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友网名里的故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是个微信时代。有一句话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在刷朋友圈。”我认为这句话有很大的片面性。起码,杂文群文友之间,联系、沟通很方便,不光没有距离感,单是网名就很有意思。现采摘几例,奇名共欣赏,美味同分享。
  一苇可航,是杂坛“五朵金花”之一的林永芳的网名:一苇,一捆芦苇。“一苇可航”,意为用一捆芦苇做成的小船就可以渡过去。比喻水面不宽,容易渡过。也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办好。
  大家已经看到,林永芳不写则已,每写,就捧出视角独特,思想深刻,富有文采和情趣,耐读、耐咀嚼的杂文佳作。她供职县委宣传部,既要做好单位里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和孩子,“中年的船没有港湾”,人生的担子不可谓不重。可参加杂文会,林永芳展现给人们的精神状态,从来都是机敏、风趣,活泼,灵动,有几分调皮,又不失才女的文雅、庄重,似乎在她生活的词典里,压根就不存在压力山大。究竟是什么“葵花宝典”给她智慧和力量,助推她工作顺利心情愉快生活举重若轻?估计,她深得网名一苇可航的三昧,水来了土屯,兵来了将挡,四两拨千斤,“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有谁不知道典故小僧伸脚的来历、含义,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孙贵颂那有几分禅意、几分朦胧的同名网名。小僧伸脚,原话是“小僧伸伸脚”,出自明末清初张岱所著《夜航船》一书中的序言。原文是: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日:“請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两个人。”僧日:“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这则小故事讽刺了那种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卖弄,即“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读书人,终因露出破绽闹出笑话而遭人鄙弃——读圣贤书的书生,竞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对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大可“说大人则藐之”。
  我猜想,孙贵颂选用这么一个浓缩了幽默历史小故事的“准成语”作自己的网名,旨在时时提醒、鞭策自己老实做人,调皮为文。庶几也正是善于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便成就了这位杂文圈里资深美男的宅心仁厚、作品丰赡,正统又阳光,老少都喜欢。
  重庆文友朱晴方,文章、书法、绘画,三者兼工,且在三栖的圈子里名气不小。探寻后方知,网名牛人,系采用析字法获得:姓氏朱,析为一牛一人,合为“牛人”。其寓意是,朱氏早年在《重庆日报》当记者、编辑,本职是新闻采编,而自己也酷爱杂文写作,不时在本报及重庆市内外不少报刊发表杂文,为避嫌“不务正业找稿费”,故而用“牛人”笔名而不用“朱晴方”本名。再则,他企望自己这辈子的文笔“牛”起来。现今,他一旦推出一篇文章,或者一幅字画,或者一本专著什么的,有朋友就开玩笑说“牛人真牛”!听到人家的赞许,自己感觉还对得起“牛人”这笔名。网络发达后,“牛人”又与时而化延伸为网名了。并且,他几乎每天都给重庆市内外的网友们“牛”一下,比如“顶角”较真呀,瞪“牛眼”呀,装一下憨厚呀,等等。
  若有时间细数,杂坛文友圈里,富有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可圈可点的网名多矣哉,怎一篇千字文所能涵盖?没办法,只好挂一漏万。
其他文献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
期刊
志林:王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尽管与您同姓,但相差1700多岁,论辈分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叫您。我喜爱书法,又特别喜欢您写的,感觉叫您王老师最合适。  羲之:嗬,理由还怪充分。喊我老师我是高兴的。志林同学,你有何贵干?  志林:是这样,王老师,算来我也搞了30多年书法了,感觉越来越迷茫,想请您开示一下。  羲之:你是哪方面的迷茫?是感觉越来越不会写,还是感觉越写越差?  志林:这倒也不是,王老师,
期刊
在《杂文月刊》2019年9月原创版《浅悟短说》一文第三部分,作者李志远提出“己所欲,勿施于人”,让我想起《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联系到当前的家庭、学校教育问题。  一则是“鲁侯养鸟”,出自《庄子·至乐》:鲁侯想让一只鲁郊的海鸟高兴,就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太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结果,这只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鲁侯从衣食住行用的物质层面将“已所欲”施于鸟,
期刊
国人喜欢把相约吃饭叫饭局。组织者则称在攒局,赴约者则说有局。对这样的局,年轻时候还是有些向往喜好的。但现在,我却经常有意无意爽约这样的场合,并把它定义为躲局。躲局的原因,除了年龄渐长不喜热闹、不胜酒力等客观因素,背后的主因还在于人。躲局其实就是躲人。  让我躲的主要有三类^。  一类日装腔作势、目中无人者。这类人大都有或大或小的官位,或者说是官位给了他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的底气。年轻时曾在军区机关就
期刊
一日,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问我:“爷爷,您不是说世上从来就没神仙么?”“对呀,怎么啦?”“那么愚公移山要是没神仙帮助,他能成功吗?”我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好小子,你居然能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太棒了!不过你要知道,这虽是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但它借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对你很有用啊。”我在他的认知领域内举例说明,他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但我知道,我给他说不明白,只能和读者师友您交流。  《愚公移山》是
期刊
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意是说,军队营房是固定不变的,而兵员新老交替是流动变化的。抽象杂文生态世相,大抵也可用“铁打的杂文流水的杂文人”概括。  当下杂文衰微乃不争事实。杂文社团发育不良,与其他文学组织相比,存在“生机落差”。杂文被各类评奖边缘化,媒体平台消减萎缩,杂文影响与作用使命相比,存在“功能落差”。杂文队伍青黄不接趋于“老龄化”,杂文坚守与信念初心相比,存在“精神落差”。面对杂文“生
期刊
人常说,名字就是为人叫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用于称呼的并不多,特别是越有身份的,名字的用处越不大。出生时对取名字越重视,取名字的仪式越隆重,名字被人叫的机会越少。相反,名字取得越是随意,名字伴随这个人的时间越长,使用地越多。比如乡村里,有的人出生后家人随便叫他“狗蛋”“毛蛋”,这名字基本上就伴随他一生了。但是,若有一天,他出人头地了,他必会重新取了正式的名字。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自古
期刊
去著名景区旅游,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想要吃得好一點,又怕无谓挨宰,立马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来:点好菜,盯牢人,捂好钱包。程序一个都不少。这样,不怕钞票莫名其妙地给人家。心里想只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肯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  于是中午时分,我们十个人径直来到了景区旁一家外观不错的饭店。虽然菜谱上的菜比较贵,但还是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几位女士开始点菜,准备来点相对经济实惠的。一个外表看上去很淳朴
期刊
于我而言,时空最令我敬畏。敬畏时空,心融万物,万物归一。  时间,是指间沙的快速流逝,水中影的虚无缥缈;是古树年轮的逐次叠加,青春容颜的渐渐枯槁;是沧海变桑田的须臾,千年历史化残灰的刹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时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间,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时间,见证了历史不着痕迹的湮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期刊
每逢星期天,只要家里没有农活,只要天气好,五六个八九岁的乡下柴火妞儿,便相约早起徒步七八里土路,到县城书摊上“蹭看”小人书。一蹲就是一上午,直到饥肠辘辘才又依依不舍地结伴徒步回家。回家的路上,还不忘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地交流心得。在她们眼里,单人床单大小的书摊儿,简直就是集市上最豪华的店铺,可惜她们不是店铺的主人。多想像那个经营书摊儿的儒雅爷爷啊,拥有那么那么多的书——这是她们的梦想。她们中就有我,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