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上述内容,统编教材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策略研究引发了笔者的注意。
【关键词】散文 语言 情感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在近几年的中学阅读教学中,散文凭借独特的文体特点吸引着师生阅读,可以说散文是目前一个运用极为广泛的文学体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重视。
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
近期笔者在大约60名语文教师中进行了散文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收取问卷后,笔者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1、从篇目上看,几乎遍布了整个初中语文教材。2.从遇到的问题看,基本集中在语言品析和情感的把握这两个方面。3老师们希望在语言和情感方面得到帮助。
学生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由于散文不像记叙文、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故事情节,并且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寓意内敛深刻,对于十几岁的学生读不懂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们对于散文的认知是对散文语言感知能力差,大都表现在读不通意思,不理解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散文时依然一头雾水,不清不楚。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散文的内涵及特征
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散文的定义。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散文的基本特征为:题材广泛多样、表现形式最为自由和体式不拘、散文可混合多种表达方式、散文的结构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模式。
为什么散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这么多,这与上述文类特征自由、开放、难以把握,有直接的关系。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家王荣生教授说: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每篇散文都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所以在散文中我们所关注的不在记叙、描写的“客体”,而是关注作者在描述客体时所灌注的感情、思想。
笔者梳理统编教材中现当代散文的篇目,根据单元主体和教材的结构进行梳理,从部编教材编者提供的单元阅读策略中,发现每篇散文的终极目标都是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和散文的最大特征不谋而合。那么问题是怎么去有效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文学的美》里提到,“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学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说文字就是思想。”因此我们如果能带领学生去感知语言,体味散文语言的美感和个性,就可以领略散文中的意蕴或者哲理,最终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三、统编教材教学课例研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品析,即:锤炼词语、品析修辞、推敲句式、体会风格。
(一)锤炼词语
1.《紫藤萝瀑布》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龍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在上面这个句子中,作家宗璞通过“这样盛”、“这样密”以及两个“流着”、“流向”等词语创设出排列整齐匀称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排列整齐匀称的音节能够在朗读时给予愉悦的体验,增添文章的美感、想象性和艺术韵味,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2.《土地的誓言》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和“泛滥”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反常之处格外引人注目,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十分贴切,传递出作者凄苦、哀愁的情绪。
(二)品析修辞
1.《春》片段为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将春雨分别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和薄烟,利用多个具有共同特点的喻体刻画春雨的外形,创设出轻松活泼、生动形象、文学效果,体现了作者在春天的愉悦之情。
2.《海燕》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上述句子使用了拟人,表现出狂风的巨大力量,“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应用了比喻,将“一层层的海浪”比喻成“大块的翡翠”在辞格套用的句子里,狂风像人一样推波助澜,掀起冲天巨浪,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决心。
(三)推敲句式
1.《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上面的句子中,“不相见”和“不能忘记”两组否定词表达出作者对老父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创设出肯定句所无法比拟的文学效果和情感展示,
2.《回忆我的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反复倾吐、反复咏叹、回环往复,显得意蕴深厚、情感丰富
(四)体会风格
笔者以《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作者臧克家先生是一位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诗人,一位诗人写另一位诗人,文中洋溢着“诗化”的风格的。
如: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 动人心 鼓壮志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三字词与四字短语相结合,朗读的节奏也富有变化,让我们读起来像诗一样具有韵律美,在诗化的语言风格中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再如张中行先生的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庄重典雅,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一位作家能够延续另一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这比任何语言上的赞美要深刻和厚重的多。
由于篇幅的原因,统编教材里还有很多课例无法一一呈现,如果我们能抓住品析散文语言这个切入点来做文章,那么体会和领悟散文的思想和情感就会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的教学目标会明确的多,我们的教学设计会更加多元化,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精彩!对于激发起初中生对散文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35.
[2]戈娟.初中现代散文语言教学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6:28-38.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关键词】散文 语言 情感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在近几年的中学阅读教学中,散文凭借独特的文体特点吸引着师生阅读,可以说散文是目前一个运用极为广泛的文学体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重视。
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
近期笔者在大约60名语文教师中进行了散文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收取问卷后,笔者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1、从篇目上看,几乎遍布了整个初中语文教材。2.从遇到的问题看,基本集中在语言品析和情感的把握这两个方面。3老师们希望在语言和情感方面得到帮助。
学生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由于散文不像记叙文、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故事情节,并且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寓意内敛深刻,对于十几岁的学生读不懂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们对于散文的认知是对散文语言感知能力差,大都表现在读不通意思,不理解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散文时依然一头雾水,不清不楚。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散文的内涵及特征
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散文的定义。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散文的基本特征为:题材广泛多样、表现形式最为自由和体式不拘、散文可混合多种表达方式、散文的结构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模式。
为什么散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这么多,这与上述文类特征自由、开放、难以把握,有直接的关系。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家王荣生教授说: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每篇散文都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所以在散文中我们所关注的不在记叙、描写的“客体”,而是关注作者在描述客体时所灌注的感情、思想。
笔者梳理统编教材中现当代散文的篇目,根据单元主体和教材的结构进行梳理,从部编教材编者提供的单元阅读策略中,发现每篇散文的终极目标都是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和散文的最大特征不谋而合。那么问题是怎么去有效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文学的美》里提到,“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学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说文字就是思想。”因此我们如果能带领学生去感知语言,体味散文语言的美感和个性,就可以领略散文中的意蕴或者哲理,最终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三、统编教材教学课例研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品析,即:锤炼词语、品析修辞、推敲句式、体会风格。
(一)锤炼词语
1.《紫藤萝瀑布》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龍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在上面这个句子中,作家宗璞通过“这样盛”、“这样密”以及两个“流着”、“流向”等词语创设出排列整齐匀称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排列整齐匀称的音节能够在朗读时给予愉悦的体验,增添文章的美感、想象性和艺术韵味,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2.《土地的誓言》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和“泛滥”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反常之处格外引人注目,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十分贴切,传递出作者凄苦、哀愁的情绪。
(二)品析修辞
1.《春》片段为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将春雨分别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和薄烟,利用多个具有共同特点的喻体刻画春雨的外形,创设出轻松活泼、生动形象、文学效果,体现了作者在春天的愉悦之情。
2.《海燕》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上述句子使用了拟人,表现出狂风的巨大力量,“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应用了比喻,将“一层层的海浪”比喻成“大块的翡翠”在辞格套用的句子里,狂风像人一样推波助澜,掀起冲天巨浪,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决心。
(三)推敲句式
1.《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上面的句子中,“不相见”和“不能忘记”两组否定词表达出作者对老父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创设出肯定句所无法比拟的文学效果和情感展示,
2.《回忆我的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反复倾吐、反复咏叹、回环往复,显得意蕴深厚、情感丰富
(四)体会风格
笔者以《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作者臧克家先生是一位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诗人,一位诗人写另一位诗人,文中洋溢着“诗化”的风格的。
如: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 动人心 鼓壮志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三字词与四字短语相结合,朗读的节奏也富有变化,让我们读起来像诗一样具有韵律美,在诗化的语言风格中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再如张中行先生的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庄重典雅,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一位作家能够延续另一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这比任何语言上的赞美要深刻和厚重的多。
由于篇幅的原因,统编教材里还有很多课例无法一一呈现,如果我们能抓住品析散文语言这个切入点来做文章,那么体会和领悟散文的思想和情感就会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的教学目标会明确的多,我们的教学设计会更加多元化,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精彩!对于激发起初中生对散文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35.
[2]戈娟.初中现代散文语言教学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6:28-38.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