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今天我们来研讨案例分析导入法与情景设置法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问题。
一、案例分析导入法
对于技术教学来说,简单地采用问题导入教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有时不可能提出问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有利于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
一般学科教学用这个教学方法只提案例导入,为什么在通用技术课中强调案例分析导入呢?这与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
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一要根据本课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要精心设计热点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通用技术课不仅要用案例导入,还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由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较少,技术的基础较差,如果不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对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有所体会,看到案例并提不出问题。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情景设置法
真实情境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发展,并引起内部心理图式的变化。研究表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动力。
听过一位通用老师上的《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的教学,他以“一次长途旅行中所见”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呈现的方式,先乘公交车——看、找、评公交车上的人机关系;买火车票,乘火车——看、找、评车票、火车上的的人机关系;到目的地后住旅馆,看、找、评旅馆里存在的各种人机关系;游景点——看、找、评生活中的人机关系,等等。学生带着技术的眼镜跟着老师作了一次充满技术课程特点的旅行,课堂气氛活跃、有讨论、有交流、有见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了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对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力地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认识到了老师创造性设计教学的魅力。我更认识到不能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简单化,以为学生可以看懂,就无须更多的准备。而恰恰相反,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创造性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内容有意识地插入情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设计中的人际关系”时,我带了两把高低不同的椅子,在学生中选了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让高个子坐低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坐后脚离地),让在坐的两位同学谈感受,其他同学讨论。然后又叫一个矮个子和另一位高个子同学互换穿外衣。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内容上来,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技术课的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破除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欲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他们的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那么将有利于激发其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这些教学实践的领悟,促进了我们对提高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当然通用技术课程才实施不久,只是开了头。老师和学生的经历都很欠缺。要引导学生有效融入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但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实在的行动。学习、借鉴、反思、提高,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专家、优秀教师的引领下,我们一定更积极地探索出与通用技术学科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今天我们来研讨案例分析导入法与情景设置法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问题。
一、案例分析导入法
对于技术教学来说,简单地采用问题导入教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有时不可能提出问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有利于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
一般学科教学用这个教学方法只提案例导入,为什么在通用技术课中强调案例分析导入呢?这与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
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一要根据本课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要精心设计热点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通用技术课不仅要用案例导入,还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由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较少,技术的基础较差,如果不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对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有所体会,看到案例并提不出问题。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情景设置法
真实情境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发展,并引起内部心理图式的变化。研究表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动力。
听过一位通用老师上的《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的教学,他以“一次长途旅行中所见”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呈现的方式,先乘公交车——看、找、评公交车上的人机关系;买火车票,乘火车——看、找、评车票、火车上的的人机关系;到目的地后住旅馆,看、找、评旅馆里存在的各种人机关系;游景点——看、找、评生活中的人机关系,等等。学生带着技术的眼镜跟着老师作了一次充满技术课程特点的旅行,课堂气氛活跃、有讨论、有交流、有见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了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对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力地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认识到了老师创造性设计教学的魅力。我更认识到不能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简单化,以为学生可以看懂,就无须更多的准备。而恰恰相反,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创造性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内容有意识地插入情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设计中的人际关系”时,我带了两把高低不同的椅子,在学生中选了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让高个子坐低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坐后脚离地),让在坐的两位同学谈感受,其他同学讨论。然后又叫一个矮个子和另一位高个子同学互换穿外衣。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内容上来,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技术课的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破除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欲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他们的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那么将有利于激发其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这些教学实践的领悟,促进了我们对提高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当然通用技术课程才实施不久,只是开了头。老师和学生的经历都很欠缺。要引导学生有效融入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但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实在的行动。学习、借鉴、反思、提高,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专家、优秀教师的引领下,我们一定更积极地探索出与通用技术学科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