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个个栩栩如生,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个个也呼之欲出,就连《宝玉挨打》中的不知名姓的聋婆子老嬷嬷也值得读者反复玩味。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红楼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享受。
【关 键 词】 红楼梦;细节;宝玉;老嬷嬷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个个栩栩如生,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个个也呼之欲出,就连《宝玉挨打》中的不知名姓的聋婆子老嬷嬷也值得读者反复玩味。请看宝玉挨打前的这个细节: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嬷嬷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情节、环境、人物乃小说的“三要素”,曹公安排这个“老嬷嬷”可谓匠心独运,她对情节的发展、环境的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
首先,老嬷嬷的出现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增强了戏剧性。贾宝玉早知凶多吉少,很想找个人往里头捎信,偏生没个人,正当读者为宝玉担心时,出来了个老嬷嬷,云缝里总算露出了一缕阳光,可她偏偏又是个聋子,加之情势危急,宝玉也来不及仔细说,当然更不敢大声说。一方心急如焚,一方木然无事,情节一急一缓,扣人心弦。最后老嬷嬷解救宝玉的希望还是化为了泡影,“宝玉急得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琐事,但看似随意的描写中蕴含着汹涌的波涛,如果把这段描写和金庸武侠小说中“打开牢门,正欲救人,却没来得及”的情节相比较,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老嬷嬷来不及传话,推动情节向高潮行进,为下文写宝玉挨打提供了场景,这样安排情节也是非常巧妙的。
其次,从环境交代上看,更是大匠手笔。贾政的暴跳如雷震慑了在场所有的人: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众门客仆从吓得啖指咬舌,贾政还警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凡是看到听到的谁还不躲得远远的?唯独这个聋婆子糊里糊涂的来了。我们可以想象封建家长贾政一旦发威,众人只能唯唯诺诺,就连闻讯赶来的王夫人也不敢和贾政正面交锋,只能通过诉苦使贾政停止暴行。当然这些门客仆从也很会见风使舵,这是他们长期处于等级森严的贾府里掌握的生存技巧。曹公通过聋嬷嬷,告诉读者贾政(下转31页)(上接29页)已气急败坏了,除非你聋了,否则你是不会来的。当然我们已体会到没有哪个门客仆从愿意冒死替宝二爷传信,离开那些“水做的女子”,贾宝玉是孤独的,悲哀的。作者通过一个不知名姓的聋婆子,从侧面交代了宝玉挨打的社会背景,信手拈来,不事雕琢,令人叹服。
最后,我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审视这个细节。老嬷嬷把“要紧”二字听做“跳井”,把“小厮”听成“了事”,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如果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老嬷嬷此时脑子里装的全是金钏之死,说的都是与此有关的话,贾府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连聋婆子都知道金钏之死的来龙去脉,都能揣测到于宝玉有关,足见宝玉淫辱母婢的谣言已在背地里吹遍了贾府的角角落落,小小年纪的贾环是不会即兴编造的。老嬷嬷“笑”是为了讨好主子,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冷酷,同为女仆,她对金钏没有丝毫同情,并且认为只要“赏了衣服,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在贾府里,仆人的命算不了什么,钱可以摆平一切。仆人即使死了,受了“赏”也是一种“殊遇”,甚至是一种“荣光”。寥寥数笔,已活画出了冷酷、麻木的奴才嘴脸。当时的气氛虽然紧张,但这个聋婆子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该说的话,作者不被情节左右,时时不忘塑造人物形象。老嬷嬷是贾府仆人的缩影,“耳聋”是她在特定环境里表现自我的条件,把“要紧”二字听做“跳井”,把“小厮”听成“了事”是曹公对生活细致观察而提炼出来的行文技巧,看是随意点染,其实是匠心独运。插入贾宝玉人和“聋子”的对话,粗看好似闲笔,应该删去,仔细琢磨,作者惜墨如金,紧锣密鼓中与人物形塑造无关的话一字未提。如果读了老舍的剧本《茶馆》,你可能对这种人物一登场就说自己该说的话,说完马上退场的写法领会得更加深刻。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红楼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享受。■
【参考文献】
[1] 郭瑞林,史小玲,郭修敏. 四大古典名著新解读[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 张紫云. “宝玉挨打”的文化分析[J]. 青春岁月,2013(16).
