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本文从评价的主体、方法、内容、过程、目标、结果等多方面阐述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体会。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老师,评价的行为就是老师在试卷上打分数,在成绩报告单上填分数,写评语。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单一,使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要让学生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让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成员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能有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二、评价目标准确性
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和选拔。所以,在确定评价标准时,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着眼,内容要详细、具体、准确。评价的重点除了考虑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等。
三、评价内容全面性
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力、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等。因此,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如在对数学思考的评价时我们立足于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制定评价体系指标;在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中制定包括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学习数学兴趣与自信心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指标。
四、评价方式多样性
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形式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查、考试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变为依据评价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可用书面测试、交流汇报、争论辩思等,也可用课堂观察、调查和实验、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数学日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方式,以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在表述评价结果时,可采用评分、评语、成长记录袋等。
五、评价个体差异性
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等也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价角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评价时空灵活性
评价体系贯穿于校内、校外,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学生。评价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上学时间内的课堂、校园,而应拓展到学生在校时间之外的家庭、社会,只有在这个多维度的时空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创造个性丰富的发展过程,才会有更加优化的发展结果。
七、评价时机互补性
即时评价也叫随即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进行的随时随地的评价。延时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获得顿悟之后才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一种评价方式。定时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学习按照一定阶段或计划在预定的时间进行的评价。诸如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毕业考试等。即时评价、延时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比单纯的定时评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八、评价功能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性就是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九、评价结果有效性
传统的学生评价把考试与测验分数几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诸多难量化而需要发展的素质都排斥在可评价的范围之外。有的为了追求评价结果的精确,将学生每一个方面都打一个分,但学生的很多方面的素质根本无法描述,比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只有量化与质化互补,整体与局部兼顾,才能使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加趋于科学,评价结果更具实效性。
(责任编校:卫风)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老师,评价的行为就是老师在试卷上打分数,在成绩报告单上填分数,写评语。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单一,使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要让学生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让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成员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能有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二、评价目标准确性
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和选拔。所以,在确定评价标准时,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着眼,内容要详细、具体、准确。评价的重点除了考虑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等。
三、评价内容全面性
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力、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等。因此,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价内容体系。如在对数学思考的评价时我们立足于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制定评价体系指标;在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中制定包括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学习数学兴趣与自信心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指标。
四、评价方式多样性
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形式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查、考试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变为依据评价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可用书面测试、交流汇报、争论辩思等,也可用课堂观察、调查和实验、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数学日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方式,以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在表述评价结果时,可采用评分、评语、成长记录袋等。
五、评价个体差异性
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等也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价角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评价时空灵活性
评价体系贯穿于校内、校外,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学生。评价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上学时间内的课堂、校园,而应拓展到学生在校时间之外的家庭、社会,只有在这个多维度的时空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创造个性丰富的发展过程,才会有更加优化的发展结果。
七、评价时机互补性
即时评价也叫随即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进行的随时随地的评价。延时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获得顿悟之后才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一种评价方式。定时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学习按照一定阶段或计划在预定的时间进行的评价。诸如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毕业考试等。即时评价、延时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比单纯的定时评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八、评价功能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性就是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九、评价结果有效性
传统的学生评价把考试与测验分数几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诸多难量化而需要发展的素质都排斥在可评价的范围之外。有的为了追求评价结果的精确,将学生每一个方面都打一个分,但学生的很多方面的素质根本无法描述,比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只有量化与质化互补,整体与局部兼顾,才能使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加趋于科学,评价结果更具实效性。
(责任编校: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