考试时所谓的“灵感”是对基础知识扎实理解掌握后的运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它是高考成功的保证。
3. 注意一些问题的运用与拓展:
由于生物高考近几年难度一直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还是要注意适当的拓展和加深,平时就要注意适当训练一些拓展加深的习题。但是这个增加要逐步进行,不能一步到位,让学生难以接受,或者感觉太难而放弃生物学科的学习,要让他们逐渐去接受。
4. 重视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从审题中获取足够的解题信息,是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审题时圈划重点词、句,作为重点提醒,也是解题的着眼点。重点词、句如何圈划,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加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种能力。
5. 注意细节重积累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细节上来,从教学语言、板书、作业、试卷等多个方面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科学正确,对学生就是一种有形的示范。再比如教师的板书,如果教师的板书能够做到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对学生就一种有形的参考。有时学生做十道题目的收获,不如老师清楚细致地分析一道题的收获大。
作者简介:
黄莎,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关键词:试题;生物;解析
对于2017年全国卷的理综试题的生物部分分析如下:
1. 考查基础知识的考点增多,题干简洁了许多,但得全分也不易
例如:31. 血浆渗透压可以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评分细则:(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是教材中的原话,没有“细胞”:0分)
2. 重视考察实验过程及原理
试题注重考查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层次性,描述性语句多,考查了考生对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与概念运用,对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可谓是入手容易,答全、答对不易,试卷在平稳中见波澜,要得高分也不易。比如29题就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典型题目。
例如:29. (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標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评分细则:思路中要有同位素标记T和U就6分;结果结论若甲有乙无,1分,若只写甲有不得分,即叙述不完整不得分;后面的结论必须和前面的结论相承接。后4分的得分情况有1分,2分,3分,4分。
3. 考查了考生的识图、读图能够能力,从图表中获取答题的信息与答案的能力,这些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临场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潜能,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模式,体现了理科的教学特点,如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分析说明能力。例如:第一卷的第3题和第5题。
一、 学生常见错误总结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表现在概念不清、知识混淆、专有名词错误。
2. 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
从二卷的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获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问题的能力欠缺,惯性思维严重,常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材料题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3. 答题缺乏规范,表述不当
考试对于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需要孩子能够用精准的生物学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字迹潦草,思维混乱,口语化严重。有的学生字写得太拥挤,密密麻麻,将自己的得分点深深地埋藏在一堆拥挤的文字中,给老师评阅带来困难,漏看了某个得分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以上几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考生在知识、尤其是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复习课主要就是要努力解决学生的上述问题,不断思考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二、 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1. 《课程标准》是导向
高考题目也是始终围绕《课程标准》中的主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试说明》,灵活运用教材,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每个知识点。平常命制试卷也要习惯性地翻一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为标尺来衡量我们的教学。
2. 扎实基础是保障
一轮复习非常关键,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课程标准》细化知识点,以课本为主,争取不放过书上的任何有效信息。包括书本上的正文、注释、各种图等一概不能放过。
当然平均用力实不可取,要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吸收。事实上学生考试时所谓的“灵感”是对基础知识扎实理解掌握后的运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它是高考成功的保证。
3. 注意一些问题的运用与拓展:
由于生物高考近几年难度一直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还是要注意适当的拓展和加深,平时就要注意适当训练一些拓展加深的习题。但是这个增加要逐步进行,不能一步到位,让学生难以接受,或者感觉太难而放弃生物学科的学习,要让他们逐渐去接受。
4. 重视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从审题中获取足够的解题信息,是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审题时圈划重点词、句,作为重点提醒,也是解题的着眼点。重点词、句如何圈划,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加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种能力。
5. 注意细节重积累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细节上来,从教学语言、板书、作业、试卷等多个方面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科学正确,对学生就是一种有形的示范。再比如教师的板书,如果教师的板书能够做到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对学生就一种有形的参考。有时学生做十道题目的收获,不如老师清楚细致地分析一道题的收获大。
作者简介:
黄莎,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