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教师也尝试着变换以往的教学模式。“师授生受”变成了“自主探索”、“纹丝不动”变成了“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回顾一下我们的教学,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令人满意。在自主的背后,我们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的课堂。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基础,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可以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落实。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使用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三、教学中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养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将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3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加浓度更大的盐水。由此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蒸发多少水?3.需加浓度多大的盐水,要加多少?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的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但当加盐水时,盐和水的重量都在变化。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
  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补充了如下几道题:1.把两个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2.爸爸要做一个无盖的鱼缸,长是65厘米,宽是40厘米,高是35厘米,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反思教学实践,重视有效评价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更新教学观念,也需要师生融洽的合作。当然,教师仍然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性,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次,要重视评价的作用。这里的评价,既有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纠正错误;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势,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率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踏实的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架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教具和学具,坚持设计有效的情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反思教学实践,重视有效评价,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语感能力是学生在长期体验、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此,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也就是说,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期刊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而有探究性地学习,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我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就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
期刊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应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⒈教师与学生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挑战:它的施教对象是一群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较慢、厌学情绪严重的初中生。那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呢?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多年的困惑。下面,针对教学现状,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
期刊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
期刊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而交际主要是通过听说实现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能力十分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  一、听说领先  在教学中,我强调多听多说,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在第一节课,我先着重讲清楚英语的重要性,后明确学习的目的,提出学习的要求。初一正是学生模仿的最佳阶段,也是最好的表现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图片
期刊
【摘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构建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环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构建口语教学教学环境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高职院校中倍受重视。高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训练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