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终身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名词的出现与流行、“微信”、“微博”、“微话”等通讯方式的使用与普及,这些现象均表明一个新时代已经悄然来到——微时代。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俨然不能再用“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以往的标准,那么给我们留下的将会是被知识浪潮淘下的沙粒。发展的节奏在加快,学生的需求在变化,因此我们也应体会到教学改革的迫切必要性,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改革,抓住机遇,迎需求而上。
关键词:微课;微教学;教学改革
一、微课兴起的背景
(一)通讯工具的兴起与普及
如果对微课兴起的背景进行讨论的话,我认为“通讯手段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现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课堂上“低头党”、“手机族”的负面效应。教师们在面对愈演愈烈的低头一族,有的高声喝止,有的视而不见。老师们的反应,在崇尚自由的大学生眼里,岂管教师为哪般,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互不干涉。当老师们讲到章节的重点内容时,学生们也不再认真抄写笔记,而是拿起手机对着黑板或多媒体屏幕“咔嚓、咔嚓”地来两下,重点也就轻松地“掌握在手”了;当老师们提出问题后,学生们也不会回顾知识点深入思考,而是快速地“百度”、“谷歌”。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对新信息工具进行否定和排斥,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局面,“以毒攻毒”,正面应对,积极反击。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窘状”
中国所认可的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高结构化教学,与此相对应的是倡行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习,而是对知识有一定积累基础上的学习,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讨论来拓展思维,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知识。传统课堂上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授知识,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分析、应用、与创造,殊不知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法达到教师的这一要求。而我们所提倡的“微教学”则与之相反,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课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在课上与同学、教师共同完成更高的目标,也就是日前讨论正酣的“翻转课堂”。因此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演化成“支持者”、“合作者”,“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用大学课堂。我们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一种符合微时代的教学;一种符合学生学习特點的教学。
二、微课及微课制作
(一)微课的特点
关于微课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规定,但从各方对微课的描述上,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微课的特点。微课从总体上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短小精悍”:“短”即我们将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小”指的是选择的主题小,内容集中,但可以“小题大做”;“精”则是指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精心、精致、精彩;“悍”则是从教学效果上去形容,我们的“小刀”用在了“刀刃上”,学生喜欢去学习,能从微课中有所收获。
(二)微课制作的原则
在微课的制作上,我们要把握“123“原则,即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个关键。一个中心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微课制作时,要时刻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会喜欢你设计的微课吗,学生能够听懂吗”。
两个原则指的是“有用”、“有趣”:“有用指的是你的微课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你制作的微课是否通俗易懂,学生能真正地从微课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既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能让他们乐于学习,即做到“有趣”,微课的制作能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循循善诱,使学生沉浸其中,享受教师的精心设计。三个关键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媒体作何选择,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微课的制作质量。
(三)微课的制作步骤
微课的制作主要分为五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分别是分析、整理、制作、发布与反馈,这五部分关系到制作者的课前设计、课中发布与课后调整。
制作前的分析,主要是指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授课对象的深入分析。目标与内容的分析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特点进行;设计。
微课教学的整理则包括对素材的准备、拍摄的准备及对脚本的设计。微课的制作过程,就是实战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是展现课程内容和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担心自己在制作上不够完美,往往请制作公司进行编辑,但是专业制作者往往在课程内容上并不熟悉,本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技术人员无法替代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教师应自己完成微课制作编辑这一环节。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技术是浮云,设计才是关键,我们不要被专业的技术要求所牵绊,而是要用独具匠心的设计来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形象、语言、眼神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形象上,要精神饱满,衣服的颜色与背景要有层析,避免穿条纹太密的衣服、白色的浅色衣服;在语言上,语速稍快、发音清晰、音量适中,可通过脚本来避免忘词的情况,但要随时留意自己的口头禅。
微课理念已逐渐得到了教育实践的积极验证与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正视,更应该反思,如何将微课的优势与自己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这应该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明龙.创建具有翻转课堂性质的微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
