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你为什么会把山顶上的云雾画成帽子的形状呢?
生:因为“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所以我就把这种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生:我画的是半山腰的云雾。这些云雾缠绕在半山,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不错!第三幅图画的又是什么样的云雾呢?
生:庐山的云雾十分神奇,有时云雾弥漫山谷,就像是茫茫的大海;有时云雾遮挡山峰,又像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画得好,说得更好!(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刚才这三个同学向我们展示了笼罩山头、缠绕山腰、弥漫山谷和遮挡山峰的不同姿态的云雾。(在黑板上画出山峰和不同姿态的云雾的简笔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出示第二自然段,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远不止这几种的,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其想象十分丰富,比喻极为恰当。但光凭教师的讲解、反复阅读以及欣赏文中的图片等,学生很难内化“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并将美术学科引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画一画处于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位置的云雾。学生纷纷用自己的双手“说起话来”,而这“说话”的依据就是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经过思考、分析、绘画,转化为图片的表现形式。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面对图画不仅轻松地理解了“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还加深了对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特点的感悟。
【片段二】书翰飘香,领略庐山神奇韵味
师: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
生:庐山真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更美,就像人间仙境一样!
生:庐山美景甲天下!
生:我真想插上一对翅膀,飞到庐山,漫步在庐山的云雾之中,做一回神仙。
……
师:同学们,所有去过庐山、欣赏过庐山云雾的人都与你们一样,被庐山云雾的神奇所吸引,流连忘返。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生齐读)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生:留恋庐山的美景,舍不得离开。
师:历史上,李白、白居易、岳飞、文天祥、苏轼等许多文人墨客均到过庐山,他们同样被庐山的秀美所吸引,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庐山的诗句。你们能吟诵一两句与庐山有关的诗句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望庐山瀑布》这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诗句,是李白感叹秀峰黄涯瀑布的壮观与神奇。
生:庐山东南五老峰……吾将此地巢云松。
师:这也是李白的诗,题目叫“望庐山五老峰”吧?(生点头)
师:真了不起,连这首诗你都能吟诵出来!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是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的一首诗。(略停顿片刻)同学们,你们领略过庐山的美景后,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赞美一下庐山呢?
生(齐):想!
师:那就快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动手写吧!
(生自由写诗,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把写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生:千姿百态似仙境,瞬息万变真奇妙。
师:建议将“奇妙”改为“神奇”,效果会更好一些,再大声地读一遍。(生读)
生:庐山云雾甲天下!
师:你是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启发吧。
生:上有天堂,下有庐山。(众笑)
生:江西美景在庐山,庐山美景在云雾。
【赏析】在学生感受了庐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奇幻美丽后,激发学生对庐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李白、苏轼、白居易、王安石、陶渊明、陆游、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登临庐山,为我们留下了4 000余首有关庐山的诗词歌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安排“诗”庐山,即让学生吟诵与庐山有关的诗句,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又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古诗文的文化魅力。接着,学生为庐山赋词作诗,则是在赞美庐山、赞美祖国,表达内心的热爱之情。(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你为什么会把山顶上的云雾画成帽子的形状呢?
生:因为“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所以我就把这种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生:我画的是半山腰的云雾。这些云雾缠绕在半山,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不错!第三幅图画的又是什么样的云雾呢?
生:庐山的云雾十分神奇,有时云雾弥漫山谷,就像是茫茫的大海;有时云雾遮挡山峰,又像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画得好,说得更好!(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刚才这三个同学向我们展示了笼罩山头、缠绕山腰、弥漫山谷和遮挡山峰的不同姿态的云雾。(在黑板上画出山峰和不同姿态的云雾的简笔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出示第二自然段,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远不止这几种的,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其想象十分丰富,比喻极为恰当。但光凭教师的讲解、反复阅读以及欣赏文中的图片等,学生很难内化“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并将美术学科引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画一画处于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位置的云雾。学生纷纷用自己的双手“说起话来”,而这“说话”的依据就是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经过思考、分析、绘画,转化为图片的表现形式。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面对图画不仅轻松地理解了“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还加深了对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特点的感悟。
【片段二】书翰飘香,领略庐山神奇韵味
师: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
生:庐山真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更美,就像人间仙境一样!
生:庐山美景甲天下!
生:我真想插上一对翅膀,飞到庐山,漫步在庐山的云雾之中,做一回神仙。
……
师:同学们,所有去过庐山、欣赏过庐山云雾的人都与你们一样,被庐山云雾的神奇所吸引,流连忘返。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生齐读)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生:留恋庐山的美景,舍不得离开。
师:历史上,李白、白居易、岳飞、文天祥、苏轼等许多文人墨客均到过庐山,他们同样被庐山的秀美所吸引,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庐山的诗句。你们能吟诵一两句与庐山有关的诗句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望庐山瀑布》这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诗句,是李白感叹秀峰黄涯瀑布的壮观与神奇。
生:庐山东南五老峰……吾将此地巢云松。
师:这也是李白的诗,题目叫“望庐山五老峰”吧?(生点头)
师:真了不起,连这首诗你都能吟诵出来!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是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的一首诗。(略停顿片刻)同学们,你们领略过庐山的美景后,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赞美一下庐山呢?
生(齐):想!
师:那就快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动手写吧!
(生自由写诗,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把写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生:千姿百态似仙境,瞬息万变真奇妙。
师:建议将“奇妙”改为“神奇”,效果会更好一些,再大声地读一遍。(生读)
生:庐山云雾甲天下!
师:你是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启发吧。
生:上有天堂,下有庐山。(众笑)
生:江西美景在庐山,庐山美景在云雾。
【赏析】在学生感受了庐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奇幻美丽后,激发学生对庐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李白、苏轼、白居易、王安石、陶渊明、陆游、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登临庐山,为我们留下了4 000余首有关庐山的诗词歌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安排“诗”庐山,即让学生吟诵与庐山有关的诗句,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又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古诗文的文化魅力。接着,学生为庐山赋词作诗,则是在赞美庐山、赞美祖国,表达内心的热爱之情。(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