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能力是学生在长期体验、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此,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就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
  一、重视语言积累,强化语感训练,在实践运用中体验语言韵味
  ⒈语感来自于积累
  ⑴强化古诗词的诵读,做到每周一诗(词),内容除附录中的古诗词外,还有师生共荐的诗作名篇,做到课前必背,要求学生背得滚瓜烂熟。
  ⑵指导学生制作名人名言卡片,要求学生各自收集喜欢的名人名言,用专门的卡片纸做成卡片(可进行适当的美术装饰),每周最后一节课用五分钟交流,并熟读背诵。这个活动要求全班参与,持之以恒。
  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写好读书笔记。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这一活动主要在课后落实。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做好优秀作品选择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兴趣激发、读书笔记写法指导、读后检查督促等工作,并在课后辅导中渗入阅读心得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文素养。
  ⒉语感形成于实践运用
  ⑴课文朗读融入情感,吟咏诵读中触发语感。初中课本里有不少文字优美的文章,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吟咏诵读的训练,并指导学生在吟咏诵读中充分融入感情,读出文之美,品出文之味来,以此来触发语感。具体到课堂,时而是我示范美读,以情感人;时而是学生吟咏,投入品味;时而是理解诵读,重在体会。无不以触发学生语感为出发点。
  ⑵课后说话练表达,在妙语连珠中品味语感。在教学中,我在每堂课课后小结后,顺势将学生引入到说话训练中(时间安排只需三分钟左右)。学生可以说一则新闻,可以讲一件趣事,可以说一则笑话,也可以读一篇佳作。
  ⑶课余写作成习惯,在笔耕不已中形成语感。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勤奋写作。写作是语言实践运用的最好形式。为此,我督促学生写日记、作随笔、写读书心得,在笔耕不已的写作训练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强化语感分析,感受人文精神,提高语感能力
  语感分析就是在语感受实践中,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常常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语言的隐含意义和语言的巧妙运用等。教学中的语感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揣摩,品味语言
  ⑴联系背景,理解语意。如:阅读《海燕》一文时,给学生讲清楚俄国二十世纪初暗潮汹涌的白色恐怖形势,学生就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海燕的革命形象和暴风雨的深刻内涵了。
  ⑵根据语境,解读语意。即在解读语意时,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全面地理解语句的含义。
  ⑶结合修辞或其它表现手法,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
  ⑷联系生活体验,体味文章意蕴。如:《背影》中讲到望父买橘那段时,教师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文章所表现的父子深情。
  ⒉挖掘语言内涵,促使开拓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使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或参考书的参考内容上,而应引导学生通过纵横联系、创设情景、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手段,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和人文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如:在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时,当学生提出“月光如水”的美景中的“藻荇交横”正是苏轼心中“阴影”的写照时,我惊叹不已。这一例子不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和人文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的体现吗?
  总之,语文课程中有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刻的。所以,我们应把学生带进教材,带出课文,让学生在各类作品的阅读中,体验作品的人文性,体味作品的真善美,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素养等语文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班级管理也要力求和谐化,只有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才能确保学校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班主任怎样才能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发挥主导作用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做好班级教育工作对全班学生的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当班主任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班的发展,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主任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因此,对学生而言,班
期刊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班级建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首先,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自己就首先做到这些。在上课时,我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早七点到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走近学生,倾听心声,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本人从教十五年的经历和最近两年来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大赛”的情况谈谈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调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  精心设计的公开课都有课前的情感交流。交流要体现出自然而不是牵强。要活跃气氛,消除学生紧张疲惫的心理状态;有的教师把这节课的内容也渗透在交流中。这样,在上课的过
期刊
近两年来,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办学成效,镇中学和镇完小相继通过省市验收而成为省级合格学校和省级文明卫生单位。这与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班级工作的扎实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一种饱含人性光辉,滋润灵魂的事业。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可能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成就他终身的美德;一堂精彩的演讲,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点拨求知的欲望,决定他精彩的一生。班主任是支撑教育
期刊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境界。那么,高中语文教学的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尝试着把它分成三个层次——感性教学、知性教学、理性教学。  一、感性教学  感性教学就是基于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的教学。  何谓感性认识?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是直观的、形象的认识。  感性教学只是教
期刊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突出人文性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
期刊
走进新课程,在实践中体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分析、研究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但是,作为奋战在讲台上的一线的教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应该值得重视的。  一、要重视“感悟”的层次性、多样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教学。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我认为不外乎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⒈平时阅读的少,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素材。⒉写作训练的缺乏,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词不达意,无法顺畅地组织语言。⒊对于所要描写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三个原因里,我认为学生最欠缺的
期刊
所谓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与交际)为核心的,它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素质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和综合体现。  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创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教师不注重甚至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具体来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⒈因循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