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是对小学数学与生活关系的新认识,探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有效教学方法,介绍自己在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聯系
数学是一门让很多人一听到就觉得可怕的学科,以其超高的难度成为了无数学生的阴影。我教了好多年数学,总是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加深了自己这些做法理理解,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加深了我对数学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的要点的有了清晰的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数学学习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学好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并不那么难。
对数学基本基本理念尤其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数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抽象思维的结果,它并不神秘。一个不识字固然可怕,如果不会基本的数学,几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拐杖,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奠基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而言,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在冥思苦想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极不科学的。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多检验,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用的,也是高于生活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数学与生活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
通过不断刷题训练思维能力,积累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用解题思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好基础。虽然数学更多的是思考能力,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需要不断的复习和背诵。如果只关注问题而忽略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会事半功倍。用题海战术固然能提高学生成绩,但不是数学教育的唯一方法。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通过线段对比,效果就十分明显。线段图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孩子们已经掌握和知识和获得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如何算数,怎样求积,计算面积等获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我设计了一个生活片段:张叔叔在商场里看中了一顶帽子(单价:28元),一件衬衣(单价:72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收银员边盖章边对张叔叔说:“一共100元”。张叔叔的钱包里有350元钱,抽出一张一百元的付了款。随即教师就问:“张叔叔还剩多少钱,怎样解答呢?”学生们一一说出了两种解法:
(1)100-28-72;
(2)100-(28+72),
这两种方法究竟那一种更好些呢?随后教师可以安排4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模拟两种不同的付钱方法进行现场表演(一种先付买帽子,收银员找回72元,再将72元又付买衬衣的钱;另一种把买的两种物品的价钱加起来一次性付清)。表演后学生一致赞同第二种付钱方法最简便。学生自己就探索出了规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两个数合起来就是整十、整百数,那么先把减数加起来再减比较简便。
三、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
在教学中当然好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否识数,简单加减运算熟练程度,空间的想象力,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否喜欢,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更重要是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时间和空间观念等待。
比如应用题,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兴趣很浓。在运用题教学中,我有过这样尝试:首先是让学生会审题,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明了于,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而分析等量关系首先要理解并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等量关系。如每份数×份数=总数、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例如,我们乡上要修一条水渠将黑龙滩的水引过来,全长170km,前2天每天修25km米,剩下的要在4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km?当学生弄清题意后就帮助学生分析,问:求平均每天修多少km?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等待修Km数和需要的时间)用什么等量关系?( 剩下的千米数÷剩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修的km数),剩下的多少,题而没有直接说出,又应该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一共要修的工作量-已经修的=剩下要生产的),前2天修的又没告诉我们,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每天修的km数×天数=前2天修的km数),等量关系搞清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我们学校有学校6位老师到仁寿县参加教研活动,面临怎样租车才划算的问题情境,我让学生帮助划算一下,能够为老师服务是小学生最大的荣幸,解决的问题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很成就感。
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 李敬华. 教师. 2018(22)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的思考[J]. 杨进生,杨辉. 中华少年. 2018(22)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聯系
数学是一门让很多人一听到就觉得可怕的学科,以其超高的难度成为了无数学生的阴影。我教了好多年数学,总是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加深了自己这些做法理理解,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加深了我对数学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的要点的有了清晰的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数学学习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学好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并不那么难。
对数学基本基本理念尤其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数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抽象思维的结果,它并不神秘。一个不识字固然可怕,如果不会基本的数学,几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拐杖,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奠基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而言,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在冥思苦想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极不科学的。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多检验,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用的,也是高于生活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数学与生活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
通过不断刷题训练思维能力,积累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用解题思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好基础。虽然数学更多的是思考能力,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需要不断的复习和背诵。如果只关注问题而忽略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会事半功倍。用题海战术固然能提高学生成绩,但不是数学教育的唯一方法。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通过线段对比,效果就十分明显。线段图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孩子们已经掌握和知识和获得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如何算数,怎样求积,计算面积等获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我设计了一个生活片段:张叔叔在商场里看中了一顶帽子(单价:28元),一件衬衣(单价:72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收银员边盖章边对张叔叔说:“一共100元”。张叔叔的钱包里有350元钱,抽出一张一百元的付了款。随即教师就问:“张叔叔还剩多少钱,怎样解答呢?”学生们一一说出了两种解法:
(1)100-28-72;
(2)100-(28+72),
这两种方法究竟那一种更好些呢?随后教师可以安排4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模拟两种不同的付钱方法进行现场表演(一种先付买帽子,收银员找回72元,再将72元又付买衬衣的钱;另一种把买的两种物品的价钱加起来一次性付清)。表演后学生一致赞同第二种付钱方法最简便。学生自己就探索出了规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两个数合起来就是整十、整百数,那么先把减数加起来再减比较简便。
三、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
在教学中当然好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否识数,简单加减运算熟练程度,空间的想象力,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否喜欢,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更重要是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时间和空间观念等待。
比如应用题,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兴趣很浓。在运用题教学中,我有过这样尝试:首先是让学生会审题,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明了于,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而分析等量关系首先要理解并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等量关系。如每份数×份数=总数、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例如,我们乡上要修一条水渠将黑龙滩的水引过来,全长170km,前2天每天修25km米,剩下的要在4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km?当学生弄清题意后就帮助学生分析,问:求平均每天修多少km?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等待修Km数和需要的时间)用什么等量关系?( 剩下的千米数÷剩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修的km数),剩下的多少,题而没有直接说出,又应该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一共要修的工作量-已经修的=剩下要生产的),前2天修的又没告诉我们,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每天修的km数×天数=前2天修的km数),等量关系搞清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我们学校有学校6位老师到仁寿县参加教研活动,面临怎样租车才划算的问题情境,我让学生帮助划算一下,能够为老师服务是小学生最大的荣幸,解决的问题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很成就感。
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 李敬华. 教师. 2018(22)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的思考[J]. 杨进生,杨辉. 中华少年.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