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自幼双腿残疾,身高不足60厘米,是个用手走路的“两尺汉子”。
他是偏僻山乡的名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社等众多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
他用20年实现了致富梦想,如今,他的梦想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他就是石柱县沙子镇沙子村残疾党员谭启树。
追梦少年
春天,通往村小学的泥巴路上,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叽叽喳喳,打打闹闹。
年幼的谭启树趴在窗边,望着那群快乐的背影,眼睛里有东西一闪一闪的。
直到那群孩子走远了,他才用双手提起双腿,一步步地爬回屋……
1975年,三岁的谭启树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不能站立。
别的小孩上学去了,他只能呆在家里,用笔在废报纸上涂涂画画。
十多年一晃就过了。
一天,出嫁的姐姐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
谭启树喜欢看电视,可他却听不懂电视里的人在说什么。
“我听不懂普通话,更不认识字!”谭启树紧张起来。
为此,他哀求父母让他上学。
1987年9月,谭启树终于走进校门,那年他15岁,身高60厘米。
跟七岁的孩子同班,他却只能坐在第一排,就这样坚持了三学期,他能看懂电视了,还学会了读报纸、查字典。
父母替他高兴,可他突然不愿去学校了!
父母急了:是不是在学校受了委屈?
他说:没有。
他撒了谎。在学校,他常常被一些孩子挖苦;看到一贫如洗的家庭,他也想快点挣钱,帮父母减轻些负担……
就这样,谭启树回家了。
他要学点本事,自食其力。
天道酬勤
1989年,沙子村谭家老宅。
堂屋里,保暖灯散发出白光,照射着一排覆盖稻草的鸡蛋。
谭启树全神贯注,将鸡蛋一个个翻转过来,再用稻草盖好。30分钟后,他又回來,再将鸡蛋翻一遍,再盖好……
他正在专心“孵蛋”。
“电视上说,规模化养殖业很有前途!”
在家呆了两年,19岁的谭启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门路。
他决定从养鸡开始。
从鸡圈里掏出十个鸡蛋,他按照电视上的讲解孵小鸡。
等了一个多月,八只小鸡破壳而出。
谭启树不满意了:这样的速度,几时才能规模化?
他决定暂时转行,挣点本钱再回来。
不久,他参加了一个养猪函授培训班,成了一名农资推销员。
1994年1月,谭启树独自离开家乡,远赴四川资阳推销猪药。
却不想,当地一场农资整治行动,让他铩羽而归。
连战连败,谭启树没有气馁,转而做起黄连收购、农副产品买卖之类的小生意。
1997年7月28日,暴雨突降。正在一个偏僻山村收购黄连的谭启树,脱下外套盖住黄连,在瓢泼大雨中趴了三个多小时。
尽管如此辛苦,谭启树做生意始终童叟无欺。渐渐地,这个“两尺男儿”的好名声传遍当地。乡亲们都愿意同他交往。
靠着诚信,谭启树每年能赚3000多元钱。几年下来,他有了第一笔存款。
有本钱了,谭启树决定继续追寻规模化养殖的梦想。
养猪致富
养殖场工地上,“两尺男儿”在艰难地爬行。
地上散落着钉子、木料、碎泥块,谭启树用一只手拨开它们,另一只手推着一桶水泥,缓缓挪向一座刚建了一半的猪圈。
目的地终于到了。他使出全身力气,直起上身,将水泥涂抹到刚砌的砖墙上……
2007年,一座颇具规模的养殖场,在沙子村拔地而起。
没人相信,这是“两尺男儿”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
几年前,谭启树回归养殖业,开始饲养生猪。很快,他发现:镇上仔猪全靠外地供给,本地仔猪供应一片空白。
“如果能填补这个空白,一定会获利丰厚!”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起来。
2007年2月,他拿出2.7万元积蓄,动工修建仔猪繁育场。为了省钱,“两尺汉子”咬着牙,独自完成了全部工程。
从工地省下来的钱,变成了23头种猪。谭启树又多方举债,将这个数字增加到56头。
从此,当地有了自己的仔猪基地。
事业顺风顺水,谭启树又有了新点子。
一天,一个矮小却坚定的身影出现在村委会。
谭启树找到村支书,希望承包村里知青农场的100亩地,用来办生态养殖场。
可是,这个身高仅60厘米的残疾人,能经营好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吗?
