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教育研究者指出:事实上,没有人能“教”数学,能激发学生去学习数学就是高明的老师……学生只有构作自己的数学理解时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式教学
   数学思维方式是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应在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注意数学逻辑思维,注重知识的基本点、连接点、关键点和生长点,把数学基本知识和思想构成统一整体,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动力。在整个数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发现过程和思维探求过程,在教学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指导。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负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负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数学能力应具备数学特点。数学能力是指通过思考,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联想,把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合再组合,从而主动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因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诸如.教会联想培养思维灵活性,运用同类题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用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利用选择题培养思维的敏捷,采用归纳猜想方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
   (1)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能识别概念的语言描述正确之处,(2)解释性理解:即对数学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能理顺概念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联系等;(3)推断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有关数学对象作出个人推断;(4)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对数学概念提出创造性理解。
   五、加强数学应用性数学.培养实践意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排除应用数学的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注重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对象的实质和特点.及事物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这都是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讲解、批改和辅导,为形成相通、相融、充满民主氛围的宽敞自由的人际心理空间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鸣,信念的确定,行为的顺应,目标的认同,达到教学活动的同频共振,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开展教学工作,还要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事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教学一样是我们必须学習并掌握的。如今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观念的驱动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老师应立足于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们从科学的评价方式中,从老师真诚的评价语言中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
期刊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习作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作为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
期刊
English teaching is essentially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On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develop learners’ awareness of culture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languages. Culture is like an icebe
期刊
如果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作文批语就是语文教师手中的一把剪刀或锄头,用得好,它能除掉学生心田里的杂草,为那美好的幼林修枝剪杈,松土施肥。写批语常常是一种辛勤劳动,要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全方位的思虑;写批语也是一种自然亮相,能让人由此透视到教师从人格到学识活生生的面容。因此,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在实践中,笔者对怎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提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期刊
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有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又由于原有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1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胃镜室行无痛胃镜诊疗术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2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及状态焦虑20条对204例患者均于胃镜术检查前(干预前)1天进行测量;根据患者测量结果逐项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然后用同样的测量方法再次进行测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期刊
姓名:李永红单位:重庆市巴川中学  地址:重庆市铜梁县塔山东街666号邮编:402560  作者简介:李永红,重庆市巴川中学副校长兼小班研究室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983450028  摘要: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学生“裸读”教材能力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裸读”的“教”,不仅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有利于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
期刊
摘要:本文就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目的,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素描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创新能力 重体验 重表现 重个性 素描教学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美术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创造能力就是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