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统编本二下)难点生字形义析解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亡羊补牢》
  亡wánɡ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彩色的梦》是诗人高洪波写的一首儿童诗,选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诗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出富有想象力的彩色梦境,也展现出儿童眼中的五彩世界。诗歌语言贴近儿童,充满了童真童趣,读来朗朗上口,又韵味十足。  虽然是诗歌,仍要按照低段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朗读放在首位。本课9个生字的识记,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学时,无须一字一字地讲解,而应充分发挥
荤【hūn】  形声字。从艹,军声(古音相通)。本指姜、葱、蒜等具有辛辣或特殊味道的蔬菜,故从艹。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五种气味浓烈的蔬菜,称之为“五荤”,如道家忌韭菜、薤(藠jiào头)、蒜、芸薹(油菜)、胡荽(又称芫荽或盐荽)。因煮鱼肉、羊肉、牛肉等腥味较浓的肉类食物时,人们常喜欢放此香辣味的蔬菜作调味配料,久之,放姜、葱、蒜等就意味着煮肉食,于是便以“荤”代指肉食,蔬食则为素。常用词如:荤菜、开
摘 要 本文从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入手,探讨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结合移动学习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 3G;移动学习;学习支持平台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7-0059-03    Construction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Su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漫画,解读漫画的内容。体会画家的用意,大胆合理地想象,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  2. 尝试用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漫画引入,激情引趣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总结漫画特点:漫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宣传性、娱乐性、讽刺性和批判性。画家从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并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发现。  2.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体会本文“自我调侃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學过程:  板块一 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1.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板书“童年”,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童年。)  2.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一篇习作教材进入教学视野,能否让学生接受,能否将学生迅速带入习作情境,有一个关键的变量就是让学生“躬身入局”——即让习作任务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发生紧密关联,与学生内在心理诉求形成“共情”效应,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需要,借助习作表达满足自己的内在诉求。一句话,一堂习作课成败与否在于学生是否产生表达的“诉求感”。因此,研究学生的“内在诉求”,让学生对习作任务产生“表达诉求”,这是我们习作教材、习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  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3.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学情,导入课文  1.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选自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以其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深邃的内涵让无数读者为之痴迷。但四大名著因为距离我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网络技术日益完善,公文管理走向无纸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就无纸化所面临的问题、基于WEB的无纸化公文管理系统的模型、无纸化公文管理的技术实现及其安全性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WEB;公文管理;无纸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6-0070-02  Research on System of P
一、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任务、重点和发展思路    三大工作任务: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事业投入。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思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编者按:“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语文要素”的出现,让语文教学从“模糊一片”逐渐向“清晰一条线”迈进,这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新方向。但是“语文要素”不是唯一目标,语文课不能上成唯“语文要素”。为了使老师们对“语文要素”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特约国内知名的教师、教研员和学者针对“语文要素”做了一些探索,以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