农场的农户都不信,没人愿意租地给他。
眼看梦想又要失之交臂,政府及时出手相助——得知谭启树的想法后,县扶贫办来到村里,做通了农户们的工作。
地租到手了,谭启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大型养殖场!
很快,规模效应显现出来——近几年,谭启树的仔猪占领了沙子镇、金铃乡、金竹乡等地30%以上的市场;生猪行销涪陵、成都等地;养殖场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我是党员”
大年三十,沙子镇敬老院,一场坝坝宴正在举行。
席间,“两尺男儿”和老人们并肩而坐,把酒言欢,大快朵颐。
这天,谭启树将一头100多公斤的肥猪送进敬老院,供老人们一饱口福。
“启树啊,你喂个猪很不容易,白送给我们吃了,我们啷个感谢你哟!”老人们边吃边念叨。
“应该的,我是党员!”谭启树摇头摆手,一脸憨笑。
如今,要在沙子村打听“谭启树是谁”,会得到两个标准答案——“他是富人”和“他是致富带头人”。
“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裕。”富起来之后,这成了谭启树的口头禅。
迅速积累起来的财富,谭启树并没有用来挥霍。除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和孝敬父母外,当地的孤寡老人和贫困乡亲,成了谭启树用钱的“大头”。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以后,附近十里八乡的贫困乡亲,不管谭启树是否认识,都能从他手里“预支”仔猪。等乡亲经济条件好了,再送还本钱,不用付任何利息。此外,谭启树还经常为贫困乡亲提供猪仔和母猪配种等服务,同样分文不取。
这些事,让“两尺男儿”感到无比自豪:“共产党员讲的就是奉献。我没有理由不为社会作贡献,没有理由不关心帮助他人,更何况我曾经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
现在,谭启树又有了一个点子:为残疾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辅导……
他是偏僻山乡的名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社等众多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
他用20年实现了致富梦想,如今,他的梦想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他就是石柱县沙子镇沙子村残疾党员谭启树。
追梦少年
春天,通往村小学的泥巴路上,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叽叽喳喳,打打闹闹。
年幼的谭启树趴在窗边,望着那群快乐的背影,眼睛里有东西一闪一闪的。
直到那群孩子走远了,他才用双手提起双腿,一步步地爬回屋……
1975年,三岁的谭启树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不能站立。
别的小孩上学去了,他只能呆在家里,用笔在废报纸上涂涂画画。
十多年一晃就过了。
一天,出嫁的姐姐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
谭启树喜欢看电视,可他却听不懂电视里的人在说什么。
“我听不懂普通话,更不认识字!”谭启树紧张起来。
为此,他哀求父母让他上学。
1987年9月,谭启树终于走进校门,那年他15岁,身高60厘米。
跟七岁的孩子同班,他却只能坐在第一排,就这样坚持了三学期,他能看懂电视了,还学会了读报纸、查字典。
父母替他高兴,可他突然不愿去学校了!
父母急了:是不是在学校受了委屈?
他说:没有。
他撒了谎。在学校,他常常被一些孩子挖苦;看到一贫如洗的家庭,他也想快点挣钱,帮父母减轻些负担……
就这样,谭启树回家了。
他要学点本事,自食其力。
天道酬勤
1989年,沙子村谭家老宅。
堂屋里,保暖灯散发出白光,照射着一排覆盖稻草的鸡蛋。
谭启树全神贯注,将鸡蛋一个个翻转过来,再用稻草盖好。30分钟后,他又回來,再将鸡蛋翻一遍,再盖好……
他正在专心“孵蛋”。
“电视上说,规模化养殖业很有前途!”
在家呆了两年,19岁的谭启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门路。
他决定从养鸡开始。
从鸡圈里掏出十个鸡蛋,他按照电视上的讲解孵小鸡。
等了一个多月,八只小鸡破壳而出。
谭启树不满意了:这样的速度,几时才能规模化?
