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语感”已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感训练现状如何?又该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呢?
一、语感训练现状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应试思想作怪。教师一味地对中考的口径,字、词、句、篇、语、修、逻,面面俱到,丝毫不敢遗漏半点。便觉得“时间紧,压力大”,无暇顾及。于是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能跑跑龙套,甚至做看客,很少有读、说的机会,即使有时也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但由于离开文章的整体和过分地追求高速度,往往还是由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索、辨析、咀嚼,结果是学生如同享受餐桌上的鱼丸,虽有鱼味,但不全是鱼味,更看不到鱼的全貌。这正如朱作仁教授批评的那样:“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二是语感概念不清。不少人把“语感”和“语基”完全等同了起来,以为语基教学和语感训练是一回事。其实,语文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的范畴,而语感则属于能力的范畴,它们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目标语感,并不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真的会影响中考成绩吗?语感训练真的是可有可无吗?答案是否定的。朱作仁教授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从语文的角度讲,语感既能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又是聪明的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换句话说,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语感能力时,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必然会迅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达到“得意者超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一句话,如果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一听就懂得,一说就清楚,一读就明白,一写就通顺。
二、培养学生语感应从朗读入手
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朗读人手。
朗读,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悟性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语感效应。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通过经常的朗读训练,便能使学生形成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甚至连及视觉、听觉器官的良好的反应机制,在大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同时,朗读的过程又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
一、语感训练现状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应试思想作怪。教师一味地对中考的口径,字、词、句、篇、语、修、逻,面面俱到,丝毫不敢遗漏半点。便觉得“时间紧,压力大”,无暇顾及。于是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能跑跑龙套,甚至做看客,很少有读、说的机会,即使有时也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但由于离开文章的整体和过分地追求高速度,往往还是由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索、辨析、咀嚼,结果是学生如同享受餐桌上的鱼丸,虽有鱼味,但不全是鱼味,更看不到鱼的全貌。这正如朱作仁教授批评的那样:“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二是语感概念不清。不少人把“语感”和“语基”完全等同了起来,以为语基教学和语感训练是一回事。其实,语文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的范畴,而语感则属于能力的范畴,它们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目标语感,并不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真的会影响中考成绩吗?语感训练真的是可有可无吗?答案是否定的。朱作仁教授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从语文的角度讲,语感既能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又是聪明的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换句话说,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语感能力时,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必然会迅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达到“得意者超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一句话,如果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一听就懂得,一说就清楚,一读就明白,一写就通顺。
二、培养学生语感应从朗读入手
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朗读人手。
朗读,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悟性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语感效应。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通过经常的朗读训练,便能使学生形成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甚至连及视觉、听觉器官的良好的反应机制,在大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同时,朗读的过程又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