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力之道应该是沟通、合作、分享,是愉快而欣慰的事情,而绝对不是哪一方要去征服和改变对方
无论好与坏、欺骗与信任、光明与黑暗、爱与恨、生与死,我们受到身边的环境、人、事物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环境、事物。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影响力随之而来,当我们有一天离去的时候,影响力也不会立刻消失。
我们生活的时代价值观逐渐模糊淡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在某些领域影响力像病毒一样迅速繁衍和蔓延。最近所发生抢盐、药家鑫、染色馒头等事件可谓影响力不小,但是我们不禁要质问:这就是影响力吗?笔者调研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居高不下的离职率而苦恼,根据走访后的结果却发现60%员工的离职有着相同的原因:因企业而来,因领导而走。当时我们认为是领导力存在很多问题,而今天看来却是影响力出了问题。人是情感的动物,虽然有着物质的诉求,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往往是情感,往往是通过影响力而实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影响力。
无论是社会、企业、个人,我们必须真正去了解和认知影响力,也应该学会掌握和运用影响力。如何获得真正的影响力,这是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和门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高度影响力,真正成为团队的灵魂,从而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
系统思维·持续修炼
我们总是与时代的影响息息相关,当下的人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思维意识注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所以我们只能触及到事物的表面,也总是在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而没有认清事情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解决难题的时候,应该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拿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影响力》恰好解读了这样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介绍的影响力的武器有:1、互惠;2、承诺和一致;3、社会认同;4、喜好;5、权威;6、短缺。影响力的这六个关键词貌似独立,彼此之间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掌握了影响力的武器,无论是主动影响还是被动接受影响,当发生交互、交集的那一刻,我们注定不是要最后消灭对方,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彼此都能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因此我们从管理学“共赢”的角度去解读影响力,也能够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影响力的魅力与作用。
西方哲人说过:妥协是生活的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在商业竞争中,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和对方的利益所在,能够通过让对方获得利益的方法,使自己情利双收。在以利益为驱动力的商场上,共赢不是道德法则,而是利益法则。这也就是影响力的“互惠”,当然,仅仅凭着“互惠”就可以达到共赢是不可能的。
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应该是信任,彼此承诺并能够保持一致。如果脱离了承诺和一致,就无法保证互惠。商场上的共赢原则不是表面上的简单分配,而应该是在某项商业合作上使双方的利益获得最大化的努力。因此,将重点放在双方的不同利益上,从双方的利益出发,不失为到达共赢结果的有效途径。如果双方在某一方面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妨用扩大合作条件的方法,或用在时间上找齐的方法,达到共赢的目的。
对于交易的理性接受和良好感觉是衡量双赢的标准。商场合作中的双赢是理性的接受,就是通过销售或生意上的合作达到预期的商业绩效。双赢中的良好感觉,就是双方对有商业绩效的合作都感到满意和愉快。这与双方的喜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要想说服客户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从客户利益出发,把自己的脚放进客户的鞋子里。如果你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不但有些障碍会突然不再是障碍,而且我们还能够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客户的信任,使下一步的行动水到渠成。实现共赢需要社会的认同,并顾及彼此喜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立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和作用,能够创造价值,最终才能走上共赢的道路。
当从供应角度解读影响力,我们就会发现影响力无处不在,这些简单的东西蕴含大智慧,而如何将其转化而行动,并最终形成业绩与绩效,这都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以道驭术·知行合一