[3] 艾素芬. 《宝玉挨打》中聋老婆子形象的主题意义[J]. 语文月刊,2011(11).
【关 键 词】 红楼梦;细节;宝玉;老嬷嬷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个个栩栩如生,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个个也呼之欲出,就连《宝玉挨打》中的不知名姓的聋婆子老嬷嬷也值得读者反复玩味。请看宝玉挨打前的这个细节: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嬷嬷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情节、环境、人物乃小说的“三要素”,曹公安排这个“老嬷嬷”可谓匠心独运,她对情节的发展、环境的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
首先,老嬷嬷的出现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增强了戏剧性。贾宝玉早知凶多吉少,很想找个人往里头捎信,偏生没个人,正当读者为宝玉担心时,出来了个老嬷嬷,云缝里总算露出了一缕阳光,可她偏偏又是个聋子,加之情势危急,宝玉也来不及仔细说,当然更不敢大声说。一方心急如焚,一方木然无事,情节一急一缓,扣人心弦。最后老嬷嬷解救宝玉的希望还是化为了泡影,“宝玉急得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琐事,但看似随意的描写中蕴含着汹涌的波涛,如果把这段描写和金庸武侠小说中“打开牢门,正欲救人,却没来得及”的情节相比较,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老嬷嬷来不及传话,推动情节向高潮行进,为下文写宝玉挨打提供了场景,这样安排情节也是非常巧妙的。
其次,从环境交代上看,更是大匠手笔。贾政的暴跳如雷震慑了在场所有的人: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众门客仆从吓得啖指咬舌,贾政还警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凡是看到听到的谁还不躲得远远的?唯独这个聋婆子糊里糊涂的来了。我们可以想象封建家长贾政一旦发威,众人只能唯唯诺诺,就连闻讯赶来的王夫人也不敢和贾政正面交锋,只能通过诉苦使贾政停止暴行。当然这些门客仆从也很会见风使舵,这是他们长期处于等级森严的贾府里掌握的生存技巧。曹公通过聋嬷嬷,告诉读者贾政(下转31页)(上接29页)已气急败坏了,除非你聋了,否则你是不会来的。当然我们已体会到没有哪个门客仆从愿意冒死替宝二爷传信,离开那些“水做的女子”,贾宝玉是孤独的,悲哀的。作者通过一个不知名姓的聋婆子,从侧面交代了宝玉挨打的社会背景,信手拈来,不事雕琢,令人叹服。
最后,我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审视这个细节。老嬷嬷把“要紧”二字听做“跳井”,把“小厮”听成“了事”,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如果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老嬷嬷此时脑子里装的全是金钏之死,说的都是与此有关的话,贾府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连聋婆子都知道金钏之死的来龙去脉,都能揣测到于宝玉有关,足见宝玉淫辱母婢的谣言已在背地里吹遍了贾府的角角落落,小小年纪的贾环是不会即兴编造的。老嬷嬷“笑”是为了讨好主子,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冷酷,同为女仆,她对金钏没有丝毫同情,并且认为只要“赏了衣服,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在贾府里,仆人的命算不了什么,钱可以摆平一切。仆人即使死了,受了“赏”也是一种“殊遇”,甚至是一种“荣光”。寥寥数笔,已活画出了冷酷、麻木的奴才嘴脸。当时的气氛虽然紧张,但这个聋婆子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该说的话,作者不被情节左右,时时不忘塑造人物形象。老嬷嬷是贾府仆人的缩影,“耳聋”是她在特定环境里表现自我的条件,把“要紧”二字听做“跳井”,把“小厮”听成“了事”是曹公对生活细致观察而提炼出来的行文技巧,看是随意点染,其实是匠心独运。插入贾宝玉人和“聋子”的对话,粗看好似闲笔,应该删去,仔细琢磨,作者惜墨如金,紧锣密鼓中与人物形塑造无关的话一字未提。如果读了老舍的剧本《茶馆》,你可能对这种人物一登场就说自己该说的话,说完马上退场的写法领会得更加深刻。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红楼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享受。■
【参考文献】
[1] 郭瑞林,史小玲,郭修敏. 四大古典名著新解读[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 张紫云. “宝玉挨打”的文化分析[J]. 青春岁月,2013(16).
[3] 艾素芬. 《宝玉挨打》中聋老婆子形象的主题意义[J]. 语文月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