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使教与学的双边达到和谐的基本控制手段,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一个教师良好专业修养的体现。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更有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的好即教育的好”。由此可见提问的价值与意义之重大。
而对课堂提问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课堂提问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
1 集中学生注意力,增进师生交流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出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播,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研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分。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耐性。但是,教师如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以提问的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地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能力了。
3 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应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验来反应能更及时、清楚;从而教师能及时调整策略,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进一步说,如果教师能及时总结成败得失,积累经验教训,那么对教和学两方面的规律,都将有全面的认识,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将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就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提问的理解与使用中,不恰当的使用还是比较多的。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仅有56%。也就是说,尚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或低效的,这定会对高效课堂的创建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显然,反思与总结教学提问中的不足,提升教学提问的水平与艺术性意义重大。在自己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观摩他人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提问的问题数量把握不当。一种情况是教师满堂皆问,大问题、小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无难度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无价值的问题均在问。一节课从头提问到结束,师生皆疲于应付,辛劳且低效。另一种情况则是整节课极少甚至没有提问,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成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流。显然,重视提问的作用与价值,恰当、合理使用提问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更应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状态,通过适量的提问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提升教学实效。
第二,提问时机把握不当。教师没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留心学生学习状态,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使提问未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而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即为提问最佳时机。此时的提问完全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教师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
第三,提问过于突兀。一种是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突然毫无征兆地提出问题或提问某同学,让人感觉太过突然和意外。另一种情况是讲解某个知识,却突然提出一个和此知识几乎毫无关联的问题,一样让人意外并措手不及。提问时做必要的铺垫与转承,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
第四,提问方式单一。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勿僵化采用一个固定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提问,也要注意变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比如可以直问和曲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等。
第五,提问随意宽泛,指向不明确。提问随意宽泛,缺乏必要的条件与限制,使得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无从回答,或造成答案混乱,既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又浪费时间。显然,精心设计问题,注意其规范、严谨与科学,是提问正常进行的前提。
第六,用语不妥,意义不明。准备不充分,仓促提问或教师本身问题设计与语言表述能力欠佳,使得提问时表述不言简意赅,甚至不知所云。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简明扼要,题设与问式完整,用语准确干练,学生听了之后即可了解其意思,而且当他思考时能把问题记在头脑中。问题冗长、拖泥带水等也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影响其思考的积极性。
第七,提问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是表现在提问对象方面,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到问题的特点与难度,学生的能力及当前学习状态,有针对性提问,如难问题给能力强者,简单问题给中下等水平者等。另一方面是在所学内容,应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貌似无疑但实则蕴疑之处提问,从而使问题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第八,提问没有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与准备时间。许多提问是在问题提出后不到一秒钟就提问学生回答,甚至许多是在提问学生后才提出问题,而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准备时间,严重影响提问的效果。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一个是在提出问题后,等待足够的时间后在指定学生回答,另一个是在指定学生回答后,等待一定时间再做评价。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三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将增加300%~400%;学生将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将回答更多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会减少;教师用以维持纪律的时间将会减少……显然,如果在提出问题时能够对学生报有信心,多等待两三秒的时间,师生都会获益更多,也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九,缺乏必要的引导与帮助。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未听清问题或对问题未完全理解等原因,提问中未及时准确回答出问题的现象还是较多的。而此时教师不等待、不帮助,让提问活动冷场,或随即又提问其他同学,或变为自问自答等,严重损害提问教学活动的实效,并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从而降低其教学活动参与热情。此时,学生需要老师的宽容与包容,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引导,我们可以重复发问,申明题意,或转换角度变式提问,或将问题拆分,降低难度,或进行必要的提示,指点学生思考等。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向成功,将会更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和回答。
第十,对学生的回答无总结与评价。课堂提问中也常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答案无总结、无订正、无补充、无综合、无深化,甚至连“请坐下”也无,学生回答完即被“晾”在一旁,而教师又匆忙地进行其他教学活动了。显然,无总结与评价的提问活动仅限于活动本身,并无实质意义与作用。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回答情况与答案从不同方面做出评价。先肯定其该肯定的方面,再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该生及全体学生在提问活动中获得进步与成长,特别是对错误的答案,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回答错误不是错”的观点,另一方面师生要对此认真分析、探讨,或许,这才是教学活动中最富有教育价值的观点。同时,总结与评价并不一定全由老师进行,学生自己未尝不可一试,而评价则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第十一,提问语气与态度欠妥。构建宽严适宜,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其重要性不用多言。但教学提问中把提问变成"修理"某一学生,提问语气和态度生硬,教师居高临下,目中无学生等现象则较为常见。如果提问时加一个“请”字,提问完多加一个“谢”字,可能,民主而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就建立了,可能师生间真诚而畅通的交流渠道就打开了。
第十二,提问模式简单。美国布鲁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而现状就是我们的教学提问始终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出答案与评价”这单一的模式,显然,只能回答问题而不能提出问题,我们的教学谈不上真正的成功,鼓励学生并教会学生质疑和提问,留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增加生生间的提问或学生向老师的提问,这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提问更富实效性,也使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更有价值和意义。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当今,在日益倡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今天,提问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与怀疑。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和反思自己,认识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提升运用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运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方能创建高效课堂,高效学习,从而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我们的教育也才会走向更大的解放。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更有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的好即教育的好”。由此可见提问的价值与意义之重大。