《影响力》是西方一部优秀的经典之作,但是要想真正的学习和领会,就必须从东方的视角去解读,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其实东西方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尤其是在价值观上的差距,是难以跨越的,因此我们必须审视国人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财富与积垢。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一直是专制的时代,对于权力的膜拜和追崇压制了人们天性,一直无法让国人以人性和人文这把钥匙去打开心灵的禁锢。中国式管理仍然摆脱不了权术的窠臼,如果解除不了帝王学的阴魂,中国式管理无异就是痴人说梦。如果将“影响力”变成职场政治的利器,那么将是对影响力的误读。影响力绝对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个阶层的所具备的,任何人都会具备影响力,有了影响力才会有人生存在的价值。因此,影响力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尊重人为准则,彼此相互影响,而实现真正的影响力应该通过两个通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行。这正是《影响力》这本书最大的闪光点所在,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所在,因为《影响力》解除了心灵的枷锁。当我们看到很多简单而粗暴的书籍大行其道,这些书中只考虑到管理者的感受和喜好,只谈执行、服从、命令,而忘记了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思考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根本就没有解决企业的存在问题,更不要说企业的发展问题。
从企业管理方面来讲,《影响力》不仅仅是营销必读之书,从领导力和文化管理的角度来说,《影响力》也应该是必读之书。我多次向朋友推介此书,在事后分享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但是我把书里面介绍的方法拿来用了,还是不能改变员工的想法和行为。当听完这样的反馈我不禁汗然,读了影响力就想着去改变别人、驾驭他人,那么无疑是想学几招治人之术,而真正去影响别人,这才是影响力之道。如果读《影响力》只想学会了影响力之“术”,而忽略认知与了解影响力之“道”,那么则是对于这本书的最大亵渎。
何谓“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法则之“道”。这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也就是顺应规律。因此影响力之道应该是沟通、合作、分享,是愉快而欣慰的事情,而绝对不是哪一方要去征服和改变对方。以欺骗换来的必将是更大的欺骗,因而仅以“术”只能解决局部和暂时的问题,会带来更大隐患,久而久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要想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还得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顽症。应该是道术合一,不要痴迷于权术之中。当读《影响力》的时候,应该时刻懂得这样的道理:最重要不是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改变社会的冲动,而应该是影响他人、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最后能够做到改变,那么将是善莫大焉。
信笔由僵,暂且收住,真正影响力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想这才是根本!
“ 点评人简介 ”
党向阳:
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EAP等方面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人网、人民网、中国价值网等十几家网站特邀专栏作家;在多家媒体杂志发表100多篇论文;在二十多所高校进行巡回培训,进行过上百场培训,培训人次超过万人。
无论好与坏、欺骗与信任、光明与黑暗、爱与恨、生与死,我们受到身边的环境、人、事物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环境、事物。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影响力随之而来,当我们有一天离去的时候,影响力也不会立刻消失。
我们生活的时代价值观逐渐模糊淡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在某些领域影响力像病毒一样迅速繁衍和蔓延。最近所发生抢盐、药家鑫、染色馒头等事件可谓影响力不小,但是我们不禁要质问:这就是影响力吗?笔者调研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居高不下的离职率而苦恼,根据走访后的结果却发现60%员工的离职有着相同的原因:因企业而来,因领导而走。当时我们认为是领导力存在很多问题,而今天看来却是影响力出了问题。人是情感的动物,虽然有着物质的诉求,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往往是情感,往往是通过影响力而实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影响力。
无论是社会、企业、个人,我们必须真正去了解和认知影响力,也应该学会掌握和运用影响力。如何获得真正的影响力,这是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和门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高度影响力,真正成为团队的灵魂,从而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
系统思维·持续修炼
我们总是与时代的影响息息相关,当下的人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思维意识注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所以我们只能触及到事物的表面,也总是在做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而没有认清事情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解决难题的时候,应该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拿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影响力》恰好解读了这样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介绍的影响力的武器有:1、互惠;2、承诺和一致;3、社会认同;4、喜好;5、权威;6、短缺。影响力的这六个关键词貌似独立,彼此之间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掌握了影响力的武器,无论是主动影响还是被动接受影响,当发生交互、交集的那一刻,我们注定不是要最后消灭对方,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彼此都能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因此我们从管理学“共赢”的角度去解读影响力,也能够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影响力的魅力与作用。