他决定暂时转行,挣点本钱再回来。
不久,他参加了一个养猪函授培训班,成了一名农资推销员。
1994年1月,谭启树独自离开家乡,远赴四川资阳推销猪药。
却不想,当地一场农资整治行动,让他铩羽而归。
连战连败,谭启树没有气馁,转而做起黄连收购、农副产品买卖之类的小生意。
1997年7月28日,暴雨突降。正在一个偏僻山村收购黄连的谭启树,脱下外套盖住黄连,在瓢泼大雨中趴了三个多小时。
尽管如此辛苦,谭启树做生意始终童叟无欺。渐渐地,这个“两尺男儿”的好名声传遍当地。乡亲们都愿意同他交往。
靠着诚信,谭启树每年能赚3000多元钱。几年下来,他有了第一笔存款。
有本钱了,谭启树决定继续追寻规模化养殖的梦想。
养猪致富
养殖场工地上,“两尺男儿”在艰难地爬行。
地上散落着钉子、木料、碎泥块,谭启树用一只手拨开它们,另一只手推着一桶水泥,缓缓挪向一座刚建了一半的猪圈。
目的地终于到了。他使出全身力气,直起上身,将水泥涂抹到刚砌的砖墙上……
2007年,一座颇具规模的养殖场,在沙子村拔地而起。
没人相信,这是“两尺男儿”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
几年前,谭启树回归养殖业,开始饲养生猪。很快,他发现:镇上仔猪全靠外地供给,本地仔猪供应一片空白。
“如果能填补这个空白,一定会获利丰厚!”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起来。
2007年2月,他拿出2.7万元积蓄,动工修建仔猪繁育场。为了省钱,“两尺汉子”咬着牙,独自完成了全部工程。
从工地省下来的钱,变成了23头种猪。谭启树又多方举债,将这个数字增加到56头。
从此,当地有了自己的仔猪基地。
事业顺风顺水,谭启树又有了新点子。
一天,一个矮小却坚定的身影出现在村委会。
谭启树找到村支书,希望承包村里知青农场的100亩地,用来办生态养殖场。
可是,这个身高仅60厘米的残疾人,能经营好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吗?
农场的农户都不信,没人愿意租地给他。
眼看梦想又要失之交臂,政府及时出手相助——得知谭启树的想法后,县扶贫办来到村里,做通了农户们的工作。
地租到手了,谭启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大型养殖场!
很快,规模效应显现出来——近几年,谭启树的仔猪占领了沙子镇、金铃乡、金竹乡等地30%以上的市场;生猪行销涪陵、成都等地;养殖场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我是党员”
大年三十,沙子镇敬老院,一场坝坝宴正在举行。
席间,“两尺男儿”和老人们并肩而坐,把酒言欢,大快朵颐。
这天,谭启树将一头100多公斤的肥猪送进敬老院,供老人们一饱口福。
“启树啊,你喂个猪很不容易,白送给我们吃了,我们啷个感谢你哟!”老人们边吃边念叨。
“应该的,我是党员!”谭启树摇头摆手,一脸憨笑。
如今,要在沙子村打听“谭启树是谁”,会得到两个标准答案——“他是富人”和“他是致富带头人”。
“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裕。”富起来之后,这成了谭启树的口头禅。
迅速积累起来的财富,谭启树并没有用来挥霍。除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和孝敬父母外,当地的孤寡老人和贫困乡亲,成了谭启树用钱的“大头”。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以后,附近十里八乡的贫困乡亲,不管谭启树是否认识,都能从他手里“预支”仔猪。等乡亲经济条件好了,再送还本钱,不用付任何利息。此外,谭启树还经常为贫困乡亲提供猪仔和母猪配种等服务,同样分文不取。
这些事,让“两尺男儿”感到无比自豪:“共产党员讲的就是奉献。我没有理由不为社会作贡献,没有理由不关心帮助他人,更何况我曾经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
现在,谭启树又有了一个点子:为残疾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