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上好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一直是小学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温故而知新”,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堂的现状大多数是“炒冷饭”或“大杂烩”,甚至多数是“题海战术”。怎样让复习课也能精彩呈现呢?下面我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们共享。
一、旧知识,新呈现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的感觉往往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复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编写一些富有新意的复习内容,“新瓶装旧酒”。教学时可以将已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有趣的例题或习题,可以是题型或叙述语的变化,也可以是情境或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复习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有新意,以免产生“旧”而无趣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题在语言叙述、问题情境的变化,会使学生有一种新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旧结构,新构建
复习课是以梳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小学数学总复习重视的不仅是每册教材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要把小学阶段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重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提供一些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整理,从而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复习有关比和分数、除法的知识时,可以利用表格有序地进行系统整理,这样更便于掌握知识。
三、旧习题,新练法
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练习题的设计关系到练习的质量。题型应注意典型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有一些变式题、综合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出错较多的习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判断失误,在判断中得到发展;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自己整理知识。
如:复习体积、表面积计算后布置丈量长方体、圆柱体形状的家用物品,测算其体积,表面积;复习千克和克、千米和米的知识后,可以布置探究型作业,如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数学研究小论文等。整理复习完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整理复习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制作数学小报纸。这样复习,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能力,更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
四、重差异,新发展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些,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完全统一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形式也应多样,以理带练即先理后練;理练结合即边理边练;练为主理为辅,即先练后理。一般对于概念、几何的复习多采用先梳理后练习,而对于计算则练为主理为铺,应用题、法则、定律等复习边理边练的形式居多。练习的题型也应有所侧重,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辩析题”;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笔者将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概括为: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当我们解读了“新课程”、领会了“新标准”、选择了“新教法”、指导了“新学法”、采用了“新评价”之后,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就同样能够精彩纷呈,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旧知识,新呈现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的感觉往往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复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编写一些富有新意的复习内容,“新瓶装旧酒”。教学时可以将已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有趣的例题或习题,可以是题型或叙述语的变化,也可以是情境或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复习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有新意,以免产生“旧”而无趣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题在语言叙述、问题情境的变化,会使学生有一种新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旧结构,新构建
复习课是以梳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小学数学总复习重视的不仅是每册教材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要把小学阶段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重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提供一些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整理,从而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复习有关比和分数、除法的知识时,可以利用表格有序地进行系统整理,这样更便于掌握知识。
三、旧习题,新练法
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练习题的设计关系到练习的质量。题型应注意典型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有一些变式题、综合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出错较多的习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判断失误,在判断中得到发展;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自己整理知识。
如:复习体积、表面积计算后布置丈量长方体、圆柱体形状的家用物品,测算其体积,表面积;复习千克和克、千米和米的知识后,可以布置探究型作业,如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数学研究小论文等。整理复习完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整理复习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制作数学小报纸。这样复习,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能力,更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
四、重差异,新发展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些,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完全统一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形式也应多样,以理带练即先理后練;理练结合即边理边练;练为主理为辅,即先练后理。一般对于概念、几何的复习多采用先梳理后练习,而对于计算则练为主理为铺,应用题、法则、定律等复习边理边练的形式居多。练习的题型也应有所侧重,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辩析题”;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笔者将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概括为: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当我们解读了“新课程”、领会了“新标准”、选择了“新教法”、指导了“新学法”、采用了“新评价”之后,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就同样能够精彩纷呈,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