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论几点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赖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枯燥,不像语文那么生动,具有可描述性和感染力。要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怎样引入分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呢?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今天是中秋节,晚上,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在赏月、吃月饼,妈妈把一块月饼切成大小一样的两半,图图吃了一半。到这里老师问图图吃了多少?学生会说一半,老师可以说:对,一半,也可以说吃了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这时,学生兴趣非常浓,图图本来就是小朋友特别熟悉喜欢的动画人物,而吃月饼还能用到数学?学生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比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给学生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锥体接满水倒入圆柱体里,刚好三次,圆柱体的水就满了。这时,我问学生:说明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1/3)。如果用大些或小些的圆锥是不是也刚好三次?(不是)前提条件是什么?(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学生兴趣满满,我又乘胜追击,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1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独立思考做题时,我又旁敲侧击:我没教你们怎么计算圆锥的体积,你们会不会呢?它和什么有关呢?应该先求什么?学生们被激起好胜心,又有前面操作获得的知识做铺垫,当然思路大开。
  二、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思维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往往是由于他们的疑问引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引起学生怀疑、困惑、矛盾和惊讶,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然后再进一步启发,引导他们探索,锻炼和开拓他们的思路 。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就会说特征应该是“个位数是3、6、9的数”。老师顺势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结果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的思维因为猜想的落空陷入了困惑状态,由此引发了他们解决疑惑的心理趋势;而教师乘机再列出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跟他们想的完全不同,反而都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猜想与困惑,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精心设疑,让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在迸发、碰撞中擦出火花。
  三、多样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变通能力是小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会灵活变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设计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比如这节课例题教的是连除的应用题,那练习肯定就是连除;那节课教的是乘法应用题,练习题也要用乘法。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设计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学习知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一个班里学生的素质不同,接受能力强弱不一。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要有坡度,有阶梯性。比如,可以先设计一些依样画葫芦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可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让优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差生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学生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发展。
  例如在教学完“圆柱的体积”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圆柱的底面积20平方米,高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②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③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④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样的练习题就具有一定的坡度,能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成功的快乐。
  3.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这道题没有说明两辆车往哪个方向开,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有四种情况,四个答案:
  ①两车相对开出,360-(60 50)×2
  ②两车相背开出,360 (60 50)×2
  ③两车同向开出,货车在前, 360 (60-50)×2
  ④两车同向开出,客车在前, 360-(60-50)×2
  练习题的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适时表扬,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真正的愉快来自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情感和适当的教学方式,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比如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了或对于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会由衷地对他说:“你真棒”、“回答的太好啦”、“有创意,这点连老师都没想到”……在作业中,当学生计算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会及时地加以肯定: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或者画面红旗、画个笑脸、画颗星星。这些都会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产生积极的效应。
  五、教学过程,渗透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學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怎样体现全过程始终贯穿?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个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比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学生比较能力的初步培养;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初步培养。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一节课,不论是开始的复习,中间的新知识教授,还是后面的巩固练习,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复习时其中的80÷20,教师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而且还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例题创设情境图,引导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完整有序地叙述应用题的题意,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应用题,还是操作技能,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角”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抽象抽象出角。再动手操作活动的角,来阐明角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由直接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拓开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主马汗·哈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王宪昌.数学思维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微课以其教学时间短、内容集中、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快速蹿红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而展开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弥补了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中程序化严重、不注重个体差异、课堂形式单一等方面的不足。而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历来因教学方式呆板而让人诟病,不少学生更是难以在千篇一律的课堂讲解中与古代名家对话,体会古诗词的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座连接数学与生活实践的桥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场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构建知识网络,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项目化教学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
本着“研中学 学中研”“快乐体验”的宗旨。近日,中山市博爱小学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决定组织四年级学生到广州博物馆进行研学旅行活动。一大早,所有的学生早早地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出游的教育,还组织每位同学签署《安全承诺书》 。然后登上了开往广州博物馆的旅游大巴车。一路上學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博物馆充满了向往之情。
小学是一个人的启蒙阶段,一个班级难免存在一些后进生。就如何转变后进生这个问题,做了多年教育工作的笔者深深体会到:成功的关键是以情感人,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一片赖以转变的空间。下面以笔者成功转变一位后进生的历程为例,略谈几点转变后进生的方法。  一、用爱心建立起亲切的师生之情  感情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一股无形的动力,从而彻底地改变一个人。后进生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
本报综合消息 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管理,10月24-26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带队到上海、浙江调研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及高中阶段涉外办学工作,学习交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管理工作经验做法,为广东省起草拟定相关管理办法做好准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及广东教育督导学会负责人一同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与上海市教委、
【摘要】聽、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高级形式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以下简称“义教版小英”)五年级下册Module 4教学为例,在读写课中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前、读中、读后任务,让学生在理解文本中学会写作技巧。  【关键词】读写课;读写结合;写作 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二级目标的“写”的要求是“能根据图片、词语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教育领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它不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调动小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育者应多运用赏识教育,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但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赏识;理解;信任;尊重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
【摘要】教学中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正确处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变教为学”,并在会学中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 ;变教为学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15日晚,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承办的2018年广东省学校美育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举行。15个参演节目是我省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优秀艺术作品,参演师生600余人,活动精彩纷呈,掌声不断。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团省委、省广播电视局、省文联和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活动。全省各高校、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负责同志和师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