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浅谈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qi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为此,我们教肓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方发发展的沃土。如何在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实施满堂灌,强制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压制下去。中华民族要想走在世界上前列,最重要的就是有有一支高素质的国民队伍,哪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高,哪个国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将来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 99 分、 100 分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很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二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课文大多文质精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增强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正确加以引导,发展创新习惯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以教案为剧本,以教师为主角,以少数学生为配角,以多数学生为群众的课堂演出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去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习惯,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造火花。要获得如此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格式。
  2、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因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一堂课,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
  想象力也是创造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四、转变评价观念,巩固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老师让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老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求异思维,就必须倡导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工作中摒弃“填鸭”的教学思想和“牵鼻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真正自主起来。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巩固发展提高起来。
  在全面实施课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分析了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偏低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了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的五条策略:1、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学习2、争取家长支持,共同教育学生3.加强听力方法指导,提高听力技能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听力能力5.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听力理解,学习动机,听力技巧,自主学习。  美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的总结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我们不能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物理概念以及习题的解决过程告诉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提取信息、开动思维、整理思维、强化思维”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明确过程、提取信息。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一个物
摘要:数学教学中会遇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时捕捉,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猜想的思维方法,将问题横向联系,纵向拓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挖掘学习潜能很有帮助。为此,从一道与椭圆有关的解析几何题出发,运用猜想方法,由表及里,探求出问题本质;用归纳法纵向延伸,归纳出一般结论;用类比法横向拓展,类比椭圆、双曲线共有的两个性质,实现从解一题到通一类、会一法的跨越。  关键词:纵向思维;中学
音乐,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来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
摘要:医学类高职微积分的教学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将教学方法与施教的重点思想内涵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开拓精神。这就要靠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的完善改革来完成,本文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性的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学校;微积分教学;改革策略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与普通高校的教学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医学类的微积分教学中,如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