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加强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职责。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萬卷,下笔如有神”,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这些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一、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当前学生阅读存在的几种现象
1.不想读。由于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让电视、电脑夺去了大部分时间。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却根本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家庭作业过多,或者各种培训太多,没有时间读。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们都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2)妙用竞争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就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
(3)善用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经常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掌握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的阅读显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1)摘录与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速读与精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3.创造阅读环境,提供阅读空间。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课堂知识是有限的,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的甘露只有通过课外阅读,因而与生同读,与书为友,伴学生起步,指导学生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萬卷,下笔如有神”,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这些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一、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当前学生阅读存在的几种现象
1.不想读。由于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让电视、电脑夺去了大部分时间。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却根本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家庭作业过多,或者各种培训太多,没有时间读。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们都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2)妙用竞争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就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
(3)善用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经常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掌握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的阅读显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1)摘录与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速读与精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3.创造阅读环境,提供阅读空间。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课堂知识是有限的,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的甘露只有通过课外阅读,因而与生同读,与书为友,伴学生起步,指导学生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