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下译者责任的选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伦理主要是处理翻译活动中各相关利益方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规范问题。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必然会与原文作者、目标读者以及译文赞助者等相关利益方产生不同联系,并对这些相关利益方负有不同的责任。由于这些责任不总是兼容的,所以译者要对这些责任进行选择。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出发,以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基础,深入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责任选择。
  关键词:翻译规范;翻译伦理;译者责任;责任选择
  一、 翻译伦理
  “翻译伦理”的概念最早是由贝尔曼于1984年在《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代与文化翻译》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就翻译伦理而言,其正当的目标应该是“以异为异”,也就是说译文要尊重和突出原作以及原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化差异。在贝尔曼的影响下,安东尼.皮姆将翻译伦理的研究视角从譯者个体扩大到了整个翻译行业,并在其《论译者的伦理》(1997)中提出,翻译伦理作用就是要将翻译职业化。几乎在同一时间,芬兰学者切斯特曼在其《翻译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一书中对翻译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期待规范、关系规范、沟通规范和责任规范等制约翻译活动的四个基本规范,以及与这四个规范相对应的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等四个价值观。基于这些价值观,切斯特曼提出了翻译伦理的五种伦理模式,分别是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以及承诺伦理。
  所谓再现伦理就是将原文的形式内容在译文中忠实地表现出来,不允许对原文进行随意的增减或改变。服务伦理主要是将翻译视为一种商业活动,要求译者尽可能地满足译文赞助人的意愿。交际伦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译者和读者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原文和译文,而是以交流的形式,通过对话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规范伦理要求译者的翻译活动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也就是指译文不能超出目标语国家和社会的接受范围。翻译规范伦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切斯特曼看来,这种规范主要包括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承诺伦理主要是指译者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这些伦理准则为译者的责任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 翻译伦理下的译者责任与责任冲突
  再现伦理要求译者要通过译文再现原文。阐释学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由于译者与读者所处的时空不同,所听所见都不同,所以译者是不可能获得和原文作者一样的感受的,也就是说,译者不可能做到像原文作者那样正确的理解原文。除此之外,译者在理解原文时先入为主的偏见也会使其对原作的理解与原文作者产生偏差。因而,译者要完整地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再现出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服务伦理要求译者要根据赞助者的意愿来进行翻译。而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赞助者很可能向译者提出一些有违社会道德的要求。这种行为必然会引起服务伦理和道德伦理之间的冲突。
  交际伦理将译者视为一个协调者,其肩负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扫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语言文化障碍。然而,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由于译者很难将作者和读者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对待,这就会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平等,使得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规范伦理包括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其中期待规范是译者责任矛盾的主要来源之一。期待规范一方面要求译者要真实地理解并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意图,一方面又要考虑读者的语言文化水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作者和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是一个不平等的关系,所以译者无法对这两种期待进行平衡。
  三、 翻译伦理下译者责任的选择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要兼顾各相关方的利益。由于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总是处于平等位置的,所以当这些利益处于矛盾状态时,译者就需要对这些利益进行一个排序,首先处理最紧迫的责任,并对弱者的利益进行补偿。例如在进行商务会谈的时候,译者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此刻最紧迫的责任就是促进双方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主要的责任就是将大意准确传达出来。又例如在翻译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知识底蕴的作品时,由于译文读者的文化知识有限,达不到理解原文的标准,这个时候译者就可以不把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文化概念完全对等的翻译出来,可以采取剔除或解释的方式来淡化这些文化概念。后期可以以注释的方式将这些文化概念补充出来,以对弱者的利益进行补偿。
  四、 结论
  由于翻译活动涉及原文作者、目标读者以及赞助商等多种利益相关主体,译者需要对这些主体负不同的责任,而这些责任总是相容的,所以译者需要在这些责任中进行选择。由于伦理既包括人际关系应该如何,又包括人际关系事实如何,所以翻译伦理为译者如何进行责任选择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在切斯特曼的五种伦理模式指导下,本文认为译者的责任选择并不是在非此即彼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译者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况,对所面临的责任先进行一个轻重缓急的排序,然后在兼顾到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前提下,选取效益最大的责任组合。与此同时,要对处于弱势的相关方进行补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优先履行紧急责任。
  参考文献:
  [1]Berman,Antoine.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London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三地理课堂,既要面向高考为学生升学服务,更要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实现两者之间深度融合,落实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建构知识网络,形成思维定势;然后辨析知识疑点,突破思维定势;最后直面高考真题,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综合思维;知识网络;思维定势;深度学习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
摘要:教学中,通过设计趣味游戏、搭建探索平台为计算教学打开另一扇窗。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技巧,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克服计算教学中的重重难点,摆脱“抽象”“重复”“机械”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字游戏;创造力;数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疑导思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充
摘要:幼儿的日常生活是音乐活动的来源,而且在游戏中融入生活的教学,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孩子的天性就十分喜爱游戏,因此当前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游戏化教学。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动的唱法以及乐器打击伴奏等各种有趣和直接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因此本文主要是对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体会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音乐课程;游戏化;实践体会  一、 前言  《
摘要:生命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深度对话,如何使对话依托文本,摆脱形式,走向深度,进而关照生命呢?本文总结出如下策略:对话文本语言,感悟文字生命;对话作者思想,反哺生命视野;对话现实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关键词:深度对话;生命课堂;生成策略  对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对话,就会给课堂注入生机,让课堂灵动起来。反思当下的课堂,很多虚浮和无效现象在对话中出现,发现是由于认识的局限、
摘要:当前,在小学作文中,存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处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引入写作之中,使自己所写出的文章扣人心弦。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生活作文;扣人心弦;素材积累  如果把作文的主题比作
摘 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创造多种条件,营造恰当氛围,使学生喜欢诗词,感受到诗词的美并逐步培养理解诗词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的美诗佳词就像天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传播先进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是指导高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理解的基础课程。新媒体时代,网络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既要完善课堂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有效整合多方媒体资源,赋予高中政治教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从新媒体时代高中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出发,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的必要性及可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摘 要:贯彻“十九大”精神,优先发展新时代教育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我国教育起源于商代,经历了从商周的“庠序私学”、隋唐科举学校直至近代把教育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学校集中培养的模式,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智能科技、生产力高速发展,倒逼教育朝着“个性化”“定制化”“高效化”趋势发展,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市场化教育应运而生。市场教育机构作为公立课堂的补充,不仅仅是学习时间的延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通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大量练习作业中,没有科学方法指导,学习效率难以明显提升,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本文聚焦于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习惯,提出相关创新策略,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且通过双向反思,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水平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革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更新了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并且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以及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的区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导与帮助。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数学,学习潜能生,根据其认知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予以有效引导,切实启动学海搁浅之舟,促使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