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集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作为社会群体的班集体,它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构成班集体文化。它的形态包括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集体的物质文化,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集体的制度文化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集体精神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制度;环境
冯塔纳说:“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仅是单独的个体,他是属于一个整体的,我们得时时顾及这个整体的利益,我们根本不可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单独生活;真正的幸福将成为泡影。”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班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越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其中班级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1营造优美的班级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色为核心,以信息的刺激、榜样的影响,知识的传递、艺术的陶冶、心灵的启迪为方式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学生思想的重要性。作为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负直接责任,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应该把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让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促动学生的心弦,让班集体的文化深入学生心田。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在布置特色化教室,应以学生的创意为主。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分工让学生进行专题或专区设计。如感恩专题、成长专题、绘画区、班训区、文明礼貌区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做好育人环境,让学生自己将教室美化,在四周挂上名人字画,让学生将名言记在心中,从而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动力。在差乱班级里,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考验老师的技巧、还考验老师的心态。教育学生,要让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差乱班级不可短时间完全改变。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切入点。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良好的班风。教室有浓浓的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成长。
2落实制度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校的教师要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全具有约束力的人,必须要他们一走进校园就要让他们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这就要我们教师把班级制度拿出来,有了班级制度,才能让他们保证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参照新改版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全班学生讨论之后,以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制定了《班级公约》。有了班级公约对管理班级就有法可依,操作起来更具有可行性了,管理起来更方便。制定了班训如果不去践行,便形同虚设。班级文化的生成离不开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而践行活动的开展恰恰是为班级文化的生成搭建了这样一个开阔的平台。因而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开展践行班训活动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与充分发展,在行为养成教育中引导学生养真德,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于是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的班级活动便成为班训践行的依托与诠释,与生俱进,与班俱进。在活动践行的过程中,遵循“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原则,为活动主体的快乐成长创造条件、拓展空间。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小学生的自制力差经常会重复,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正面引导为主,用成功的例子感化他们,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慢慢地养成自我约束的能力。
3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学生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就是教学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班级的欣赏者,也是班级的创造者。干净、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性情,陶冶情操。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该阶段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勤奋和执着,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产生。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时候一个人会带动一大片,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苗头要积极加以指导推广,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教师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加以疏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某“捣蛋鬼”平时让老师省心,自从附近开设网吧后,上课变得安静,原来是在课堂上睡觉。调查发现他们染上了网瘾。学生对网络游戏痴迷,是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如:观看专家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做好家長方面的联系,让他们一起教育孩子。转移兴趣,开展有意义活动,留意他们的动向,及时给他们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兴趣。注意利用好网络知识,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领他们步入正确的轨道。学生现在正是方向迷惘时期,我们要给他们指引好方向,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
关键词:班级文化;制度;环境
冯塔纳说:“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仅是单独的个体,他是属于一个整体的,我们得时时顾及这个整体的利益,我们根本不可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单独生活;真正的幸福将成为泡影。”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班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越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其中班级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1营造优美的班级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色为核心,以信息的刺激、榜样的影响,知识的传递、艺术的陶冶、心灵的启迪为方式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学生思想的重要性。作为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负直接责任,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应该把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让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促动学生的心弦,让班集体的文化深入学生心田。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在布置特色化教室,应以学生的创意为主。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分工让学生进行专题或专区设计。如感恩专题、成长专题、绘画区、班训区、文明礼貌区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做好育人环境,让学生自己将教室美化,在四周挂上名人字画,让学生将名言记在心中,从而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动力。在差乱班级里,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考验老师的技巧、还考验老师的心态。教育学生,要让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差乱班级不可短时间完全改变。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切入点。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良好的班风。教室有浓浓的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成长。
2落实制度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校的教师要一个不懂事的小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全具有约束力的人,必须要他们一走进校园就要让他们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这就要我们教师把班级制度拿出来,有了班级制度,才能让他们保证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参照新改版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全班学生讨论之后,以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制定了《班级公约》。有了班级公约对管理班级就有法可依,操作起来更具有可行性了,管理起来更方便。制定了班训如果不去践行,便形同虚设。班级文化的生成离不开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而践行活动的开展恰恰是为班级文化的生成搭建了这样一个开阔的平台。因而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开展践行班训活动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与充分发展,在行为养成教育中引导学生养真德,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于是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的班级活动便成为班训践行的依托与诠释,与生俱进,与班俱进。在活动践行的过程中,遵循“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原则,为活动主体的快乐成长创造条件、拓展空间。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小学生的自制力差经常会重复,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正面引导为主,用成功的例子感化他们,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慢慢地养成自我约束的能力。
3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学生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就是教学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班级的欣赏者,也是班级的创造者。干净、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性情,陶冶情操。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该阶段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勤奋和执着,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产生。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时候一个人会带动一大片,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苗头要积极加以指导推广,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教师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加以疏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某“捣蛋鬼”平时让老师省心,自从附近开设网吧后,上课变得安静,原来是在课堂上睡觉。调查发现他们染上了网瘾。学生对网络游戏痴迷,是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如:观看专家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做好家長方面的联系,让他们一起教育孩子。转移兴趣,开展有意义活动,留意他们的动向,及时给他们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兴趣。注意利用好网络知识,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领他们步入正确的轨道。学生现在正是方向迷惘时期,我们要给他们指引好方向,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