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从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行为上探索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语文实践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师生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丰富教学资源的引入、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参与对话的三方(文本、教师、学生)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即以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抽筋剥皮、剔肉去血式”的分析,使得阅读教学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兴味荡然无存,表现在语文能力上是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唯师是从,最终失去自我。那么究竟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行为,让教学更有效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应以教材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要顾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堂好课的理想标准之一是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阅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语文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解读文本,学生只有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高屋建瓴,学会精巧设计,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愤”、“悱”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愿望。分析,精心构思,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文本涉及两个骗子,两个大臣、内臣、市民等都有一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上述人物一一加以分析,虽然必要,可是所需时间甚多,若不分析,则问题搞不清楚。上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皇帝上当受骗怨谁?”
学生读完课文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皇帝上当受骗怨两个骗子,因为他们施展了骗术;有的说怨两个大臣,他们向皇帝谎报情况;有的说怨内臣,他们装出了种种替皇帝穿衣、整衣、托衣的样子;有的说皇帝受骗怨市民,皇帝明明赤身游行,可他們却赞不绝口,不说实话,称赞衣服;有的说皇帝上当主要怨自己,是他昏庸、愚蠢。
至此,对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分析已经完成,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已经揭示,而对课文的种种分析都是教师在读课文之前提出的那一个问题引出来的。这就使得本来比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大大精简了,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过程
互动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积极流畅的互动,是课堂有效生动的基本保证。
1.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许多学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不爱说话,不爱问问题,要面子。一怕自己说错、说不好,二怕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起、老师批评与指责。因此,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优化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提问,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并且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富有鼓动性与启发性。没有目标性、启发性的提问,要么使学生学习不知所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是启而不发,问而不答,造成冷场,以致教学弱效或无效。
三、优化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独特的体验。
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学生大多是没有体验的,但是有个别学生亲身经历过,如果让个别有独特体验的学生现身说法,则既会调动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又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兴趣,更会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积极开展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好胜心,喜欢比赛,通过比赛获胜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适当开展竞赛,把比赛模式引进课堂,则教学效果肯定显著。如在课堂测试阶段,可以让学生针对练习进行分组竞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肯定高涨,教学效果一定显著。
3.以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质量。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可以让学生表演两小儿辩日,有的学生甚至用英语口语表达,使我们深受启发,学生在表演中大胆想象,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实施了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只有老师潜心研究教学,进行有效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如一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
关键词: 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语文实践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师生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丰富教学资源的引入、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参与对话的三方(文本、教师、学生)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即以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抽筋剥皮、剔肉去血式”的分析,使得阅读教学了无生气,学生的阅读兴味荡然无存,表现在语文能力上是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唯师是从,最终失去自我。那么究竟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行为,让教学更有效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应以教材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要顾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堂好课的理想标准之一是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阅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语文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解读文本,学生只有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高屋建瓴,学会精巧设计,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愤”、“悱”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愿望。分析,精心构思,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文本涉及两个骗子,两个大臣、内臣、市民等都有一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上述人物一一加以分析,虽然必要,可是所需时间甚多,若不分析,则问题搞不清楚。上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皇帝上当受骗怨谁?”
学生读完课文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皇帝上当受骗怨两个骗子,因为他们施展了骗术;有的说怨两个大臣,他们向皇帝谎报情况;有的说怨内臣,他们装出了种种替皇帝穿衣、整衣、托衣的样子;有的说皇帝受骗怨市民,皇帝明明赤身游行,可他們却赞不绝口,不说实话,称赞衣服;有的说皇帝上当主要怨自己,是他昏庸、愚蠢。
至此,对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分析已经完成,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已经揭示,而对课文的种种分析都是教师在读课文之前提出的那一个问题引出来的。这就使得本来比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大大精简了,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过程
互动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积极流畅的互动,是课堂有效生动的基本保证。
1.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许多学生特别是初、高中学生,不爱说话,不爱问问题,要面子。一怕自己说错、说不好,二怕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起、老师批评与指责。因此,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优化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提问,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并且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富有鼓动性与启发性。没有目标性、启发性的提问,要么使学生学习不知所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是启而不发,问而不答,造成冷场,以致教学弱效或无效。
三、优化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独特的体验。
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学生大多是没有体验的,但是有个别学生亲身经历过,如果让个别有独特体验的学生现身说法,则既会调动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又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兴趣,更会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积极开展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好胜心,喜欢比赛,通过比赛获胜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适当开展竞赛,把比赛模式引进课堂,则教学效果肯定显著。如在课堂测试阶段,可以让学生针对练习进行分组竞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肯定高涨,教学效果一定显著。
3.以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质量。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可以让学生表演两小儿辩日,有的学生甚至用英语口语表达,使我们深受启发,学生在表演中大胆想象,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实施了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只有老师潜心研究教学,进行有效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如一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