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的纷纷出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使人眼花缭乱,但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所谓的模式都无疾而终,本文通过学习中国语文名师同课异构执教《老王》,谈一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及走向。
关键词: 传统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课堂走向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虽然高效课堂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但是由于高效课堂改变了以往熬时间,拼体力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的被广大教师接受。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哪?北大教授钱志亮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学,并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中国名师在讲课后的讨论中也各有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名师的课堂,去探讨一下过去课堂模式的不可取,以及专家们所创建的高效课堂,最后讨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走向。
近几年各种教学模式盛行,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大多只学到了形,没有学到真正的神。杜郎口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育典范,他们用几年的时间创造了教育神话。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实践中,没有一个学校可以再次成功。我们想学但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黑板,想教但是我们无法一天上两节课,对于我们来说到此旅游观光还行,真经却无法取到。想学洋思的高效率,一节课不超五分钟,但是几节课下来后发现,我们不是神仙,学生更不是神童。人家的高效率虽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们始终无法顿悟。想学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让学生带动学生,通过独特的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学习)、群学(小组间的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心中的问号变成句号。但结局是所有的句号也都变成问号了。针对以上情况,让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四大名师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讲解的自己认为的高效课堂。
余映潮教授在讲完课后说:只要在你的课堂上学生真有所学,大有所获,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得到沉淀,这就是一堂好课。黄玉峰教授上完课后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说: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充满期待,课堂中要让学生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课后有的做也不多,但是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快乐的收获,这就是高效课堂。马骉专家如是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并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只是这节课的背景,学生才是真正的风景,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立定原本,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样的课堂一定非常有特色。程翔教授最后发言,他认为好课一定要富有人性,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伤害,通过这堂课他们不但能增长见识,还可以明辨是非。这样的课就是高效课堂。根据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看法,结合他们所讲授的《老王》这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四大名师的课十分精彩,但没有一个提到所谓精深理论。对比他们四人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未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遵循教育规律。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到教学效率。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这已经足够让每位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作为老师首先要放权,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更有针对性。而作为学生,学习过程首先是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活动过程,是一种必须在主体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的过程。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孟照彬提出,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不交给学生,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所以高效课堂一定以学生为主。
2话题讨论,层层推进
语文课堂上一定要讨论探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定鼓励学生多讨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学生一定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如余映潮老师在讲授《老王》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讨论,让他们选角度欣赏课文,接着自己逐步引导,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了大部分难题。长此以往学生的热情就会提高,思维就会活跃,参与课堂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同样的问题,答案有原来的单一性正在向多元性转变。
3重合作探究,关注全员
程翔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每组都有排头兵和负责人。通过他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疑问,引导每组的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他们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在小组探究中不但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在讨论中关注了每一位学生,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进。这也就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动脑筋,学会解题,学会了认识问题,更大程度上发现了问题。于此同时也就把一个问题像更深的方向发展。
当然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界定,无不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觉得广大的语文教师不应失去自我,应研究自己的课堂;改善自己课堂;享受自己的课堂。所以说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人,还应是会反思的人,正因会反思,四位专家才会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独树一帜。可谓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高效课堂。但是在以后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的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传统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课堂走向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虽然高效课堂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但是由于高效课堂改变了以往熬时间,拼体力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的被广大教师接受。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哪?北大教授钱志亮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学,并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中国名师在讲课后的讨论中也各有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名师的课堂,去探讨一下过去课堂模式的不可取,以及专家们所创建的高效课堂,最后讨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走向。
近几年各种教学模式盛行,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大多只学到了形,没有学到真正的神。杜郎口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育典范,他们用几年的时间创造了教育神话。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实践中,没有一个学校可以再次成功。我们想学但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黑板,想教但是我们无法一天上两节课,对于我们来说到此旅游观光还行,真经却无法取到。想学洋思的高效率,一节课不超五分钟,但是几节课下来后发现,我们不是神仙,学生更不是神童。人家的高效率虽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们始终无法顿悟。想学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让学生带动学生,通过独特的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学习)、群学(小组间的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心中的问号变成句号。但结局是所有的句号也都变成问号了。针对以上情况,让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四大名师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讲解的自己认为的高效课堂。
余映潮教授在讲完课后说:只要在你的课堂上学生真有所学,大有所获,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得到沉淀,这就是一堂好课。黄玉峰教授上完课后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说: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充满期待,课堂中要让学生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课后有的做也不多,但是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快乐的收获,这就是高效课堂。马骉专家如是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并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只是这节课的背景,学生才是真正的风景,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立定原本,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样的课堂一定非常有特色。程翔教授最后发言,他认为好课一定要富有人性,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伤害,通过这堂课他们不但能增长见识,还可以明辨是非。这样的课就是高效课堂。根据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看法,结合他们所讲授的《老王》这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四大名师的课十分精彩,但没有一个提到所谓精深理论。对比他们四人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未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遵循教育规律。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到教学效率。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这已经足够让每位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作为老师首先要放权,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更有针对性。而作为学生,学习过程首先是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活动过程,是一种必须在主体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的过程。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孟照彬提出,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不交给学生,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所以高效课堂一定以学生为主。
2话题讨论,层层推进
语文课堂上一定要讨论探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定鼓励学生多讨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学生一定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如余映潮老师在讲授《老王》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讨论,让他们选角度欣赏课文,接着自己逐步引导,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了大部分难题。长此以往学生的热情就会提高,思维就会活跃,参与课堂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同样的问题,答案有原来的单一性正在向多元性转变。
3重合作探究,关注全员
程翔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每组都有排头兵和负责人。通过他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疑问,引导每组的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他们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在小组探究中不但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在讨论中关注了每一位学生,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进。这也就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动脑筋,学会解题,学会了认识问题,更大程度上发现了问题。于此同时也就把一个问题像更深的方向发展。
当然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界定,无不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觉得广大的语文教师不应失去自我,应研究自己的课堂;改善自己课堂;享受自己的课堂。所以说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人,还应是会反思的人,正因会反思,四位专家才会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独树一帜。可谓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高效课堂。但是在以后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的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