而对课堂提问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课堂提问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
1 集中学生注意力,增进师生交流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出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播,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研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分。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耐性。但是,教师如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以提问的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地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能力了。
3 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应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验来反应能更及时、清楚;从而教师能及时调整策略,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进一步说,如果教师能及时总结成败得失,积累经验教训,那么对教和学两方面的规律,都将有全面的认识,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将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就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提问的理解与使用中,不恰当的使用还是比较多的。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仅有56%。也就是说,尚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或低效的,这定会对高效课堂的创建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显然,反思与总结教学提问中的不足,提升教学提问的水平与艺术性意义重大。在自己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观摩他人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提问的问题数量把握不当。一种情况是教师满堂皆问,大问题、小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无难度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无价值的问题均在问。一节课从头提问到结束,师生皆疲于应付,辛劳且低效。另一种情况则是整节课极少甚至没有提问,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成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流。显然,重视提问的作用与价值,恰当、合理使用提问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更应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状态,通过适量的提问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提升教学实效。
第二,提问时机把握不当。教师没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留心学生学习状态,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使提问未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而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即为提问最佳时机。此时的提问完全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教师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
第三,提问过于突兀。一种是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突然毫无征兆地提出问题或提问某同学,让人感觉太过突然和意外。另一种情况是讲解某个知识,却突然提出一个和此知识几乎毫无关联的问题,一样让人意外并措手不及。提问时做必要的铺垫与转承,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
第四,提问方式单一。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勿僵化采用一个固定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提问,也要注意变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比如可以直问和曲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等。
第五,提问随意宽泛,指向不明确。提问随意宽泛,缺乏必要的条件与限制,使得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无从回答,或造成答案混乱,既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又浪费时间。显然,精心设计问题,注意其规范、严谨与科学,是提问正常进行的前提。
第六,用语不妥,意义不明。准备不充分,仓促提问或教师本身问题设计与语言表述能力欠佳,使得提问时表述不言简意赅,甚至不知所云。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简明扼要,题设与问式完整,用语准确干练,学生听了之后即可了解其意思,而且当他思考时能把问题记在头脑中。问题冗长、拖泥带水等也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影响其思考的积极性。
第七,提问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是表现在提问对象方面,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到问题的特点与难度,学生的能力及当前学习状态,有针对性提问,如难问题给能力强者,简单问题给中下等水平者等。另一方面是在所学内容,应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貌似无疑但实则蕴疑之处提问,从而使问题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第八,提问没有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与准备时间。许多提问是在问题提出后不到一秒钟就提问学生回答,甚至许多是在提问学生后才提出问题,而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准备时间,严重影响提问的效果。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一个是在提出问题后,等待足够的时间后在指定学生回答,另一个是在指定学生回答后,等待一定时间再做评价。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三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将增加300%~400%;学生将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将回答更多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会减少;教师用以维持纪律的时间将会减少……显然,如果在提出问题时能够对学生报有信心,多等待两三秒的时间,师生都会获益更多,也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九,缺乏必要的引导与帮助。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未听清问题或对问题未完全理解等原因,提问中未及时准确回答出问题的现象还是较多的。而此时教师不等待、不帮助,让提问活动冷场,或随即又提问其他同学,或变为自问自答等,严重损害提问教学活动的实效,并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从而降低其教学活动参与热情。此时,学生需要老师的宽容与包容,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引导,我们可以重复发问,申明题意,或转换角度变式提问,或将问题拆分,降低难度,或进行必要的提示,指点学生思考等。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向成功,将会更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和回答。
第十,对学生的回答无总结与评价。课堂提问中也常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答案无总结、无订正、无补充、无综合、无深化,甚至连“请坐下”也无,学生回答完即被“晾”在一旁,而教师又匆忙地进行其他教学活动了。显然,无总结与评价的提问活动仅限于活动本身,并无实质意义与作用。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回答情况与答案从不同方面做出评价。先肯定其该肯定的方面,再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该生及全体学生在提问活动中获得进步与成长,特别是对错误的答案,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回答错误不是错”的观点,另一方面师生要对此认真分析、探讨,或许,这才是教学活动中最富有教育价值的观点。同时,总结与评价并不一定全由老师进行,学生自己未尝不可一试,而评价则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第十一,提问语气与态度欠妥。构建宽严适宜,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其重要性不用多言。但教学提问中把提问变成"修理"某一学生,提问语气和态度生硬,教师居高临下,目中无学生等现象则较为常见。如果提问时加一个“请”字,提问完多加一个“谢”字,可能,民主而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就建立了,可能师生间真诚而畅通的交流渠道就打开了。
第十二,提问模式简单。美国布鲁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而现状就是我们的教学提问始终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出答案与评价”这单一的模式,显然,只能回答问题而不能提出问题,我们的教学谈不上真正的成功,鼓励学生并教会学生质疑和提问,留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增加生生间的提问或学生向老师的提问,这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提问更富实效性,也使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更有价值和意义。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当今,在日益倡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今天,提问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与怀疑。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和反思自己,认识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提升运用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运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方能创建高效课堂,高效学习,从而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我们的教育也才会走向更大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