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情境、兴趣、激励、成功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很自豪的对学生说:“只要你们用相同的数相加,无论你们写多长的算式,老师都可以马上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和。”学生当时就露出怀疑的神情,于是我就叫了几个孩子在黑板上写出他们认为已经很难的算式,结果我果然一口就说出了答案,于是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迷”。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苏赫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1)提供机会,表现“成功”。
有一位小朋友数学成绩一般,但是特别喜欢手工。有一次课前制作计数器,因为他制作得特别精美,我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而且整节课都使用他制作的计数器教学,他高兴极了。此后学习数学特别努力,成绩也有所提高。
(2)通过“再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
荷兰数学家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再创造”,可以稳固学生不断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我出示了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图形以后,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求出来,并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简便。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就开始研究起来,后来反馈出来的方法有:5+3+5+3=16,5*2+3*2=16,(5+3)*2=16,4+4+4+4=16,5+5+5+5=16,我热情的表扬了他们。通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化成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恰当评价,激励成功。
数学教学中,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的坐下。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和2*2相等,而4+4和4*4却不相等呢?”我当时就为他这个问题而喝彩,并且启发他画图表示两个算式的意思,当学生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后,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这个问题,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想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的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小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动脑筋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都动脑去想。
3、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会做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孩子通过动手,养成细致严密的数学作风,而且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要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氛围
教学的氛围是师生进行人际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能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当学生不能清除表达自己意见时,是简单粗暴的吆喝“坐下”,还是耐心的鼓励:“没关系,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例如,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36”一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36看成25*(30+6)计算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36看成25*4*9不是更简便吗?”我很高兴的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你们想的比老师想的更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
2、课堂教学应允许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辩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目的-----即使学生中有些观点是笨拙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解答“图书室有故事书86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时,许多学生认为:既然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应该是(86÷2-8)本,但另一部分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科技书的本书应该是(86-8)÷2本……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通过用验算的方法证明第二个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民主交流,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各种数学能力,更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艺术》
【关键词】情境、兴趣、激励、成功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很自豪的对学生说:“只要你们用相同的数相加,无论你们写多长的算式,老师都可以马上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和。”学生当时就露出怀疑的神情,于是我就叫了几个孩子在黑板上写出他们认为已经很难的算式,结果我果然一口就说出了答案,于是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迷”。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苏赫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1)提供机会,表现“成功”。
有一位小朋友数学成绩一般,但是特别喜欢手工。有一次课前制作计数器,因为他制作得特别精美,我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而且整节课都使用他制作的计数器教学,他高兴极了。此后学习数学特别努力,成绩也有所提高。
(2)通过“再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
荷兰数学家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再创造”,可以稳固学生不断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我出示了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图形以后,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求出来,并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简便。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就开始研究起来,后来反馈出来的方法有:5+3+5+3=16,5*2+3*2=16,(5+3)*2=16,4+4+4+4=16,5+5+5+5=16,我热情的表扬了他们。通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化成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恰当评价,激励成功。
数学教学中,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的坐下。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和2*2相等,而4+4和4*4却不相等呢?”我当时就为他这个问题而喝彩,并且启发他画图表示两个算式的意思,当学生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后,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这个问题,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想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的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小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动脑筋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都动脑去想。
3、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会做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孩子通过动手,养成细致严密的数学作风,而且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要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氛围
教学的氛围是师生进行人际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能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当学生不能清除表达自己意见时,是简单粗暴的吆喝“坐下”,还是耐心的鼓励:“没关系,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例如,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36”一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36看成25*(30+6)计算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36看成25*4*9不是更简便吗?”我很高兴的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你们想的比老师想的更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
2、课堂教学应允许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辩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目的-----即使学生中有些观点是笨拙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解答“图书室有故事书86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时,许多学生认为:既然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应该是(86÷2-8)本,但另一部分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科技书的本书应该是(86-8)÷2本……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通过用验算的方法证明第二个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民主交流,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各种数学能力,更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