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之花遍地开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目的,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素描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创新能力 重体验 重表现 重个性 素描教学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美术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创造能力就是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把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学美术兴趣小组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美术世界、了解美术基本知识、提高美术素养的主渠道,教师除了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创新美术素描教学,注重学生素描体验的丰富
   罗恩非德把初中生划为样式化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开始慢慢的注重自己的体验,逐渐发现素描跟物体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学生的素描样式的丰富程度是取决于学生的性格和老师的启发。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重复体验
   学生的重复新近获得的经验会产生自信心。同样地,新课改要求美术课程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两者都应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即学生不仅是课程的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是可以与教师共同面对、解决问题,可以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而交往即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二)引导观察,让学生改变体验
   学生现成的素描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经验来导致改变,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由传声筒转变为探索者,由结论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的对话者。慢慢改变学生已有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例如:几何体的素描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为什么要画?然后是怎么画?怎样更有效的画?因为对几何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它所牵涉到的认知包括空间、透视、体积、表现。
   二、创新美术素描教学,注重学生素描表现力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将艺术当作自我表现
   在成人眼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学生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内在表现的冲动,提高学生素描表现力。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的表扬,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起表现的欲望。
   (二)提供“舞台”,展示学生的素描表现力
   在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天赋的同时,通过集体创作、小画展、小擂台、创作表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舞台,展示学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力。
   三、创新美术素描教学,注重学生素描个性的发展
   只有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为有创造的人。所以,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创新的组织与辅导。
   (一)从开发潜能入手,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1、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注重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方法。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为学生们的独立探索开辟广阔的领域。
   2、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引导学生在欢快中学习,不仅仅把一切归结为兴趣,因为学习毕竟是艰苦的劳动;而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他们引向爱学、会学、好学、乐学的境界,从而由此焕发出更大的乐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二)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素描教学,既要使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同时又产生更新的好奇、探索心理。如此一环扣一环,螺旋式上升,推动学生创造的个性逐步形成。
   1、创新情景设计,诱发创新能力。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情景设计,充分挖掘素描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知道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有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拿来一筐苹果,学生一人一个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讲明五个步骤,三项注意事项等。中国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了老师的动作,并没有动用自己的认识和思维。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美国学生画得自由轻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所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美术教师首先要做到创造性的工作。
   2、提供探索舞台,发展创新能力。通过提供“发现、创新”为主的探索舞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鼓励学生去观察,发现不同自己的表现,在所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小创新。例如在一次写生一组静物时,先让学生主动参与静物的放置,小组研究分析。作业完成后集体改画,当他发现一个学生用碳笔画出来的罐子更能表现他的质感时,于是他大胆的开始用碳条,炭精条……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看并且分析同学所画的作业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学习论《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7月
   2、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1999年12月
   3、王真东对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月
   4、郝德永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1月
   5、连晓《关注孩子的闪光点》燕山出版社2005年8月
   6、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其他文献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开展教学工作,还要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事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教学一样是我们必须学習并掌握的。如今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观念的驱动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老师应立足于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们从科学的评价方式中,从老师真诚的评价语言中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
期刊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习作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作为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
期刊
English teaching is essentially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On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develop learners’ awareness of culture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languages. Culture is like an icebe
期刊
如果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作文批语就是语文教师手中的一把剪刀或锄头,用得好,它能除掉学生心田里的杂草,为那美好的幼林修枝剪杈,松土施肥。写批语常常是一种辛勤劳动,要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全方位的思虑;写批语也是一种自然亮相,能让人由此透视到教师从人格到学识活生生的面容。因此,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在实践中,笔者对怎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提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期刊
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有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又由于原有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1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胃镜室行无痛胃镜诊疗术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2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及状态焦虑20条对204例患者均于胃镜术检查前(干预前)1天进行测量;根据患者测量结果逐项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然后用同样的测量方法再次进行测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期刊
姓名:李永红单位:重庆市巴川中学  地址:重庆市铜梁县塔山东街666号邮编:402560  作者简介:李永红,重庆市巴川中学副校长兼小班研究室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983450028  摘要: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学生“裸读”教材能力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裸读”的“教”,不仅需要着力培养和储备有利于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