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三点看法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挑战:它的施教对象是一群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较慢、厌学情绪严重的初中生。那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呢?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多年的困惑。下面,针对教学现状,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原动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这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提供了最佳途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猜猜做做: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了32次有多高?当学生无法对折并计算出高度与猜想结果产生极大的反差时,除了感到惊奇之外,就是对乘方的兴趣。又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让学生把自己想的一个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后,把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可立刻猜出答案。当学生感到教师神通广大时,就会发现数学的奥妙。
  数学活动化是当代素质教育成果中一个新的亮点。21世纪教育的特点是要求教育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要求教师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枯燥的数学为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游戏的空间、操作的平台、合作的机会,使之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实现自己主体的发展。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三根小棒(其中两根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让学生猜想能否构建成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自己摆弄。这样整合现有的数学资源,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学有个性
  以学生为本、张扬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农村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各异,教师应区分对待。对于“兴奋型学生”,要以忙制动,以动制动,多提高,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操作演示,善于思考;对于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要让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对于“积极发言而经常丢三落四的学生”,要让他们讲清算理;对“机灵沉着又稳重的内向安静型学生”,要让他们评价别人说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
  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数学时有不同的发展。”本着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基础差、成绩极不整齐的农村学生的数学教育,更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学生在心中分成A、B、C三类:让A类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B类学生掌握书中所有知识点;让C类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解决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这样心中有数,上课提问、课后作业、自习辅导、课后评价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就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的学才是教之根本。
  预习是学习各门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生有很多不会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听课方法。
  不同课型的内容有不同的学法。如:数学原理型课,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猜想、推广、验证”的学习方法;数学习题课,就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用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变化章》中写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及为至法。”所以,学生学习没有固定方法,不同学生有不同学法,不同学法适宜不同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习方法的重新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突出人文性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
期刊
走进新课程,在实践中体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分析、研究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但是,作为奋战在讲台上的一线的教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应该值得重视的。  一、要重视“感悟”的层次性、多样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教学。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我认为不外乎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⒈平时阅读的少,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素材。⒉写作训练的缺乏,导致在写作的过程中词不达意,无法顺畅地组织语言。⒊对于所要描写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这三个原因里,我认为学生最欠缺的
期刊
所谓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与交际)为核心的,它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素质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和综合体现。  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创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教师不注重甚至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具体来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⒈因循守
期刊
语感能力是学生在长期体验、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此,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也就是说,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期刊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而有探究性地学习,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我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就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
期刊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应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⒈教师与学生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
期刊