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中有关音乐与舞蹈模块也做出了明确指定:“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舞蹈课中,既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又要注重对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教学;创新
0.引言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肉体,一个有形,一个有声,二者完美的结合构成美丽的丰富世界。音乐与舞蹈作为一种精神粮食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当中,虽然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但是重要性却不容小嘘。
1.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形体舞蹈模块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全国各地不统一
音乐舞蹈教材是学习传递知识点的主要载体,对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教学大纲中细分化和整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一种主要手段泉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依据。但是在目前很多教程课程中有关音乐舞蹈板块的教学体系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全国各地所用的教学素材不统一、虽然它们大致的内容都囊括了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这两大部分,但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版本过于杂散、知识点的排布也不够系统、也没有相关的资料做有关参考学习,缺乏一个整体的策划意识,并且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正确认识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1.2内容过于单一、动作过于简单
目前在很多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内容都过于单一,舞蹈的动作过于简单,教学观念不够端正。就以芭蕾舞蹈艺术体操为例,主要内容都是些基础的动作训练。由于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动作过于简单,练习机械化、枯燥无味,再加老师不端正的心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个学习疲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以及征服感从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1]。
1.3教学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不够
音乐舞蹈理论知识是学习掌握音乐舞蹈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的去学习音乐和舞蹈的思想导向,对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很多学校的音乐舞蹈课的理论学习很少甚至就没有,很多学生对音乐舞蹈课的形成历史作用和存在的意义都不清楚,这样就导致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再加上内在外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把要我学观念转化成我要学的观念。
1.4教学对音乐舞蹈的观念意识重视不足
音乐舞蹈教学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课程,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被学校忽视不重视,学生学习当作把玩逃避其他课程学习的一个中场休息,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学习音乐舞蹈课程中不积极的负面影响,也从而影响整个音乐与舞蹈的板块学习。
2.音乐与舞蹈板块教学的内容的重新缔构
2.1改变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大纲。
在实际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需要考虑,把握现在学生的一个生理心理需求,将各大理论体系相关资料进行一个统一的讨论、系统的编排,以做到一个全面海纳百川的集体力量,形成一整套适合相关年龄阶段学习的教材并制作出相应的影像资料供于学生学习。同时也还要借助音乐与舞蹈相互相成的理念,融入现代化元素做到内容丰富有特色,以达到音乐舞蹈与时俱进的效果。
2.2精选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
把握住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重点,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老师应将繁杂的学习课程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类,挑选出实用的,重要的进行一个整合性教学,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的基本理论,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2.3利用迁移理论将教学特色化。
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2]。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几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利用社会很多技能理论功能等,一进行一个学习上的迁移,然而通过迁移理论达到教学目标。
3.建议
3.1统一教材,在资料理论的统一讨论、编排下进行一个更有效的学习,并形成自编教程相应的资料,配合着影像进行教学。
3.2加强学生的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学有所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到达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3把握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爱作为教学的背景依旧,结合学习的重点,进行简单易学的现代化教学。
3.4创新教学内容,把日常的生活融入到教学当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学习[3]。
4结束语
本文以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材、创新知识点、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和改善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聂英涛,梁中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形体舞蹈模块教学内容的重构[G].当代体育科技.2012(1):38—39
[2]將长好.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5—67
[3]李金燕.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初探[G].科学咨询,2012(6):147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教学;创新
0.引言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肉体,一个有形,一个有声,二者完美的结合构成美丽的丰富世界。音乐与舞蹈作为一种精神粮食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当中,虽然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但是重要性却不容小嘘。
1.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形体舞蹈模块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全国各地不统一
音乐舞蹈教材是学习传递知识点的主要载体,对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教学大纲中细分化和整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一种主要手段泉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依据。但是在目前很多教程课程中有关音乐舞蹈板块的教学体系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全国各地所用的教学素材不统一、虽然它们大致的内容都囊括了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这两大部分,但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版本过于杂散、知识点的排布也不够系统、也没有相关的资料做有关参考学习,缺乏一个整体的策划意识,并且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正确认识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1.2内容过于单一、动作过于简单
目前在很多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内容都过于单一,舞蹈的动作过于简单,教学观念不够端正。就以芭蕾舞蹈艺术体操为例,主要内容都是些基础的动作训练。由于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动作过于简单,练习机械化、枯燥无味,再加老师不端正的心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个学习疲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以及征服感从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1]。
1.3教学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不够
音乐舞蹈理论知识是学习掌握音乐舞蹈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的去学习音乐和舞蹈的思想导向,对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很多学校的音乐舞蹈课的理论学习很少甚至就没有,很多学生对音乐舞蹈课的形成历史作用和存在的意义都不清楚,这样就导致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再加上内在外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把要我学观念转化成我要学的观念。
1.4教学对音乐舞蹈的观念意识重视不足
音乐舞蹈教学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课程,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被学校忽视不重视,学生学习当作把玩逃避其他课程学习的一个中场休息,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学习音乐舞蹈课程中不积极的负面影响,也从而影响整个音乐与舞蹈的板块学习。
2.音乐与舞蹈板块教学的内容的重新缔构
2.1改变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大纲。
在实际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需要考虑,把握现在学生的一个生理心理需求,将各大理论体系相关资料进行一个统一的讨论、系统的编排,以做到一个全面海纳百川的集体力量,形成一整套适合相关年龄阶段学习的教材并制作出相应的影像资料供于学生学习。同时也还要借助音乐与舞蹈相互相成的理念,融入现代化元素做到内容丰富有特色,以达到音乐舞蹈与时俱进的效果。
2.2精选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
把握住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重点,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老师应将繁杂的学习课程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类,挑选出实用的,重要的进行一个整合性教学,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的基本理论,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2.3利用迁移理论将教学特色化。
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2]。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几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利用社会很多技能理论功能等,一进行一个学习上的迁移,然而通过迁移理论达到教学目标。
3.建议
3.1统一教材,在资料理论的统一讨论、编排下进行一个更有效的学习,并形成自编教程相应的资料,配合着影像进行教学。
3.2加强学生的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学有所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到达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3把握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爱作为教学的背景依旧,结合学习的重点,进行简单易学的现代化教学。
3.4创新教学内容,把日常的生活融入到教学当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学习[3]。
4结束语
本文以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材、创新知识点、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和改善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聂英涛,梁中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形体舞蹈模块教学内容的重构[G].当代体育科技.2012(1):38—39
[2]將长好.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5—67
[3]李金燕.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初探[G].科学咨询,2012(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