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五原则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u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答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互动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做到提问得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用有的放失的提问来调动学生情绪,开启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本人觉得应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一、一视同仁,以尊重、平等为原则
  语文课堂上,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提出问题后,只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对其他积极举手的学生不予理睬,对回答好的同学微笑点头,对回答不好的同学不耐烦……这样,对学生就不能一视同仁。这些现象似乎是小问题,但消极作用很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他的心理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最佳学习情绪可以促进思维活动,收到最佳效果;反之,会压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丧失思维的兴趣和活力。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以平等原则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勇气和信心,以创造最佳学习情绪。
  二、精心设计,以突出教学目标为原则
  教一篇课文,要问的问题固然很多,如内容的理解、语句的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等等方面。课堂上是否应该面面俱到呢?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能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应围绕课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三、五个问题就行,漫无目的的“满堂问”,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只会影响、抑制学生的思维,反而“淹没”了教学重点。我有过这样的尝试:我在七年级的两个班级中分别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在甲班课堂上,我从方方面面问了学生十来个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课堂很活跃,但从作业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看,效果并不佳。而对乙班的学生,课堂上我围绕教学目标,只问了他们四个问题:⑴文章写了“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我”是怎样“脱险”的呢? 其中蕴含什么生活哲理?⑵课文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⑶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⑷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是怎样对待的?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将会怎么办?学生就我提出的四个问题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回答,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个例子说明,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切忌贪多求全。
  三、由易到难,遵循渐进性原则
  有的问题,因与果之间相距很远,拐弯甚多,学生不易理解到位。在提问中,我们要增加思维的梯度,衔接知识链,做到无梯架梯、有梯加梯,增加提问梯级的密度。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只有给学生多设解疑之梯,学生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自己解决疑难,跳起来摘到成功之果。如:《社戏》结尾一个长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我们从文中得知,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仍是那些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呢?为寻到这个答案,我给学生架设了这几个阶梯:⑴那夜的人是谁?⑵那夜的景怎样?⑶那夜做了哪些事?学生联系课文,共同讨论,得出结果:那夜的人、景、事难以忘怀。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寻,学生很快就把疑问弄得水落石出了。
  四、认真分析,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沸腾,不着边际,难以控制;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症结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切入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省事,使用教参上的教案或照搬老教案,根本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备课、设计问题,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城乡差别、地域差别、时代差别、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深入地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尽可能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让他们思考。
  五、开启思维,把握挖掘问题深度的原则
  平淡的提问、缺乏深度的问题,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时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就更能领略到知识的奥妙,尝到探究的乐趣,有时还会引发创造性的火花,使学生有惊人的发现。如:学完《桃花源记》后,我们探讨“桃源如此美,为何不复见”这个问题。一些学生认为,渔人不讲诚信,故不复见。表面看来,似乎有理,可深一思索,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又作何解释呢?其实,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深入查询相关资料,再联系陶渊明生活的黑暗现实、生活经历和他的归隐思想去挖掘,就不难明白:美丽的桃源,其实是他理想之寄托、虚构之幻景,从何去寻呢?这一挖掘,既扣住了主题,又释却了前边的疑惑;既利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又利于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课堂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技术,巧妙运用艺术,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和谐、快乐、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学起来枯燥乏味。怎样使一年级的孩子快乐地学会拼音呢?我们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注重拼读,边学边用。具体做法如下:  1、拼音教学化整为零,与学课文同时进行。每节语文课30分钟听故事、说故事、识汉字,留出10分钟左右教学拼音,可以放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结束前10分钟。拼音教学时间从6周延续到12周完成。  2、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第一次见面要
期刊
“今天又写日记哟!”“天啊,今天日记怎么写啊!”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们的抱怨。  细细想来,孩子们天天写日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耐力啊!如果您要是走进孩子们当中去问卷调查就会发现,孩子们对于日记写作的热情已经消磨待尽了,“日记”都快变成“日忌”了!  重复产生疲劳,惰性来自单调。尽管如此,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还是坚定地认为:写日记很重要,必须得坚持。这样的观点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
期刊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将指导着新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新课程的内容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表达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还提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
期刊
有则伊索寓言:一天,一位农夫牵着一头驴子走到了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里边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就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有人会说:为什么只用“绳索”牵,而不用“青草”唤呢?  这则寓言,寓意深刻,绳索可作多种阐释,今天,我想借此来谈谈班主任工作。所谓“绳索”可解释为班规班纪,校规校纪;所谓“青草”也许是一个表情,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关爱……是班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在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中,尝试将部分实验练习题改成实验操作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达到教学复习的目的。在总结基础上,评价了实施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科学探究 化学复习 教学案例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
期刊
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提升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身心健康发展。”又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而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换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据和辞章
期刊
“同学们:这次作文训练的成效我非常满意,大家付出了努力,写出的作文也一篇比一篇精美。和上次一样,我们仍然先请……”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脸上的表情已经相当丰富了,自满、自负、得意、羡慕……甚至也有一些失意或是嫉妒。  送出了又一届六年级毕业班,2000年8月我所接的班是四年级学生,那时我尚在四小任教。第一篇作文,全班71名学生中,按时交来作文的只有38位,一再催促,第二、三天又交来17本作文,等到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