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思政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需要再次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是思政课程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发利用好本地文化资源,并将其渗透到高中思政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是落实课标的要求,也是高中思政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思政;素质;教学研究
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学校的职责,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针对利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协调课堂教学育人功能进行分析,介绍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的价值取向,探讨了课堂教学在建设课程思政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1高中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一些高中思政课实践内容大多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比如,对于清明节扫墓的实践活动,很多高中思政课教师都直接选择一个陵园,大致了解该陵园的信息,然后带领高中生进行一次参观,在参观中跟高中生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等,之后参观结束,实践课也就跟着结束。虽然高中生参与了实践课,了解了一些烈士.的事迹,内心的爱国情怀和感激之情被激发了出来,但最后能触及高中生心灵的内容并不多。
(二)对高中生思想了解较少
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多是考虑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很少有了解高中生内心的思想。比如,教师设计了一个为父母洗脚的教学实践,认为这样能让高中生明白什么是孝心。但给父母洗一次脚,就真的能明白什么是孝心吗?对于班级中一些因为父母受过伤的学生,他们如何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去理解孝心?因此,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很好,很有意义,能满足多数人的面子”,但实际上却忽略了高中生内心的思想。高中思政教师如果不能真正了解高中生的内心,即便具备再强的教学能力,也难以讲好思政实践课。
2思政教育资源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取向
1.1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具有的内涵是存在差异的。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其他相关教育活动,而课程思政却并不是指某些具体的课程或者活动,而是将一种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堂的整体教学过程当中,它代表着一种体系和理念。课堂在选择课程资源時,其内涵可以具体归纳为以思想政治教育来作为自身的价值引领,并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价值宗旨,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实现充分的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和相关的育人理念。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所进行的转化并非只是将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度构建的育人理念和育人体系。
1.2价值取向
课程教育资源需要立足于课堂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应树立起立德育人的价值理念,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产生正确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所以课堂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挖掘出各门课程当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政教育资源和相关的要素合力,并通过系统化的思维来将课堂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整体化的设计。首先在课程体系上,课堂应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作为人才培养整体过程的统领,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全部的课程当中,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更要注重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按照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要求,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当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时代性的重要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使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够培养自身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教学评价当中,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价的首要标准,自觉的落实我国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优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3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背景下,我们高中应不断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对矛盾关系处理好,要充分整合现有实践资源,不断契合学生特点挖拥未来实践资源,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历史遗迹探访、新闻播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好中国故事、微视频、舞台剧等多种创新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和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从而让固定在教室里的思政课“走”出来、“活”起来。当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等形式及时呈现和反馈实践教学成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协调自身的育人功能,并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应用来全面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并深度挖掘各项课程当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闻倩.初高中思政教育中课堂学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81-182.
[2]邓家勇.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19(32):61-62.
[3]王亚男.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4):92-93.
[4]冯俊苗.浅析思政教学中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74+76.
关键词:高中思政;素质;教学研究
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学校的职责,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针对利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协调课堂教学育人功能进行分析,介绍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的价值取向,探讨了课堂教学在建设课程思政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1高中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一些高中思政课实践内容大多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比如,对于清明节扫墓的实践活动,很多高中思政课教师都直接选择一个陵园,大致了解该陵园的信息,然后带领高中生进行一次参观,在参观中跟高中生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等,之后参观结束,实践课也就跟着结束。虽然高中生参与了实践课,了解了一些烈士.的事迹,内心的爱国情怀和感激之情被激发了出来,但最后能触及高中生心灵的内容并不多。
(二)对高中生思想了解较少
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多是考虑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很少有了解高中生内心的思想。比如,教师设计了一个为父母洗脚的教学实践,认为这样能让高中生明白什么是孝心。但给父母洗一次脚,就真的能明白什么是孝心吗?对于班级中一些因为父母受过伤的学生,他们如何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去理解孝心?因此,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很好,很有意义,能满足多数人的面子”,但实际上却忽略了高中生内心的思想。高中思政教师如果不能真正了解高中生的内心,即便具备再强的教学能力,也难以讲好思政实践课。
2思政教育资源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取向
1.1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具有的内涵是存在差异的。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其他相关教育活动,而课程思政却并不是指某些具体的课程或者活动,而是将一种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堂的整体教学过程当中,它代表着一种体系和理念。课堂在选择课程资源時,其内涵可以具体归纳为以思想政治教育来作为自身的价值引领,并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价值宗旨,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实现充分的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和相关的育人理念。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所进行的转化并非只是将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度构建的育人理念和育人体系。
1.2价值取向
课程教育资源需要立足于课堂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应树立起立德育人的价值理念,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产生正确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所以课堂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挖掘出各门课程当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政教育资源和相关的要素合力,并通过系统化的思维来将课堂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整体化的设计。首先在课程体系上,课堂应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作为人才培养整体过程的统领,并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全部的课程当中,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更要注重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按照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要求,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当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时代性的重要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使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够培养自身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教学评价当中,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价的首要标准,自觉的落实我国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优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3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背景下,我们高中应不断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对矛盾关系处理好,要充分整合现有实践资源,不断契合学生特点挖拥未来实践资源,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历史遗迹探访、新闻播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好中国故事、微视频、舞台剧等多种创新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和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从而让固定在教室里的思政课“走”出来、“活”起来。当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等形式及时呈现和反馈实践教学成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协调自身的育人功能,并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应用来全面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并深度挖掘各项课程当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闻倩.初高中思政教育中课堂学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81-182.
[2]邓家勇.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19(32):61-62.
[3]王亚男.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4):92-93.
[4]冯俊苗.浅析思政教学中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