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课外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对活动的开展要做有效的设计。
【关键词】寓教于乐完善活动过程正确认知
英语课外活动不同于形式和效果单一的传统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应该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课堂的拓展和实践。一系列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突出语言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既要掌握语法、句型、词汇等静态知识,又要具备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每个英语教师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选择恰当的活动
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根据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不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操作性活动,比如制作英文名片、地址本、假期计划表、名信片、贺卡、英文手抄报等。 竞赛性活动,如猜谜、朗诵、英文歌曲、书法、辩论赛等。 表演性活动,如个人的做报告、讲故事、英语广播等,也可以是小组的,如对话表演,短剧表演等。 实践性活动,比如参观、采访、实地调查、英语角、联谊派对等。跟课堂的机械学习相比,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但是教师在开展时只有选对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要区别对待。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学生会做,能做也乐于去做。比如当教师教到名字相关单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做一张包含中英文名字、年龄、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名片。当教到生日相关的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叫学生周末的时候去自己动手给父母或者好朋友做生日贺卡等。而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则可以开展一些表演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讲到植树这个单元的时候,会讲到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周边的环境,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你的生活环境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去解决?你以后该如何去做?”这样把学生放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活”的知识,将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更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这要比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效果肯定好很多。
1.2要选择合适活动时间。现在的学生作业负担普遍偏重,所以教师在对课外活动的时间选择上要考虑全面。比如朗诵、书法比赛、制作卡片等一些简单的活动可以放到平时的时间,而短剧表演,英文手抄报、采访调查等相对比较费时的活动则要放到周末或者是假期的时候。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学。
1.3要注意活动内容。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且有可操作性。活动内容应和课堂教学有紧密的联系,要真实、自然,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天马行空,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安排活动时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易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减缓两极分化。
2.完善活动过程
2.1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在布置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课文的内容制定出活动形式,另外还要选择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还应该设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比如教师在教到八年级上的第七单元时,可以开展个“我为妈妈做杯奶昔”的活动。将这个活动安排在当天刚刚学完奶昔制作的时间,学生还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很乐于去做。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活动。很多活动都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准备。比如开展一个英语辩论赛。学生不但要在课外去搜索大量的资料,还要跟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统计等信息加工。如果没有充分准备,活动就很难顺利展开。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同时也要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2.2过程要寓教于乐。所有的活动都是带着学习的目的,所以活动切忌“燕过无痕”,热热闹闹开展却没有什么所得。所开展的活动应该始终围绕相关的知识,所谓“动中学,学中动,做中学”有机结合。
2.3总结要及时。这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画龙点睛。很多教师往往因为怕浪费时间而故意忽略或者仓促总结,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教师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及时的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纠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3.纠正错误认知
首先教师自身对活动的开展要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作业都没有时间做,哪有时间开展其他什么活动!”所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很注意教学方式,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却采取“放羊”策略或者就是以“书山题海”代之,搞得学生筋疲力尽之余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要知道教师再如何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也只是很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而课外活动的时间与之相比者更充裕也更有弹性。教师如果能合理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英语,增加他们的英语学习机会,无疑对学生的语言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课外活动的必要性,认为既然有帮助就应该多安排。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经常给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所谓欲速者不达,教师在安排课外活动时先要考虑学生的完成能力,只有合理的开展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应该给他们讲的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英语课外活动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学生在对主题任务理解与活动内容构思的同时,主动活用所学,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语言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课外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对活动的开展要做有效的设计。
【关键词】寓教于乐完善活动过程正确认知
英语课外活动不同于形式和效果单一的传统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应该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课堂的拓展和实践。一系列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突出语言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既要掌握语法、句型、词汇等静态知识,又要具备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每个英语教师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选择恰当的活动
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根据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不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操作性活动,比如制作英文名片、地址本、假期计划表、名信片、贺卡、英文手抄报等。 竞赛性活动,如猜谜、朗诵、英文歌曲、书法、辩论赛等。 表演性活动,如个人的做报告、讲故事、英语广播等,也可以是小组的,如对话表演,短剧表演等。 实践性活动,比如参观、采访、实地调查、英语角、联谊派对等。跟课堂的机械学习相比,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但是教师在开展时只有选对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要区别对待。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学生会做,能做也乐于去做。比如当教师教到名字相关单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做一张包含中英文名字、年龄、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名片。当教到生日相关的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叫学生周末的时候去自己动手给父母或者好朋友做生日贺卡等。而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则可以开展一些表演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讲到植树这个单元的时候,会讲到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周边的环境,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你的生活环境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去解决?你以后该如何去做?”这样把学生放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活”的知识,将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更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这要比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效果肯定好很多。
1.2要选择合适活动时间。现在的学生作业负担普遍偏重,所以教师在对课外活动的时间选择上要考虑全面。比如朗诵、书法比赛、制作卡片等一些简单的活动可以放到平时的时间,而短剧表演,英文手抄报、采访调查等相对比较费时的活动则要放到周末或者是假期的时候。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学。
1.3要注意活动内容。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且有可操作性。活动内容应和课堂教学有紧密的联系,要真实、自然,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天马行空,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安排活动时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易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减缓两极分化。
2.完善活动过程
2.1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在布置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课文的内容制定出活动形式,另外还要选择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还应该设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比如教师在教到八年级上的第七单元时,可以开展个“我为妈妈做杯奶昔”的活动。将这个活动安排在当天刚刚学完奶昔制作的时间,学生还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很乐于去做。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活动。很多活动都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准备。比如开展一个英语辩论赛。学生不但要在课外去搜索大量的资料,还要跟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统计等信息加工。如果没有充分准备,活动就很难顺利展开。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同时也要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2.2过程要寓教于乐。所有的活动都是带着学习的目的,所以活动切忌“燕过无痕”,热热闹闹开展却没有什么所得。所开展的活动应该始终围绕相关的知识,所谓“动中学,学中动,做中学”有机结合。
2.3总结要及时。这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画龙点睛。很多教师往往因为怕浪费时间而故意忽略或者仓促总结,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教师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及时的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纠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3.纠正错误认知
首先教师自身对活动的开展要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作业都没有时间做,哪有时间开展其他什么活动!”所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很注意教学方式,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却采取“放羊”策略或者就是以“书山题海”代之,搞得学生筋疲力尽之余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要知道教师再如何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也只是很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而课外活动的时间与之相比者更充裕也更有弹性。教师如果能合理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英语,增加他们的英语学习机会,无疑对学生的语言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课外活动的必要性,认为既然有帮助就应该多安排。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经常给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所谓欲速者不达,教师在安排课外活动时先要考虑学生的完成能力,只有合理的开展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应该给他们讲的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英语课外活动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学生在对主题任务理解与活动内容构思的同时,主动活用所学,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语言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