西方哲人说过:妥协是生活的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在商业竞争中,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和对方的利益所在,能够通过让对方获得利益的方法,使自己情利双收。在以利益为驱动力的商场上,共赢不是道德法则,而是利益法则。这也就是影响力的“互惠”,当然,仅仅凭着“互惠”就可以达到共赢是不可能的。
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应该是信任,彼此承诺并能够保持一致。如果脱离了承诺和一致,就无法保证互惠。商场上的共赢原则不是表面上的简单分配,而应该是在某项商业合作上使双方的利益获得最大化的努力。因此,将重点放在双方的不同利益上,从双方的利益出发,不失为到达共赢结果的有效途径。如果双方在某一方面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妨用扩大合作条件的方法,或用在时间上找齐的方法,达到共赢的目的。
对于交易的理性接受和良好感觉是衡量双赢的标准。商场合作中的双赢是理性的接受,就是通过销售或生意上的合作达到预期的商业绩效。双赢中的良好感觉,就是双方对有商业绩效的合作都感到满意和愉快。这与双方的喜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要想说服客户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从客户利益出发,把自己的脚放进客户的鞋子里。如果你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不但有些障碍会突然不再是障碍,而且我们还能够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客户的信任,使下一步的行动水到渠成。实现共赢需要社会的认同,并顾及彼此喜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立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和作用,能够创造价值,最终才能走上共赢的道路。
当从供应角度解读影响力,我们就会发现影响力无处不在,这些简单的东西蕴含大智慧,而如何将其转化而行动,并最终形成业绩与绩效,这都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以道驭术·知行合一
《影响力》是西方一部优秀的经典之作,但是要想真正的学习和领会,就必须从东方的视角去解读,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然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其实东西方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尤其是在价值观上的差距,是难以跨越的,因此我们必须审视国人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财富与积垢。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一直是专制的时代,对于权力的膜拜和追崇压制了人们天性,一直无法让国人以人性和人文这把钥匙去打开心灵的禁锢。中国式管理仍然摆脱不了权术的窠臼,如果解除不了帝王学的阴魂,中国式管理无异就是痴人说梦。如果将“影响力”变成职场政治的利器,那么将是对影响力的误读。影响力绝对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个阶层的所具备的,任何人都会具备影响力,有了影响力才会有人生存在的价值。因此,影响力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尊重人为准则,彼此相互影响,而实现真正的影响力应该通过两个通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行。这正是《影响力》这本书最大的闪光点所在,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所在,因为《影响力》解除了心灵的枷锁。当我们看到很多简单而粗暴的书籍大行其道,这些书中只考虑到管理者的感受和喜好,只谈执行、服从、命令,而忘记了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思考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根本就没有解决企业的存在问题,更不要说企业的发展问题。
从企业管理方面来讲,《影响力》不仅仅是营销必读之书,从领导力和文化管理的角度来说,《影响力》也应该是必读之书。我多次向朋友推介此书,在事后分享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但是我把书里面介绍的方法拿来用了,还是不能改变员工的想法和行为。当听完这样的反馈我不禁汗然,读了影响力就想着去改变别人、驾驭他人,那么无疑是想学几招治人之术,而真正去影响别人,这才是影响力之道。如果读《影响力》只想学会了影响力之“术”,而忽略认知与了解影响力之“道”,那么则是对于这本书的最大亵渎。
何谓“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法则之“道”。这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也就是顺应规律。因此影响力之道应该是沟通、合作、分享,是愉快而欣慰的事情,而绝对不是哪一方要去征服和改变对方。以欺骗换来的必将是更大的欺骗,因而仅以“术”只能解决局部和暂时的问题,会带来更大隐患,久而久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要想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还得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顽症。应该是道术合一,不要痴迷于权术之中。当读《影响力》的时候,应该时刻懂得这样的道理:最重要不是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改变社会的冲动,而应该是影响他人、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最后能够做到改变,那么将是善莫大焉。
信笔由僵,暂且收住,真正影响力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想这才是根本!
“ 点评人简介 ”
党向阳:
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EAP等方面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人网、人民网、中国价值网等十几家网站特邀专栏作家;在多家媒体杂志发表100多篇论文;在二十多所高校进行巡回培训,进行过上百场培训,培训人次超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