[2]王永强.点赞微资源,塑造微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
[3]梦想增,刘瑞梅.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
[4]苏小兵,管珏琪.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关键词:微课;微教学;教学改革
一、微课兴起的背景
(一)通讯工具的兴起与普及
如果对微课兴起的背景进行讨论的话,我认为“通讯手段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现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课堂上“低头党”、“手机族”的负面效应。教师们在面对愈演愈烈的低头一族,有的高声喝止,有的视而不见。老师们的反应,在崇尚自由的大学生眼里,岂管教师为哪般,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互不干涉。当老师们讲到章节的重点内容时,学生们也不再认真抄写笔记,而是拿起手机对着黑板或多媒体屏幕“咔嚓、咔嚓”地来两下,重点也就轻松地“掌握在手”了;当老师们提出问题后,学生们也不会回顾知识点深入思考,而是快速地“百度”、“谷歌”。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对新信息工具进行否定和排斥,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局面,“以毒攻毒”,正面应对,积极反击。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窘状”
中国所认可的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高结构化教学,与此相对应的是倡行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习,而是对知识有一定积累基础上的学习,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讨论来拓展思维,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知识。传统课堂上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授知识,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分析、应用、与创造,殊不知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法达到教师的这一要求。而我们所提倡的“微教学”则与之相反,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课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在课上与同学、教师共同完成更高的目标,也就是日前讨论正酣的“翻转课堂”。因此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演化成“支持者”、“合作者”,“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用大学课堂。我们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一种符合微时代的教学;一种符合学生学习特點的教学。
二、微课及微课制作
(一)微课的特点
关于微课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规定,但从各方对微课的描述上,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微课的特点。微课从总体上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短小精悍”:“短”即我们将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小”指的是选择的主题小,内容集中,但可以“小题大做”;“精”则是指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精心、精致、精彩;“悍”则是从教学效果上去形容,我们的“小刀”用在了“刀刃上”,学生喜欢去学习,能从微课中有所收获。
(二)微课制作的原则
在微课的制作上,我们要把握“123“原则,即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个关键。一个中心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微课制作时,要时刻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会喜欢你设计的微课吗,学生能够听懂吗”。
两个原则指的是“有用”、“有趣”:“有用指的是你的微课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你制作的微课是否通俗易懂,学生能真正地从微课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既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能让他们乐于学习,即做到“有趣”,微课的制作能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循循善诱,使学生沉浸其中,享受教师的精心设计。三个关键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媒体作何选择,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微课的制作质量。
(三)微课的制作步骤
微课的制作主要分为五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分别是分析、整理、制作、发布与反馈,这五部分关系到制作者的课前设计、课中发布与课后调整。
制作前的分析,主要是指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授课对象的深入分析。目标与内容的分析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特点进行;设计。
微课教学的整理则包括对素材的准备、拍摄的准备及对脚本的设计。微课的制作过程,就是实战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是展现课程内容和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担心自己在制作上不够完美,往往请制作公司进行编辑,但是专业制作者往往在课程内容上并不熟悉,本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技术人员无法替代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教师应自己完成微课制作编辑这一环节。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技术是浮云,设计才是关键,我们不要被专业的技术要求所牵绊,而是要用独具匠心的设计来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形象、语言、眼神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形象上,要精神饱满,衣服的颜色与背景要有层析,避免穿条纹太密的衣服、白色的浅色衣服;在语言上,语速稍快、发音清晰、音量适中,可通过脚本来避免忘词的情况,但要随时留意自己的口头禅。
微课理念已逐渐得到了教育实践的积极验证与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正视,更应该反思,如何将微课的优势与自己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这应该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明龙.创建具有翻转课堂性质的微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
[2]王永强.点赞微资源,塑造微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
[3]梦想增,刘瑞梅.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
[4]苏小兵,管珏琪.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